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2|回复: 52

如何看待挤韵和撞韵?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9 00: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9 00:44 编辑

如何看待挤韵和撞韵?
     老祖宗在研究诗韵时考虑是十分周到的。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沈约老先生,不仅制定了“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平仄交替原则产生了律句,而且创造了四声八病之规创造了律诗。真是天才!
     尽管唐代已经将四声八病用新规代替,绝大部分已经抛弃,但四声八病的许多规则到现在还是有参考价值的,这就是被文镜秘府论记载的“文二十八种病”。
     这“二十八种病”其实只是初唐时一些诗人的论文中记述的病犯的汇总。其中沈约八病中的前四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牵涉到律诗的音律,已经被沈(沈佺期)宋(宋之问)的格律所代替。这在文镜秘府论中已经明确。关于沈约八病后四病“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在初唐时就被元兢宣布为不须避之了。但现在却又被好事者重新捡起,并立为新规,这就是“律诗十忌”中的挤韵和撞韵。现在看,都还是有意义的。
     挤韵就是大韵。简单说来,大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音的字。显然这是有意义的。因为一个韵部的字是有限的。只用来押韵有时还嫌少,你用在不押韵的地方不是浪费吗?再说重复太多次韵脚音也不好听,所以避免挤韵是必要的。
     撞韵就是正纽的一部分内容。正纽的意思是说诗句中不要出现韵脚字的四声字,不论在什么位置。而撞韵只是指在不押韵句子的白脚处出现韵脚的四声中的仄音字。
     沈约八病的灵魂其实就是变化,强调多样性,严格限制单调和重复。挤韵和撞韵就是音韵上的单调和重复。可见强调避忌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因为汉字的特点是本身就一字一音变化繁多,不需要特别注意一般重复不了。所以可以顺其自然不须刻意避之。但若知之能避则避最好。但有人喜欢画蛇添足,故弄玄虚。比如关于撞韵的活韵之说,毫无根据。反正大家只要不故意撞韵即可。撞了也没关系。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7-2-9 02: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的木牛马和八卦阵不很神妙吗?你该去投资开发呀,看看有没价值。

点评

早就有人投资开发。 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古代科技迷案之一。为再现古代智慧,千百年来后人穷尽办法试图破解,各具特色的木牛流马层出不穷,却最终无法让所有人信服。2009年4月初,在陕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0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08: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9 02:05
诸葛亮的木牛马和八卦阵不很神妙吗?你该去投资开发呀,看看有没价值。
...

早就有人投资开发。
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古代科技迷案之一。为再现古代智慧,千百年来后人穷尽办法试图破解,各具特色的木牛流马层出不穷,却最终无法让所有人信服。2009年4月初,在陕西汉中勉县举办的第六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上,木牛流马的海内外征集展演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研制者汇聚木牛流马的发明地,不仅成了当地节庆活动的一大亮点,引来万众观瞻,也再次将围绕木牛流马的制作争议呈现给世人,引出了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话题。

点评

陕西那么多古癣。时而黄帝庙,时而炎帝祠,解放后西安又是国家的科技和工业重地,国家年年都拨重款支援扶持西北,怎么到了今日,还是蚯吲一条,蛤蟆一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9 09: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9 09:51 编辑

很多东西是辩证的,其实也就是有点中庸的意思。很多诗病医嘱,不可不听,往往也不能全信。至于这个筛选过程,就看各人本事运气了。但是不听医嘱死掉或者病情加重的,一般别人看来,你是不亏的。

点评

记得以前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的那部电影,孔子觐见鲁国国君时在王官大门前就要叩首,一直叩到大殿。这是从周公定下的完整的君臣之礼,但是当时大臣已经嫌那礼过于繁琐,早已弃用,只在殿内行礼,只有孔子一人在坚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0:31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9 10:3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2-9 10:32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9 09:47
很多东西是辩证的,其实也就是有点中庸的意思。很多诗病医嘱,不可不听,往往也不能全信。至于这个筛选过程 ...

记得以前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的那部电影,孔子觐见鲁国国君时在王官大门前就要叩首,一直叩到大殿。这是从周公时就定下的完整的君臣之礼,但是当时大臣已经嫌那礼过于繁琐,早已弃用,只在殿内行礼,只有孔子一人在坚持。

所以说,礼过繁连古人都不认同,就更别说是现代人。但是礼过简也不可取,会使人们缺乏约束,导致道德水准下降。唐风较宽,不愿过于受礼约束,在诗文中才弃用了八病之说,但是八病之说从理论上讲很有道理,只不过实施起来很难。

所以前段时间如观所说的律诗三要素,只要合此三要素就可视为律诗。当然在此基础上再讲求些词性的严格对仗,避挤韵,撞韵也是可行的。但是有些人连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这些也不避,那是要反对的。因为它破坏了律诗的三要素,破坏了律诗音律的和谐,这种诗就不应该算作是律诗。

点评

至于三平尾,三仄尾,既然是影响朗读的声音美,那么,用老韵所作的诗,朗读起来,恐怕不仅三平尾,三仄尾常犯,就是平仄节奏也没有。如果不是为了朗读的音声美,那么,平仄和三平尾,三仄尾又有什么意义和在哪里体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23:32
如果打比方,大致可以理解成 有些属于法的范围。有些属于礼的范围, 有些属于象棋的基本规则,有些属于象棋的常规杀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9 10: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9 10:31
记得以前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的那部电影,孔子觐见鲁国国君时在王官大门前就要叩首,一直叩到大殿。这是 ...

如果打比方,大致可以理解成
有些属于法的范围。有些属于礼的范围,
有些属于象棋的基本规则,有些属于象棋的常规杀法。

点评

中国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一次规模不等,形式不同的总结。 比如周公,孔子,董仲舒,程朱理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在这些总结归纳中,有删减,有增润。有继承,有发展。但是最重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1:39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是对的,但一旦上升到“忌”的程度,就有点可怕了。也就是说你的作品有可能因此而毙掉。所以就要辩。比如挤韵,一般同意忌。但撞韵,一般不同意忌,就需要取得共识。只说“能避则避,不避亦可”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会按此毙掉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9 11: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最迫切的是在细节上明确律诗的概念,比如犯孤平算不算律诗,前句孤平,后句进行了拗救或是没拗救,这种情况下算不算律诗?还有就是挤韵,撞韵算不算律诗。

诗礼也是一种礼,待律诗的概念明确后就要严格执行。犯孤平究竟算是一种诗病还是就干脆不能算作是律诗。

点评

科举省试帖里,就有孤平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6:55
孤平一说,本来就不成立。因为它违背了流传千年“一三五”不论的基本通则。就象民法一样,不管是经济法,还是婚姻法,都不得与民法通则相冲突。否则,必须予以撤消,作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2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是一类诗体,一般公认的指唐代近体诗。稍微宽点可以放宽到永明体。这类是讲究声律的诗。像人一样,不能因为有病就不算人了。

点评

人也可以分为男人、女人。也可以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人、婴幼儿。 所以诗也可以去分类,但是无论怎样分类,标准要拿出来,没有标准只会导致概念混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2:22
病诗也不能说不是诗,毛孩,狼孩,残疾人,包括英雄模范之类特殊人群,也不能说不是人。实际上也常有残疾人因为代偿理论,获得超越常人成绩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发表于 2017-2-9 1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不能少玩这些小儿科?你若不能读,或者即便能读也没人听得懂,成天磨磨叨叨地有何意义?你就不能谈谈诗吗?

点评

对小儿治病必须设小儿科。该小儿科不仅能治儿科病,有些成人的病也能治,如君之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9 11: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9 11:29
律诗是一类诗体,一般公认的指唐代近体诗。稍微宽点可以放宽到永明体。这类是讲究声律的诗。像人一样,不能 ...

即使病诗也不能说不是诗,毛孩,狼孩,残疾人,包括英雄模范之类特殊人群,也不能说不是人。实际上也常有残疾人因为代偿理论,获得超越常人成绩的。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9 11:3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9 10:40
如果打比方,大致可以理解成
有些属于法的范围。有些属于礼的范围,
有些属于象棋的基本规则,有些属于象 ...

中国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一次规模不等,形式不同的总结。

比如周公,孔子,董仲舒,程朱理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在这些总结归纳中,有删减,有增润。有继承,有发展。但是最重要的是不可割裂中华文化的传承。

诗词领域也是如此,比如《平水韵》的创立就是在总结了唐人的用韵情况制定的,照顾到了诗韵传承。还有清朝的《佩文诗韵》也是如此,都是值得称颂的。坚决反对象《洪武正韵》那种不顾历史,割裂传承,只为该朝代着想的自私行为。

《洪武正韵》颁布后,民间不予认同,仍在坚持使用《平水韵》,导致诗韵双轨制,人为地造成用韵混乱。历史的教训一定要吸取,如观借此机会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反对制定新韵,可模仿《佩文诗韵》,继续沿用《平水韵》。

点评

新韵可以有。但生命力确实值得怀疑。双轨制我是认可的。在实践中自我选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1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9 11: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9 11:39
中国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一次规模不等,形式不同的总结。

比如周公,孔子,董仲舒, ...

新韵可以有。但生命力确实值得怀疑。双轨制我是认可的。在实践中自我选择。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1: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必须有。但不能让“新十四韵”原班人马修订或重编。洪武正韵为什么失败?因为编辑部人员构成不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1: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9 11:34
楼主能不能少玩这些小儿科?你若不能读,或者即便能读也没人听得懂,成天磨磨叨叨地有何意义?你就不能谈谈 ...

对小儿治病必须设小儿科。该小儿科不仅能治儿科病,有些成人的病也能治,如君之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9 12: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9 11:29
律诗是一类诗体,一般公认的指唐代近体诗。稍微宽点可以放宽到永明体。这类是讲究声律的诗。像人一样,不能 ...

人也可以分为男人、女人。也可以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人、婴幼儿。

所以诗也可以去分类,但是无论怎样分类,标准要拿出来,没有标准只会导致概念混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7-2-9 16: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9 08:02
早就有人投资开发。
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古代科技迷案之一。为再现古代智慧 ...

陕西那么多古癣。时而黄帝庙,时而炎帝祠,解放后西安又是国家的科技和工业重地,国家年年都拨重款支援扶持西北,怎么到了今日,还是蚯吲一条,蛤蟆一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7-2-9 23: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9 11:08
目前最迫切的是在细节上明确律诗的概念,比如犯孤平算不算律诗,前句孤平,后句进行了拗救或是没拗救,这种 ...

孤平一说,本来就不成立。因为它违背了流传千年“一三五”不论的基本通则。就象民法一样,不管是经济法,还是婚姻法,都不得与民法通则相冲突。否则,必须予以撤消,作废。

点评

这些问题在诗词界争论更大,都是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0 0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7-2-9 23: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9 10:31
记得以前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的那部电影,孔子觐见鲁国国君时在王官大门前就要叩首,一直叩到大殿。这是 ...

至于三平尾,三仄尾,既然是影响朗读的声音美,那么,用老韵所作的诗,朗读起来,恐怕不仅三平尾,三仄尾常犯,就是平仄节奏也没有。如果不是为了朗读的音声美,那么,平仄和三平尾,三仄尾又有什么意义和在哪里体现呢?

点评

什么都可以不要,但锣裂裂不可以不要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9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93

帖子

11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9
贡献
342
金钱
408
发表于 2017-2-9 23: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9 23:32
至于三平尾,三仄尾,既然是影响朗读的声音美,那么,用老韵所作的诗,朗读起来,恐怕不仅三平尾,三仄尾 ...

什么都可以不要,但锣裂裂不可以不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10 0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9 23:22
孤平一说,本来就不成立。因为它违背了流传千年“一三五”不论的基本通则。就象民法一样,不管是经济法, ...

这些问题在诗词界争论更大,都是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点评

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论一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07:00
既然争论很大,又当什么避忌而圈圈点点呢?起码也得形成基本共识才行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0 0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7-2-10 03: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0 00:03
这些问题在诗词界争论更大,都是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既然争论很大,又当什么避忌而圈圈点点呢?起码也得形成基本共识才行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07:1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共识那么容易取得,陆台早统一了!

点评

如观主张重树正朔的观念,重匡周礼对将来的祖国统一都会有促进作用。海峡两岸共祭三皇五帝,共祭孔子、老子等等,逐渐形成一种制度,用礼典的形式确定下来。 诗坛是一个很好的两岸交流平台,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2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07: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0 00:03
这些问题在诗词界争论更大,都是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论一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3-2 23: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0 07:16
若共识那么容易取得,陆台早统一了!

如观主张重树正朔的观念,重匡周礼对将来的祖国统一都会有促进作用。海峡两岸共祭三皇五帝,共祭孔子、老子等等,逐渐形成一种制度,用礼典的形式确定下来。

诗坛是一个很好的两岸交流平台,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诗词界应尽快对诗词分类、各种体裁的概念,诗词用韵尽早确立。中华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四运动”后,是该到了全面总结和反思的时候,要重新归纳整理,理顺思路。确立既适应现代生活,又不丧失基本原则的发展方向。

知识分子应该具备这些使命感与责任感,勇于挑起重担。




点评

你说的这是个社会意识也即政治问题,和诗词文学是两个领域的事。若论诗词“正朔”是与皇帝系列完全不同的系统,这首先要分清。不能说诗词的“正朔”也是汉高祖秦始皇唐太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06: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3-2 23:27
如观主张重树正朔的观念,重匡周礼对将来的祖国统一都会有促进作用。海峡两岸共祭三皇五帝,共祭孔子、老 ...

你说的这是个社会意识也即政治问题,和诗词文学是两个领域的事。若论诗词“正朔”是与皇帝系列完全不同的系统,这首先要分清。不能说诗词的“正朔”也是汉高祖秦始皇唐太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3-3 06: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3-3 07:00 编辑

如何看待挤韵和撞韵?
     老祖宗在研究诗韵时考虑是十分周到的。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沈约老先生,不仅制定了“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平仄交替原则产生了律句,而且创造了四声八病之规创造了律诗。真是天才!
=====================================
醉醉天才的,莫过于你针式的胡思乱想和胡编乱造!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是【平仄交替原则】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3-3 06: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9 11:08
目前最迫切的是在细节上明确律诗的概念,比如犯孤平算不算律诗,前句孤平,后句进行了拗救或是没拗救,这种 ...

科举省试帖里,就有孤平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3-3 07: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声八病之规创造了律诗。真是天才!
     尽管唐代已经将四声八病用新规代替,绝大部分已经抛弃,但四声八病的许多规则到现在还是有参考价值的,这就是被文镜秘府论记载的“文二十八种病”。
     这“二十八种病”其实只是初唐时一些诗人的论文中记述的病犯的汇总。其中沈约八病中的前四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牵涉到律诗的音律,已经被沈(沈佺期)宋(宋之问)的格律所代替。这在文镜秘府论中已经明确。关于沈约八病后四病“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在初唐时就被元兢宣布为不须避之了。但现在却又被好事者重新捡起,并立为新规,这就是“律诗十忌”中的挤韵和撞韵。现在看,都还是有意义的。
========================

沈宋格律的具体内容是神码?只是你的一张招摇撞骗的空头支票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主题

6738

帖子

2万

积分

功勋诗友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718
贡献
6810
金钱
7953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7-5-7 22: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华夏文苑首席,融画报到来也!

点评

欢迎融画君,希望常来这里交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8 23:02
热烈欢迎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7 23: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