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8
注册时间2016-10-3
威望1072
金钱10280
贡献8761
金牌会员
 
威望- 1072 点
贡献- 8761 次
金钱- 10280 枚
|
发表于 2017-1-30 09: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先生所谓南方方言,范围其实窄小:即吴语(江苏话)、越言(浙江话)、楚音(两湖话),再就是粤话(广东话),闽南语等,还有南宁白话。
.
北方话的范围:中原音韵(周德清元曲音韵是元大都音为准)、晋冀鲁豫、东北三省、甘(炎帝属地)、宁(西凉、回鹘)、川(秦属地)、云(蜀汉属地)、贵(蚩尤旧部)等均系北方语系;
.
同学堂先生有过探讨,我曾指出,今天的立足点,是大中华。如国共是国内战争,历史上中华农耕子民与游牧子民夷狄、匈奴、鲜卑(已汉化建立过北魏以及隋唐)、契丹、女真(满族)、蒙(建过大元),吐蕃(藏族地方政权)......这些均是中华历史,各民族均是中华一元;再中国历史上的“国”,在秦前,就是诸侯,是中央之下的地方政权。即如皇族宗亲的辖地“国”,只算地方建制。
.
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格律体而强调“平水”复活,强调所谓某方言合平水音。那只是一种“规定”(缘起于科考之《礼部韵略》)。元代中原音韵非官方定制,是从元曲总结来的,也是中华诗史辉煌。即是唐诗宋词,也与“平水”无大关联。语音变、革,自古沿袭,谁也不懂诗经各国的国风音了。
.
以唐诗为例,著名的七律《黄鹤楼》,并非清代的七律格式,李白将进酒、行路难、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白居易新乐府等价值不低于所谓科考近体,......不赞成把诗搞到只是突出五七律绝的目光如此局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