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1-29 16:09 编辑
好诗三要素:真情+灵感+笔力 先谈谈真情。首先必须有真情才能感人。作者有真情,或有激情,本人首先受到感动,才能有写出能感动读者的作品。这是诗歌自诞生以来的真谛。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秋风辞》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君何淹留寄他方?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诗(一)》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到唐代,诗歌创作达到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代的诗也只有作者的有真情之作,才能与读者引起共鸣。例子不胜枚举。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 ----无论长篇还是绝句,无论律诗还是古风,只有激情之作才能得到读者的喜爱,才能流传至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于灵感。灵感属于天分。有一定的偶然性。你光有激情还不行,还要有飞来好句。灵感和理性还是有区别的。作者只有学历高还不够,还要有阅历和知识的积累,还要有观察和思索。一首好诗,有时往往先得一好句,然后敷衍成篇的,如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故事。我们看到一些类似警句似的妙句,很可能就是灵感的赐予。 关于笔力,就是诗艺,对律诗就是格律,对词语就是推敲功夫,是无须多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