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李白《望鲁山瀑布》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杜甫《月三首》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十万里到此,辛勤讵可论。贯休《入五台》 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殷尧藩《偶题》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可见夸张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今常用。而且夸张往往和神话想象结合在一起,形成浪漫主义风格。如楚辞里的神话传说等。 但有长期以来不论谈何种话题都不忘政治目的(攻击历史上的某党的政治路线和某领导人作品)的人,最近发帖(发表于 3 天前)说: “针叶林念念不忘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亩产万斤乐无边,堆稻堆上白云天,扯把白云揩把汗,对着太阳吸袋烟’吧,这对饥饿时代的人,和现在不饿时代的人,谁有同感呢?!当然,四人帮和针叶林这样的文革余孽有同感,但你们的这所谓的同感只不过是因你们就是这场灾难的制造者,靠对人民的瞒和骗掩盖自己的犯罪而已!” --------暂且不谈这位金筑子污蔑谩骂有多无理,只说其中对所引用诗句的评价,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先看看这首诗:“亩产万斤乐无边,堆稻堆上白云天,扯把白云揩把汗,对着太阳吸袋烟。”不知是否进行了篡改,这和网上版本不同:“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即使按此,抛开“亩产万斤”是否真实这一点,单就诗艺来说,这首诗使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起句是点明讲一件乐事,承句道出原因是粮食堆得高,转句想像到人站到高耸入云的粮垛上,可以采到白云当成毛巾擦汗,语句顺畅,想象合理,结句更加奇崛:既然站到天上,离太阳自然很近,可以点燃旱烟,描绘了农民的淳朴形象。这是当时一首很流行的民歌,也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好诗。该民歌正是利用了浪漫主义手法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另外关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也是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里的一句口号。这里既含有善良的人们对农业高产的期望,也隐含着人们对当时干部中流行的浮夸风的嘲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