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毘陵泊客 于 2014-10-14 23:20 编辑
指瑕:《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指摘缺点”。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有《指瑕》篇。《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王勃……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清代顾炎武 《日知录·保举》:“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 清代洪升《〈坚瓠补集〉序》:“其立言著书,大约以名心客气中之,故奋其笔舌,指瑕索瘢,甚至古先贤亦在所不免。”我虽说出了词意并罗列了一些例子,大家未必就能明白就里。请稍安勿躁,且让我说完“指谬”后再进行对比区别。 指谬:“谬”,错误的、不合情理的、差错(的)。所谓荒谬、谬论、谬传、谬误或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也。指谬就是指出错误的、不合情理的、有差错的地方。 “指瑕”与“指谬”粗看意思区别不大,实则大相径庭,因此在使用中常常会闹出笑话。这种笑话跟今人不太懂得谦敬用词与称谓有关。 古人讲究谦敬,总是把自己放低,把别人抬高,这几乎成了文化传统的“基因”,中华民族盖因此成为“礼仪之邦”。这样做,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使得别人乐意与自己交往。放低自己,称自己的东西往往前缀一些“小”“鄙”“陋”“拙”“愚”等贬义之词;称对方的东西往往前缀一些“大”“尊”“华”“令”“贤”“芳”“玉”等尊贵的词语。 那么有人会问,“指瑕”与“指谬”到底有何不同?那我就得切入正题啦。关键在一“瑕”字,瑕,白玉上的斑点、污点。那首先从整体上看,你的东西是块“玉”,即使有瑕疵,也还是“玉”,那就是说你已经自我肯定、自我标榜了。岂不是大为不当吗?论坛上,我常看到有人在感谢别人指出自己作品中的毛病时回复道:谢XXX指瑕。这不成笑话了吗?哪有称自己的东西为“玉”的。称别人的缺点错误时说“白璧微瑕”、“瑕不掩瑜”。而“抛砖引玉”也是谦词,只能说自己,不能说他人。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可标榜,只能是块“砖”,别人的才能称“玉”。同理,自己的错误再小,也是大的,别人的错误再大,也是小的,这都是由谦敬传统所决定的。所以,当感谢别人指出自己哪怕是一点点小“瑕疵”时,也不能说“指瑕”,只能说“指谬”、“指拙”等。若搞不清谦敬,可用一个中性些的“指正”。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我写的全是赘言,读者一定是能够分清这一谦敬之别的。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