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传承与发展与经济制度何干?评金筑子的谬论 最近金筑子连续发表高论,如说“古诗的长久只与古代农业社会的缓慢发展同步”,“唐诗为什么长久?因为唐朝千余年之后直至清朝,农业社会依旧,所以清朝还在用《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反映农业社会。直到清朝末年,世界科学已经进入到了钢铁社会,世界级的强盗们用钢铁撬开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大门,中国的先知们才被迫有五四运动,这反映农业社会的旧体诗才走上了没落!” ----意思是说唐诗只能写落后的农业社会,现在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唐诗就该没落了。这简直是文不对题。 唐诗,特别是唐代兴起的近体诗,所以能千年不衰,直到现代仍然被人们所喜爱,主要是因为他的艺术特点所决定的。这些特点包括: 1, 文字文意高度凝练。可以完整表达一个主题的作品只须几十个汉字,人们可以就深情玩味、吟咏,对其喜爱经久不衰。高度发挥了汉字形、音、义一体的方块文字的特点。 2, 具有外观排列整齐的形式美。五言五字一句,五句为绝句,八句为律;七言相同。形成方块矩阵,是汉字独有的优势。 3, 具有声律美。文字音调讲究平仄相间,阅读朗诵时具有抑扬顿挫的乐感,只有汉语才能做到这一点。 4, 由于要求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不仅具有文意上的教育意义,而且具有意境美等多种要求,成为一种美学集合体。 也就是说人们喜爱的主要是这种文学形式,正因为这种文学能承载丰富的社会内容。而这些社会内容绝非限于落后的生产方式。比如它反映的社会内容: 1, 美丽的自然风光,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记游诗,休闲诗。 2, 人类的真善美的思想情感,包括思乡,思念亲人的美好情感,有利于创造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团结。 3, 爱家,爱国,抵御侵略,扩大版图,统一祖国,正义的战争题材的诗歌,鼓励人们建功立业,艰苦奋斗。如边塞诗,励志诗。 4, 哲理诗。 5, 纪念先人或歌颂英雄诗词。 以上这些内容,和社会经济体制是没有多少直接关系的。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人类的真善美都是存在的,怎么会随着社会发展美也会消失呢? 持这种“唐诗只能写落后的农业社会”荒谬论点的人还说: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诗人和读者都对农村生活意境具有切身的同感,...今天的月亮通过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知道那是一片不毛之地,绕月飞船摄下的照片也没什么诗意,你仍用古人的浪漫去描写嫦娥因飞船而起舞,吴刚为远客而捧酒,这是诗人的老干虚假意境,读者是不买账的。” -----这里除了有意进行政治上的攻击之外,是文学上关于“共鸣”这一话题的外行话。 什么叫共鸣?就是读者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产生了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绝非与作者具有相同经验。金筑子说“如果李白写的是《床前一个鬼,青面獠牙嘴。经常到床前,邀我同举杯。》就算李白见到的鬼真是这样,但读者并不可能也见到这同样的鬼,这读者的脑子里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意境,所以他就不会发生同感,这鬼诗因此就是没效力的。”若李白作品真这样写,读者同样会根据自己对“鬼”的理解,对“青面獠牙”的理解,构成一个意境:怎么会没有效力?从诗经,楚辞开始,就有大量鬼诗神话传说诗,读者都有亲身经验吗?一些名诗,不都同样获得读者共鸣吗?如屈原山鬼,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李煜温庭筠李清照等的宫廷诗词,现代读者谁有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样能引起读者共鸣吗? 至于金筑子说科学发展到知道“月亮是不毛之地没有诗意”就攻击毛词《蝶恋花 答李淑一》是“老干虚假意境,读者是不买账的”-----就不是一个正常读者的语言,而是一个反毛分子的政论性语言了。该词: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借用神话传说抒发自己的怀念亲人的真挚情感,使作品达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水准,早有公论。是你金筑子仅凭反毛的政治立场就能否定得了的吗?真是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