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0

写诗无非是作者在感、想、做三个字上完成的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2-23 0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12-23 15:19 编辑

写诗无非是作者在感、想、做三个字上完成的

   感到了(看、闻、触);想到了;自己在做什么或别人在做么。用诗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做到比兴,做到诗中有我,就有了达到好诗的基础。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一句是触,第二、三、四句是闻。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是他看到的。后四句是他想到的。
    杜甫的: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四句是做,后四句是想。
   孙髯的大观楼长联,他明确地在叫你看、做、想: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其中的看和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做只有两句:披襟岸帻、把酒凌虚。
    而今天的老干体则是既没有看又没有想。
    我们来看郭沫若的《人民公社万岁》:
一大二公岂可忘,创新宇宙控玄黄。
按劳分配权三级,乐业欢虞颂万章。
有纪有章工易化,抗涝抗旱力难量。
最高功绩归于党,旭日光华照八方。
        郭沫若并非没有诗才,他也并非没看到想到当时人民公社的实况,而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写出这种老干体诗罢了!
        也有全诗都写做的过程的,如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也有全诗都写想的,如白居易《劝酒十四首》(各寻一首):
莫作农夫去,君应见自愁。
迎春犁瘦地,趁晚喂羸牛
数被官加税,稀逢岁有秋。
不如来饮酒,酒伴醉悠悠。
何处难忘酒,长安喜气新。
初登高第后,乍作好官人。
省壁明张榜,朝衣稳称身。
此时无一醆,争奈帝城春。
       总之,你的感、想、做都必须真实且合乎常理,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才是写好诗的第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