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中的平声双音节不能是单个的,若单个则为单平,亦可称孤平
-----此说完全错误!
历代诗家谈孤平(北山钓者)皆限于“平平仄仄平”句式 1.唐代白居易:「请钱不早朝」,「请」字下註云:「平声」。白居易为防孤平而作注(蔡振念)。
2.宋代方回“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纪昀:“此亦单拗法。又有一字双救者,如‘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是也。
3.趙執信引杜牧「繭蠶初引絲」,於初字下註「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又舉李商隱〈落花〉詩首聯對句「小園花亂飛」,花字下註「此字拗救」。詩後亦並註明:「…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則古詩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論一語誤之也。七言不過於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可以類推」
4.清代王士禛《律诗定体》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
5.清代翟翚《声调谱拾遗》在李白《送客南阳》“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之下注说:“赵谱云:‘下句第二字平,第一字及第三字用仄为落调。’观此似不可信。”
6.清乾隆年間李汝襄所著《廣聲調譜》。其卷上〈五言律詩〉一章,所列五律諸式中有「孤平式」,引例詩三首;
杜甫《翫月呈漢中王》詩起句「夜深露氣清」
又李白《南陽送客》詩第二句「寸心貴不忘」
又戴叔倫《送友人東歸》詩第二句「出關送故人」
並於三詩例句首字旁均標出「孤平」所在。三句俱為用韻句「仄平仄仄平」,其首字原為平聲而拗用仄聲者。例詩後註曰:
「孤平為近體之大忌,以其不纉也。但五律近古,與七律不同,故唐詩全帙中,不無一二用者,然必借拗體以配之。此在古人故作放筆,非無心也。若不察而誤用,失之遠矣。」
「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斷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謂之拗句」。並引鄭谷《書村叟壁》詩首句為例:「草肥朝牧牛,草字用仄,使朝字亦用仄,則肥字為平字單行而不纉矣。此將朝字用平,則肥字不得於上,猶得於下也,仍不單行,故名拗句而可用也。」
7.清同治年間董文煥《聲調四譜圖說》,卷十一指「仄平仄仄平」這句式中「單一平聲為兩仄所夾者為夾平」。
8。近代王力先生《漢語詩律學》則云;「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為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如果近體詩違犯了這一個規律,就叫做犯孤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在唐人的律诗中,很难发现孤平的句子。”
9.近人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云:(五言B型句:平平仄仄平)“以上每句的平仄并非丝毫不能更动的,除了五言B式句外,无论五言、七言的首字,都可以更换。这是因为句子的发端处限制较宽。只有五言B式句首字不能更换,(注意:---这和王力的定义相同!)是因为它如换用仄声,则下边一字便成为两仄所夹的“孤平”,声调便不好听。” -------律诗之忌的“孤平”皆是指(五言)平起平收句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