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5|回复: 1

成如容易却艰辛---谈谈诗词语言的特点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2-11 17: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如容易却艰辛---谈谈诗词语言的特点
    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有句名言:“唱歌就是说话”。他说这就是唱好歌的体会和诀窍。其实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完整,只表达了唱好歌的一部分要领:唱歌要吐字清楚、像平常说话一样让听众听得懂。蒋大为的歌,确实如讲话一样清楚明白,如他的“牡丹之歌”,句句字正腔圆,无人不赞。但会说话就能唱好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基本条件是歌喉。说话人人会说,但具有如蒋大为戴玉强那样歌喉的却不多。正如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所说的:首先要有一条好嗓子。这就是说要有天赋。第二,要经过文化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如有一次为了参加一次联欢文艺晚会,让每个人准备一首歌曲。我很爱听张雨生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听着也不过像说话一般。但即使学唱了很多遍,也没有学会,更谈不上唱好,方知要唱好歌是多么困难,才佩服能翻唱这首歌的二位民工旭日阳刚也是有音乐天赋而且经过歌唱训练的人。
     这证明:会说话是会唱歌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所以从专业角度来说,“唱歌就是说话”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同理,说”好的诗词就是大白话”也是错误的。这是因为诗的语言与普通说话是大不相同的。区别在于:
1, 诗的语言高度概括凝练,准确达意;如果是古体诗,先要组合为律句。这是由诗的篇幅受限制决定的。若不限字数,就成了散文。所以这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组词造句的能力。
2,        诗歌要押韵,做到整体音韵和谐,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也即要讲究声律。
3,        诗词也是视觉艺术品,不仅外观文字排列整齐,而且内容上要利用形象思维,选择形象要鲜明生动,所用词汇要给人以美感。
4,        诗歌讲究整体意境,要完整,逻辑上要合理,而且讲究情景交融,避免单调的说教、避免重复啰嗦和内容苍白,了无意趣。
      这就说明写诗词要用“诗家语”(王安石),而不能用生活俗语和白话,“大白话”更在禁止之列。如明代诗人谢茂秦所说:“凡作近体,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朝霞散绮,讲之异茧操丝。”清代诗论家吴乔所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他形象地把文章比作米做成的饭,而把诗则比作米酿成的酒,强调了诗词比文章更加浓缩,味道更加浓郁,语言更加精美。
      这里的误区在于,就像有人凭空想当歌唱家一样,看见一些名诗是明白如普通人说的话一样,就误认为“好诗就是大白话”。这里的误区产生的原因在于:
1,        将原始的创作当成了现成的“白话”,
2,        将耳熟能详的精炼的诗句也当成了白话。
      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有人就说是大白话的代表作。岂不知李白这四句诗正是诗仙的浑然天成之作。就如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只有十七世纪的牛顿才能发现,这里有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和统一。
      造成这种印象的主观原因在于眼高手低。很多事情看似容易做起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诗词家是将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语句流畅、当作一个目标来追求的。推敲的故事就说明了这点。诗人往往“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即是此意。
      说“好诗都是大白话”之人,不仅理解错误,还狂妄自大。他说“别人看不懂的诗,就是烂作和垃圾”,(所以他骂郭沫若的《天狗》是“烂作”!)而他自诩为精华的一首诗写的怎么样呢?让我们看一看:
    《小草》
山中小草不识风,诧望高林乱摆东。
只盼摇出三两隙,阳光雨露促新生。
-----谁也看不懂“识风”“摆东”“摇隙”是何意。 据这位作者自己解释是要写“天朝”民不聊生的,说高林代表权贵,小草代表草民,是写草民与权贵斗争求生的。可见该诗主要问题第一是汉语水平不佳,表达辞不达意。第二是诗艺不高,造成凑韵出韵等声律问题。
历史上的名诗,有很多读起来通顺流畅,但决非大白话。例如:
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苏轼),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
无数耳熟能详的名句已经成了人们日常通用的”白话”了!而能创造出这些类似“白话”的,却是因为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的辛勤劳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2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