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2-9 04:17 编辑
写诗的目的(漫谈:从一首记游诗谈起) 写诗的目的是真,还是揭示美? 有人认为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就是诗。其实这是错误的。诗是一种文学作品,遵守文学的一般规律:从生活中来,但高于生活。是经过加工的生活。就如绘画。人们要求的并非一张照片,而是经过画家特殊加工过的绘画作品。即使摄影作品,也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照片。所以,别以为自己写出“真情实感”人们就要欢迎,不见得。比如这首诗, 西 山
深冬偕友上西山,白发飘飘披嫩寒。
岁老苍松犹识我,情深旧驿更知年。
滇池无觅四围稻,澄浪何方一点帆。
落照暖收天不早,乘车告别碧鸡关。 --------这首诗的作者说:“我自己认为,这首诗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昆明西山的意境。然而发在网上却遇到了普遍的冷落。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昆明西山这个意境对不熟悉的人来讲太陌生;再就是一个老人重游西山的心境别人不一个定有其同感。 ”
上面的作者的感慨有点言过其实。该诗除了声韵问题和个别词语值得斟酌之外,受冷落原因在于平铺直叙,了无意趣。并非作者所说的原因。
和名诗对比: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杜甫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一般人并不了解渼陂为何地。也不关心杜甫此时心境。他们只是为了欣赏作品的文采的高超和意境的美。也即有趣即可。杜诗前四句就写出了这样瑰丽的景象。颈联又似特写镜头,写的生动奇幻。现实情景其实未必如此,但诗人充满激情,向读者展示了一副丰富多彩的画卷。 也许会认为杜甫是名人名诗,不足为据。那我们随便从网络上找一首记游诗看看: 七律:春游黔灵山 牵手山花香染袖,云帆载梦上峰头。 麒麟出洞凌波戏,烟雨浮林挹翠流。 掬水圣泉消百虑,闻钟古寺解千愁。 销魂最是黔灵爽,夺路春风争导游。 该诗作者是位不知名的诗友,黔灵山我相信没几人知道是什么地方。但该诗写的词语华丽,情景交融。特别是结句“夺路春风争导游”出新意。我相信读者一定会诗的美感点赞。 从上面的名人名诗和现代一般诗友的好诗可以看出两点: 1, 写诗一定要在择词造句上下下功夫,写出有美感有思想的诗句奉献给读者,不可粗制滥造; 2, 写诗一定要有激情,特别是记游诗要有情景交融,才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