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9|回复: 7

写诗的目的(漫谈)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2-8 22: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2-9 04:17 编辑

写诗的目的(漫谈:从一首记游诗谈起)
写诗的目的是真,还是揭示美?
有人认为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就是诗。其实这是错误的。诗是一种文学作品,遵守文学的一般规律:从生活中来,但高于生活。是经过加工的生活。就如绘画。人们要求的并非一张照片,而是经过画家特殊加工过的绘画作品。即使摄影作品,也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照片。所以,别以为自己写出“真情实感”人们就要欢迎,不见得。比如这首诗,
西  
深冬偕友上西山,白发飘飘披嫩寒。
岁老苍松犹识我,情深旧驿更知年。
滇池无觅四围稻,澄浪何方一点帆。
落照暖收天不早,乘车告别碧鸡关。
--------这首诗的作者说:“我自己认为,这首诗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昆明西山的意境。然而发在网上却遇到了普遍的冷落。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昆明西山这个意境对不熟悉的人来讲太陌生;再就是一个老人重游西山的心境别人不一个定有其同感
上面的作者的感慨有点言过其实。该诗除了声韵问题和个别词语值得斟酌之外,受冷落原因在于平铺直叙,了无意趣。并非作者所说的原因。

和名诗对比: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杜甫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一般人并不了解渼陂为何地。也不关心杜甫此时心境。他们只是为了欣赏作品的文采的高超和意境的美。也即有趣即可。杜诗前四句就写出了这样瑰丽的景象。颈联又似特写镜头,写的生动奇幻。现实情景其实未必如此,但诗人充满激情,向读者展示了一副丰富多彩的画卷。
也许会认为杜甫是名人名诗,不足为据。那我们随便从网络上找一首记游诗看看:
七律:春游黔灵山
牵手山花香染袖,云帆载梦上峰头。
麒麟出洞凌波戏,烟雨浮林挹翠流。
掬水圣泉消百虑,闻钟古寺解千愁。
销魂最是黔灵爽,夺路春风争导游。
该诗作者是位不知名的诗友,黔灵山我相信没几人知道是什么地方。但该诗写的词语华丽,情景交融。特别是结句“夺路春风争导游”出新意。我相信读者一定会诗的美感点赞。
从上面的名人名诗和现代一般诗友的好诗可以看出两点:
1,  写诗一定要在择词造句上下下功夫,写出有美感有思想的诗句奉献给读者,不可粗制滥造;
2,  写诗一定要有激情,特别是记游诗要有情景交融,才有感染力。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2-9 0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充满激情,向读者展示了一副丰富多彩的画卷”才会成为优秀的的作品。
“诗是一种文学作品,遵守文学的一般规律:从生活中来,但高于生活。是经过加工的生活。就如绘画。人们要求的并非一张照片,而是经过画家特殊加工过的绘画作品。即使摄影作品,也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照片。”
——作者以上观点我非常赞同!

同时,我也认为“真”和“美”是统一的。判别任何事物的优劣都离不开“真“善”“美”,含“真“善”“美”成分越多,自然就越优……诗词也不列外。
另外,我还认为追求“真“善”“美”并不是写诗要达到的目的,而只是写诗要确定的方向;写诗的目的只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以致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能影响到社会。

点评

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我们所要讨论的其实就是如何“使读者产生共鸣”,实际就是一个方法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9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4192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5
贡献
5498
金钱
1002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2-9 09: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说,再就是“滇池无觅四围稻,澄浪何方一点帆”这联所含的一个典故:大观楼长联句有“莫孤辜负四围香稻”;以及文革中对滇池的围海造田:大面积的滇池浅水部份被填埋,使大面积的深水部份成了死水,如今被填埋的地方变成了楼房,死水污染严重,早已不见“四围香稻”了。更多的人是不了解这个典故和这场文革灾难的!-------- 这才是金筑子的真实目的,借题发挥,污蔑社会主义的历史。

点评

一般读者确实不会想到这个“典故”,因为大观楼长联中的一部分内容一般人不会记得,也不会将稻田与滇池风景区相联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9 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1: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6-12-9 09:11
“诗人充满激情,向读者展示了一副丰富多彩的画卷”才会成为优秀的的作品。
“诗是一种文学作品,遵守文学 ...

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我们所要讨论的其实就是如何“使读者产生共鸣”,实际就是一个方法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1: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6-12-9 09:53
作者说,再就是“滇池无觅四围稻,澄浪何方一点帆”这联所含的一个典故:大观楼长联句有“莫孤辜负 ...

一般读者确实不会想到这个“典故”,因为大观楼长联中的一部分内容一般人不会记得,也不会将稻田与滇池风景区相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真善美特别是什么是“真”,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历来争论不断。因此一般将“真善美”作为一个与“假恶丑”对立的整体来理解。因为孤立地谈什么是真,很抽象。真实,真诚,纯真,不虚伪,都是真。真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感官中的反映,所以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取决于每个人的世界观和灵敏度。失真往往是普遍现象。只有你的感觉符合很大一批人的感觉时,你才会与这些人产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6-12-9 1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认为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就是诗。其实这是错误的。”
——或可说是不完全的。


文学是艺术,作品有造境与写境创作之分,而大家作品则更体现为造境,在遵守自然法则的前题下有所升华,加以抽象和想象,虚构与写实的的有机结合,而成就惟妙惟肖的审美意义。这一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早有论述。

点评

这样说是无懈可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9 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邂逅 发表于 2016-12-9 11:31
“有人认为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就是诗。其实这是错误的。”
——或可说是不完全的。

这样说是无懈可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