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21
威望521
金钱7449
贡献6693
金牌会员
 
威望- 521 点
贡献- 6693 次
金钱- 7449 枚
|
发表于 2016-12-7 12: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2-7 12:38 编辑
一、阁下并因此而评及拙句,但阁下似尚不知,唐人已不尽守“官韵”,到宋人二韵通押,已成常例,至有“进退格”“辘轤体”等等名目,阁下岂不闻耶?至于诗中“变读”,更为人人皆知之事,如“绝胜烟柳满皇都”,胜字在此,义为“超过”,本去声,而变读平声(与禁、堪义之读音同)。阁下自诩诗学,又不知诗中上句如係仄起,有时故意将末三字“平仄仄”变为“仄平仄”(如小杜“刻意伤春復伤别”,太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例不可胜举),皆小拗以取声调之美,况“石头记”三字乃专名,本不能改动乎?阁下自称“自弱冠弄柔翰,至今垂五十年”,而观其论用韵,论格律,不离试帖识见,而竟以此等识见主观“判断”芹诗之真否,毋乃太孟浪乎?---------------------
既然确定【胜/仄声】,就注定整首是不是近体格律诗!
哪里有【变读】之说?变读之说,无非就是凑合近体格律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的这首诗,根本就不是两韵七言近体格律诗(或,七言律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