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3

周汝昌论格律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2-6 10:1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雪芹擅诗,人誉为“魏王诗赋才情”,然而曹雪芹一生落魄,流传后世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红学家周汝昌住干校时,闲得无事,将之续补成一首七律:
        唾壶崩剥慨当慷,月荻江枫满画堂。
        红粉真堪传栩栩,渌樽那靳感茫茫。
        西轩鼓板心犹壮,北浦琵琶韵未荒。
        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传抄出去,另一位红学大家吴世昌看了后,以为真是曹雪芹佚诗,著书发文加以宣扬,真相大白后,吴世昌竟气愤难抑,不久即去世。周汝昌给吴世昌回信辩白时,谈到诗的格律,如下:
       一、所谓“雪芹全诗”,我从来也没有说它是“真”的,告知恩裕兄时,特别说明,可靠与否尚不可知,嘱咐他切勿外传。他是依约的。后来告诉我说是文研所同志在他家里自己翻阅书册时看见了,才传抄出去,他对此还向我表示歉意,说明并非有意违约。此诗后来非正式发表,亦非由我。再后来听说阁下在一学报上正式发表了,并“悬赏万金”,力主为“真”雪芹诗。这些事阁下并不见告,而且也不蒙向我问一问原委如何。请阁下想:我如何能对你的观点、发表权利获有发言权呢?我对此事有何过错呢?

一、阁下并因此而评及拙句,但阁下似尚不知,唐人已不尽守“官韵”,到宋人二韵通押,已成常例,至有“进退格”“辘轤体”等等名目,阁下岂不闻耶?至于诗中“变读”,更为人人皆知之事,如“绝胜烟柳满皇都”,胜字在此,义为“超过”,本去声,而变读平声(与禁、堪义之读音同)。阁下自诩诗学,又不知诗中上句如係仄起,有时故意将末三字“平仄仄”变为“仄平仄”(如小杜“刻意伤春復伤别”,太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例不可胜举),皆小拗以取声调之美,况“石头记”三字乃专名,本不能改动乎?阁下自称“自弱冠弄柔翰,至今垂五十年”,而观其论用韵,论格律,不离试帖识见,而竟以此等识见主观“判断”芹诗之真否,毋乃太孟浪乎?

一、阁下责我未见真芹诗,何能判断“去真”之“远近”,谨答:我确实见过真芹诗的末二句十四字,又有何疑?前六句与后二句,风格不一致,此即续补之证,阁下的责难全无力量。

一、拙词“似曾题、月荻江枫”,一“似”字正为说明我的看法,清楚明白;如我认为此诗句真是芹语,又何“似”之云云?(“似”,亦非“相似”义,不过意谓想像雪芹也可能写、用过这类词语字面而已)。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2-6 21: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曾题、月荻江枫”一“似”字正为说明我的看法,清楚明白;如我认为此诗句真是芹语,又何“似”之云云?
-----充分说明造假者的强词夺理。

点评

周汝昌是国学大家,耍了两次把戏把吴世昌,蔡义江等人骗得好苦。在红学界抬不起头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7 1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1:5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2-6 21:54
“似曾题、月荻江枫”一“似”字正为说明我的看法,清楚明白;如我认为此诗句真是芹语,又何“似”之云云? ...

周汝昌是国学大家,耍了两次把戏把吴世昌,蔡义江等人骗得好苦。在红学界抬不起头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2-7 12: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2-7 12:38 编辑

一、阁下并因此而评及拙句,但阁下似尚不知,唐人已不尽守“官韵”,到宋人二韵通押,已成常例,至有“进退格”“辘轤体”等等名目,阁下岂不闻耶?至于诗中“变读”,更为人人皆知之事,如“绝胜烟柳满皇都”,胜字在此,义为“超过”,本去声,而变读平声(与禁、堪义之读音同)。阁下自诩诗学,又不知诗中上句如係仄起,有时故意将末三字“平仄仄”变为“仄平仄”(如小杜“刻意伤春復伤别”,太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例不可胜举),皆小拗以取声调之美,况“石头记”三字乃专名,本不能改动乎?阁下自称“自弱冠弄柔翰,至今垂五十年”,而观其论用韵,论格律,不离试帖识见,而竟以此等识见主观“判断”芹诗之真否,毋乃太孟浪乎?---------------------

既然确定【胜/仄声】,就注定整首是不是近体格律诗!
哪里有【变读】之说?变读之说,无非就是凑合近体格律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的这首诗,根本就不是两韵七言近体格律诗(或,七言律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