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4
注册时间2016-8-22
威望749
金钱4310
贡献3100
金牌会员
 
威望- 749 点
贡献- 3100 次
金钱- 4310 枚
|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1-9 14:58 编辑
【转引者按】
鉴于一些对吟者根本一无所知的朋友动辄揣着自己的小九九屡屡对吟者实施无端攻击,而且愈演愈烈,大有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之虞,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这里的学术氛围,笔者实在看不下去了,却又不便替吟者辩解什么,思来想去,只好转来吟者部分相关原帖,提供大家批评指导,同时希冀谎言不攻自破。以下转自《七绝 偶感——三答南木先生(步韵)(内附新声旧韵研讨:诗韵改革与国学振兴 》相应跟帖。
发表于 2012-8-27 16:07:50的64楼原帖可驳所谓吟者意欲断平水韵诗者后路之说:
8月1日,在下曾在几个板块同时贴出那首“七绝 亮剑——为新韵诗词护航”,就是这个:
七绝 亮剑
——为新韵诗词护航
一剑磨成卅载长,
乾坤正义待扶匡。
刃前不死无名鬼,
温酒青锋弑虎狼!
8月3日,在给板桥浅唱先生的回帖中,在下曾明确表示:
关于新声旧韵事宜,我个人初步认为,这个是不宜也不能一刀切的。应该区别对待才好。
在地域上(比如广州、江浙等一些方言区,恕不一一,下同)、年龄上、时间上均应给予科学化、务实化、人性化考量~~~
新韵主导后,一些方言区仍可以旧韵诗词为主导——只要当局和诗者本人愿意;即使在典型的普通话地区,若有人愿意为旧韵诗,仍可以继续为之,论坛相应版块仍应视实际需要开辟平水韵诗词专栏。
对于眼下年龄相对偏大的诗者,如果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不愿意改了,不改就不改嘛,那就还继续写他们的平水韵呗,仍然是诗人嘛。这个也是正当的,应该允许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方便才对~~~
在时间上也不能定死,非得在哪年哪月如何如何,这不是科学务实的态度。尚应人性化。
进而言之,当全民趋向于新韵时——大家都为新韵了,如果有人仍热衷于创作旧韵律诗,仍然应该是可以的——几百年以后亦当如是。
平水韵能为诗,新韵也能为诗,大家都是诗,都是诗人。这一点必须明确。
再者,也是同样重要的,那就是:对平水韵本身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其中一些精华性的、仍然有生命力的东西应该继承下来才对。这需要有关专家、学者、诗家、诗评家等等共同协商~~~
至于您说的那个会议,我真的不清楚。不知道会议参加人员都有哪些方面。在此,我建议不妨扩大一下与会人员的涵盖面儿,以便听取不同甚至反面意见后统筹考虑、科学安排~~~
至于“双轨并行”,纯属掩人耳目,糊弄傻子呢,这个是不争的事实。眼下核心区、各省板块、诗社板块等等,绝大部分都是平水韵,连新韵的小栏目都没有,新韵律诗也很少很少——几近凤毛麟角~~~当然近日似乎有所改观~~~
还有就是关于那个新韵~~~罢了,以后再谈吧。
发表于 2012-8-27 19:33:34 的70楼原帖可驳所谓吟者意欲消灭平水韵之说:关于平水韵韵书
1)无论如何,历代诗家所奉行的平水韵韵书都应该无条件地永久传承下去。这个用不着解释,谁都明白。
2)必要时,类平水韵方言区的专家学者和平水韵诗家可以考虑结合典型类平水韵地区的今音实际,对传统平水韵韵书进行必要的修订~~~
发表于 2012-8-29 18:32:23 的95楼原帖可驳所谓吟者主张格律诗白话口语化的无稽之谈:
同时,在这一历史性进程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山寨版的学诗刚满半年的普通诗者,吟者愿以此绝与诸位诗友共勉:
七绝
无题
——步晓柳春风先生《寄友》韵
——谨以此绝献给真正有志于为诗的中青年朋友们
古文白话百年思,
国粹传承须赖痴。
梦里依稀吟好句,
枕边流淌几行诗。
附《趣满诗楼》版主晓柳春风先生原玉:
七绝
寄友
一抹红霞两地思,
千山难锁梦乡痴。
人生无悔牵风雪,
常忆英雄脚下诗。
发表于 2012-9-5 22:03:07的226楼原帖可驳有关人等所谓吟者贬低平水韵诗者之说:
在下对平水韵诗者一向是相当尊重的,打过交道的平水韵师友应该清楚这一点。以下这首律体打油诗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七绝
向平水韵诗者致敬
弩至末端无计行,
元清铁骑踏诗声。
神州赖有诸君在,
拈仄粘平勉力撑。
发表于2012-9-6 和 2012-9-7 的271楼~275楼可驳晓风轻送、学堂窝人、针叶林等人一味无理纠缠狭义新十四韵英东互押的小家子气:
【271楼】
前述大一统式的新韵韵书编撰期间,并不影响诗者为新韵诗!
既不影响原新韵诗者为新韵诗,也不影响原旧韵诗者为新韵诗!
【274楼】
好,我们小结一下。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关于新韵律诗,大家不妨暂且这样来考虑押韵事宜(还是观其大略):
1)关于新韵诗词押韵总体原则。还是那句话:押大致相同的韵。
2)关于现行新韵韵书。目前新韵韵书有多种,可谓五花八门,韵目划分也不相同(不是简单的不尽相同,而是出入较大)。 您千万不要
被它们搞糊涂了。其实,您暂且采用哪一种都可以,均当属正当防卫。
3)关于汉语拼音方案。按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适当合并可以通押的韵目来组织押韵,堪称最笨而又最有效的方法了。如此押韵,可能比现行任何一部新韵韵书的要求都要严格一些,您实际所用的韵目可能相对较窄,但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4)关于大十三辙和戏曲十六辙。如果您精力实在有限,恰恰又是戏曲爱好者或对北方说唱艺术情有独钟,对这些比较熟悉,想图省事儿,那么您暂且按大十三辙或戏曲十六辙来组织押韵亦无不可。特殊时期嘛。
十三辙中其实还应单独分出一辙来,就是zi、ci、si、ri、zhi、chi、shi这一类,应该单拉出来自成一辙。这样就成十四辙了。
一般情况下,按照这样的所谓十四辙来组织押韵就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若按大十三辙(即单列zi、ci、si、ri、zhi、chi、shi后的十四辙)组织押韵,应该特别注意个别字眼儿按普通话其实也是不押韵的,应注意避免。在下算个半拉子戏曲爱好者,相信众位诗友中定会有不少爱好者。大家知道,空城计里诸葛亮有一段儿著名唱段,其中有一句“我站在城楼观山景”,这个“景”字并不是唱成jing,而是唱成jin的,京剧念白中也会觉得个别字眼儿与普通话读音不一致~~~对此等之处,为诗时应该注意一下。
所谓戏曲十六辙无非是在前述基础上,又增加了两道儿化韵构成的小辙儿,即所谓“小言前儿”和“小人辰儿”。对此,律诗格律一般是不支持的,所以可以不用管它。
换言之,若您熟悉十三辙,只要再分出一类zi、ci、si、ri、zhi、chi、shi单独押韵,并注意一下按普通话读音已经明显不押韵的个别字眼儿可以了。
若您熟悉戏曲十六辙,把那两道儿化韵辙去掉不要,再注意一下按普通话读音已经明显不押韵的个别字眼儿也可以。
另外,在十三辙中,eng、ing、ong之类好像是通押的,您可以把它们单列分押,也可以通押。均可以。
5)关于精研者。若您对诗韵有研究,当然可以按照您自己的一套想法来组织押韵。现阶段显然应该是允许的。
【275楼】
总之,在在下所设想的那种大一统式的新韵韵书出台之前,新韵律诗押韵方面的伸缩性还是比较大的,您尽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而自由地选择押韵方法。
同时,此间大家的押韵实践经验以及受众的认可程度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等等,也可供编撰新韵韵书时借鉴参考。这可视作另类的征求意见或曰民主吧。
【他处】
吟者先生在他处还曾以主帖形式倡议过渡期内新韵作品用韵宜适当放宽,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旧韵诗者转型难度并照顾新韵中老年诗者。与此同时,吟者还曾多次明确表示:哪怕直接采用戏曲中的大十三辙,也要比平水、词林来得痛快!
发表于 2012-9-11 14:29:09 的338楼原帖可驳金筑子先生等人所谓吟者十年来如何如何云云:
在下于本年度端午前日进入论坛,端午日首发主帖。
头一周的第1个主贴原文如下:
其一:本具经天纬地才,
奈何投入汨罗怀。
欲拈粽子思屈子,
不尽哀愁汩汩来。
其二:千古奇冤万古哀,
是非功罪自黑白。
朝纲当有公卿振,
何事喋喋怨楚怀。
其三:天公何事不风云,
贻害时人无病吟。
千载汨罗犹淌泪,
问君岂忍亵诗魂?
其四:沅湘何渺渺,
涕泗岂滔滔。
谁遣淘金热,
涌塞端午桥?
其五:滚滚沅湘水,
殷殷屈子心。
忍将腔底血,
空洒汨罗滨。
附注:1)新手;习作;献丑。
2)恭请列位方家雅正。
【转后语】
事实上,有关人等动辄拿来说事的几乎所有问题,吟者先生都早已在相关研讨帖中掰开了揉碎了地讲过多次。这些朋友既然动辄指认这个那个为吟者马甲,按理应该对吟者充分了解,即便退一步,总得应该有个起码的了解才是,可晓风轻送、针叶林等人对吟者的全盘主张居然几乎一无所知,却又动辄对吟者说三道四,实在不足取也。为此,笔者郑重建议有关人等先到这个链接下观摩一下再瞎说八道不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