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海长孺 于 2016-11-9 09:18 编辑
在这个主题帖下,翁先生、许先生、李老、及帖主山竹先生都文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讨论多多益善! 我也想参与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秋本来就是比较悲凉的季节。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把这种悲凉推到了极致。 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诗人怀着怎样的心情站在怎样的角度去写诗。正如山竹先生说的两首诗:唐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通过了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至于 “黄花乱点竹蹊边”这个句子初看确实给了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尤其是句中的一个“乱”,更增添了悲凉的氛围。从这一角度来看,翁先生的分析相当有道理。不过,诗人若转换一个角度去看,“黄花很随意地点缀在竹蹊边”,也可以看成一幅没有经过任何装扮的秋天的自然风景图呀! 所以,我认为单从将“黄花乱点竹蹊边”这个句子转成几首诗的角度来说,诗人要表现一种凄凉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得多;想表现自己一种热烈、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的话,在遣词造句方面就难以驾驭了,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两种思想感情在同一首诗中出现矛盾。 ——个见,盼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