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3|回复: 9

略说化用

[复制链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30 11: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0-30 13:55 编辑

略说化用

       昨日忙了一天,晚上才得消停,便尝试点评一些作品,这是其中一组绝句:

1.霜夜吟
  夜肃霜寒冷画屏,何须小扇扑流萤。  
长空寂静凉如水,不见牛郎织女形。

2.逢秋思
逢秋何必寂悲寥,枫紫菊黄看碧霄。
  飞鹤晴空云里舞,和光暖日胜春朝。  
   
3.再上寒山
  再上寒山石径斜,白云仍在少人家。  
停足立看枫林色,霜叶依然二月花。

4.暮秋景
  勿看孤村落日霞,莫观老树绕寒鸦。  
飞鸿影下枫红紫,绿水橙山赏野花。

       笔者当时的评语是:“化用见功夫。首赏问好!”
       毋庸讳言,这个评语有点儿闪烁其词,本来没想拿来此处,因见国学纵横有个题为“只见古人痕,不见今时新[评四首今人诗]”的主帖也是说的这组诗作,既然如此,那就不妨再说两句。
       诗写到今天,完全出新而又缘情、得味、炼字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谁都无可避免地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借鉴、有所创造、有所提高,化用古人诗句便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借鉴。
       这当然需要多读,不难看出,作者在这方面的确下了一番功夫,这是应该称道的。值得商榷的是,此处的化用未见出新,这是感到不足的。笔者曾经去过不少地方,诸如此类的化用可谓俯拾即是,旧韵作品有之,新韵作品亦有之。还曾在别处亲眼看到,有人直接在秦观一阕名词的基础上,只是简单地改动几个字,便以主帖形式公开交流了,结果自然是被推精了。事实上,当今整个诗词界总体上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日前曾以半认真半调侃的口吻贴出所谓“现阶段诗人为诗之八字宪法”,亦即缘情得味出新炼字,料想一些诗友已经读过,在此拟补充强调一下出新。大家知道,申报各级科技进步奖是需要查新的,若无独创性的成果是,则连申报这一关都过不去,遑论得奖。记得有一年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是空缺的,个中原委颇耐玩味。为诗其实也该这样,只因有关人等好大喜功,各大诗词园地均未建立健全审稿制度,才造成当代诗词空前繁荣的假象。

       就古人诗句而言,窃以为能不化用则尽量别化用,采用自己心血凝成的词句多惬意呀!实在需要化用时,则出新当为第一要事。这也是整个诗词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30 12:2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四先生终于出新了,可喜可贺,关于剥古人诗,也有剥的好的,比如鲁迅,鲁迅写了【替豆萁伸冤】: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对于国民政府的虚伪奸诈,鲁迅写下了【崇实】: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点评

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是不拘一格。 其实我并不反对化用,关键是如何化用,为何化用。十一那天我也戏改过白居易句,就是这个: 戏改白乐天句聊博诸公一笑[/backcolor] 离离平仄草,一日一枯荣。[/backcolor]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0 1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30 13: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30 13:52 编辑

化用前人诗句,当能入得已诗,即不再是他人诗意的翻版。特别是看了第三首,简直是要吐了。附淬叶一首诗,来照照这几首,如何?
《臭篓篓》

多亏匠人那巧手,东拼西凑终成就。
169鸭苗鸡仔, 916鸡爸鸭妈
颔颔首916,挥挥手169,
颔颔首:笑不够,挥挥手:臭篓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这首《臭篓篓》倒是诙谐幽默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0 1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30 17: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化用就别化用”——确论。

点评

出新是一个合格诗者的永恒追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0 2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17: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30 12:25
五四先生终于出新了,可喜可贺,关于剥古人诗,也有剥的好的,比如鲁迅,鲁迅写了【替豆萁伸冤】:
煮豆燃 ...

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是不拘一格。
其实我并不反对化用,关键是如何化用,为何化用。十一那天我也戏改过白居易句,就是这个:

戏改白乐天句聊博诸公一笑
   离离平仄草,一日一枯荣。
   笔下薅不尽,书中翻又生。
   有心开远道,无意毁长城。
   遍地风骚客,谁能鉴此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17: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30 13:47
化用前人诗句,当能入得已诗,即不再是他人诗意的翻版。特别是看了第三首,简直是要吐了。附淬叶一首诗,来 ...

这首《臭篓篓》倒是诙谐幽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30 18: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30 17:49
这首《臭篓篓》倒是诙谐幽默的。

淬叶理论是较为严谨点,但这首诗倒幽默着呢。

点评

理论当然应该严谨,诗词就随心所欲了,没那么多框框。 有人声称能读中古平水韵却又无法证明,便是失于严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0 2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0: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30 17:04
“能不化用就别化用”——确论。

出新是一个合格诗者的永恒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0: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30 18:06
淬叶理论是较为严谨点,但这首诗倒幽默着呢。

理论当然应该严谨,诗词就随心所欲了,没那么多框框。
有人声称能读中古平水韵却又无法证明,便是失于严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30 21: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30 21:52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30 20:57
理论当然应该严谨,诗词就随心所欲了,没那么多框框。
有人声称能读中古平水韵却又无法证明,便是失于严 ...

呵呵。你干码抓到他人的一时失语,就不肯放?他不能读,难道郑张氏也不会读,他连自己的拟音都不会读?他还活着呢。还有潘氏(也是对广韵拟音的)也活着呢。
我是向来反对用平水音读旧韵诗的,不是能不能读的问题,而是没有受众!就让你会读又如何?他人能听懂吗?!我们不可能再来个中古音的普及吧?
向淬叶学习吧。我跟他一样,写诗看质量,不是看用韵。由于用旧韵写的诗有读写分离这个缺限(即写时用旧韵,读时用今音),新韵诗最终占据主流,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你又何必太急呢。一切让它自然发展吧。你为何就不用你的诗去向世人证明,用新韵照样可以写出好诗来呢,这不是更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