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9|回复: 2

浅谈错综对【转载】

[复制链接]

2468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功勋诗友

海河之春(天津诗词)创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4085
贡献
25912
金钱
325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4-9-30 21: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云客 于 2014-9-30 21:54 编辑


                               浅谈律诗中的错综对兼答布衣版主七律《贺中国反导弹试验成功》

/老马闲【原创】【平水韵】仄起首句押韵遍地硝烟乱世秋,强权夺理令人愁。手持核武欲拦路,导弹纷飞已碰头。火箭长征逐鬼魅,卫星北斗显风流。今朝利剑添灵气,万里蓝天斩敌酋。中国反导弹试验成功是一项堪比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这是老马近日写的一首七律赞扬这一成就。布衣版主百忙之中对拙作进行了点评(非常感谢!)并对其中颌联的对仗提出了疑问,老马在帖中简要回答曰:就形式来说颌联可以算是半对半不对/错综对。这里就律诗中的错综对再做一些讨论。对仗是律诗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一般颔联、颈联是要求对仗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律诗可以仅有一联对仗。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另外,律诗中对仗的形式也很值得玩味(不是非工对不可),在一首律诗中要尽量做到对仗形式多变,才更能体现出韵律之美(律诗的多态性或多样性之一)。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即使对仗也往往被安排成错综对或半对半不对。甚至为避免形式单一而特意把本来可以对仗的句子改为不对仗错综对又称交错对交互对交股对磋对犄角对,属宽对中的一种现象。对仗时字词位置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主要是为了适应平仄而颠倒词序。如老马诗中:核武导弹手持纷飞,就可以归属为错综对。有时也并非为了平仄,是为了文理上的通顺等原因。律诗中这种对仗形式古已有之,如刘禹锡《始闻秋风》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这一联中位置不同,就属错综对。有的对仗错位不只一字,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一段结成对仗,湘江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属典型的错综对。

事实上错综对常见在首联和尾联,但颌联和颈联中也能见到,目前网络律诗中的许多精品亦是如此。王维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颔联后面三字,出句是柴门外,对句是听暮蝉柴门暮蝉,都是前一字修饰后一字,可以相对,但从词组位置来看错开的,故属错综对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律诗中颌联对仗的要求相对较松(甚至可以不对仗),颈联对仗要求最严,有人称其为诗之腰,腰挺则人立,诗亦如此。那么请看下面颈联的例子。大鸟老鹰很工,但错了位置,亦属错综对。当然,此联中还包含着借音对:欺(骑)大鸟,老鹰非(飞)。毛泽东《悼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没有人可以做到全部精通,更何况我等业余玩家了。诗词更是其中的精华,见仁见智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能全面、准确而公正地评论一个作品并获得公认十分不易!以上是老马一己之见,愿与布衣版主和诸位交流、探讨,以期达到不断进步。欢迎拍砖!上是我引用的文章目的给初学格律的诗友培训一点格律方面的入门的基础知识
三、错综对
  对仗并不是一字对一字的对,出句和对句的相对字并不需要一定在同一位置。当对句的相对字并不在出句的对应位置时,就叫做错综对。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里举了这些例子: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隋宫》)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响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第一个例子中,火,暮,天文对时令,是邻对,萤,鸦,虫对鸟,也是邻对,两者构成错综对。
  第二个例子更明显了,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构成错综对。
  错综对这一概念是同工对、邻对、宽对一起并列的四大对仗分类之一。由于诗人往往追求工对,因此错综对在格律诗中终究少见。使用错综对,一般是为了顾及平仄和韵脚,比如上面六幅假如直接对一段,就不符合格律了,而如果萤火对鸦暮,就出韵了。错综对还可以改变出对句的句式,有时候能使对联更加灵动而不呆板,在联句的时候,假如用的是一些窄韵甚至险韵,往往一般的对仗就难以满足,这时用错综对,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
  
  四、字面对和借对
  字面对和借对实际上是对仗的一种技巧,并不算一种分类。
  汉语是由字组成词,由词组成句的,从对联的角度看,假如对字不对词,那就是字面对。
  最有名的字面对应该是李东阳的这句对联了:
  庭前花未放,阁下李先生。
  出句是一字一词:庭////放;而对句从词面看则是:阁下//先生,出句和对句意思上完全没有关联。事实上,这联应该这样分析:即阁下和先生都不是词,而是分立的字,那么下对前、先对未,就很工整了。所以也这也是工对。当然这是文字游戏,但作为对仗的一种技巧,则是不容质疑的。
  借对实际上的字面对的一种扩大,即用同音字代替本字,构成对仗。比如: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其中,沧洲对白发,地名和形体,本不能对,此处既用字面对,又用借对,沧与苍同音,借来和白字对,就是颜色门的工对了。
  

8

主题

2272

帖子

76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4
贡献
2430
金钱
2600
发表于 2014-10-1 17: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问好老师!

点评

感谢小主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1 19:26

2468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功勋诗友

海河之春(天津诗词)创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4085
贡献
25912
金钱
3252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花舵主 发表于 2014-10-1 17:25
学习欣赏!问好老师!

感谢小主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6 0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