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冀之行诗吟之三:冀7首。 七绝5首——故乡行(10月21日)。 其一,乡亲。 葳蕤岸树小溪流,乍见村民话语稠。霜雪徒然侵鬓发,醇情互致立街头。 (其中之“晚晚”叔85岁,当年干活一员猛将,担挑二百斤跋山涉水如履平地,今依然矍铄,50多年未见,犹清楚记得我俩一个属相,而岁长一轮。)
其二,上坟。 (我家坟茔位于村后土石梁上,依次长眠者有祖父母、父母、叔父母。与妹侄同祭。) 翠柏蓬荣野菊芳,双亲爷叔睡高冈。寒衣共送严冬度,洒泪追怀恩养长。 其三,故居。 残垣破壁草丛生,家具尘封思旧情。镢铲车筐曾我用,香椿新秀叶争萌。 其四,西柏坡之李家庄中央统战部旧址。 秀水青山基地红,乡村美丽费真工。街宽场广家门靓,亭榭廊桥映彩虹。 其五,赴洪州东寺(延寿寺)未成(10月22日) 畅路泯淹土路泥,车临寿寺望蒙迷。汪洋泽国平山现,此岸难寻彼岸机。 (注:延寿寺,俗名东寺。始建于宋,重修于明,为一时之胜。1942年遭遇兵劫,寺院毁坏,香火凋敝。本人1958年在西店中学——建屏中学上初一时,曾拜谒其残寺,犹有印象。21世纪初,有明大和尚以85岁高龄回来主持再修禅寺,十年之内,规模初具。1010年农历十月十五坐化。此次距离该寺仅有5里而因路阻,不得已返回。) 补:七律2首:山乡杂感(10月27日) 其一,柿子之殇。 丝丝秋雨伴凉风,杨树沟中大柿红。败叶飘零沙土地,殷实挤缀干枝灯。 人言利少无心采,或道钱多尽打工。可叹终年枉奉献,开花结果一番空! (记得三年困难时期,为度荒充饥,遍山越沟寻找柿子皮咀嚼为乐,寒假里回家每天能吃个囫囵柿子更是快事。如今面对家门口硕果累累的柿子树,竟无人问津。岂非怪事?) 其二,山梁眺望。 (从杨树沟东坡至顶为枣树沟西梁。由西梁东望,下面半沟两坡为本村土地,翻越东坡那面便是南文都村和尚沟;由西梁北眺,为石门狭关,两面悬崖峭壁,扣关而上,亦为南文都地界,左面一沟名椿树洼。这些都是当年刈草拾柴、锄作收获之地,有自己青少年足印。尤其在椿树洼割草时,捕获一只正暖窝的石鸡回家喂养,未料其因笼子太小难于栖身而挣脱展翅飞走了。) 足踏沙梁眼界开,几多往事涌心怀。石门关上青青草,枣树坡头碎碎柴。 莳弄梯田锄滴汗,收搜果菜篓装苔。山鸡对视尤难忘,冲破牢笼奋一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