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91|回复: 69

岳飞《满江红》真伪之辩简介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6 14: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26 16:07 编辑

岳飞《满江红》真伪之辩简介
(网文摘要)
《满江红》岳飞 绍兴四年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见于河南汤阴县岳庙明天顺二年(1458年)《满江红》词碑还可见于南宋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谢昭雪表》和南宋陈郁所著《藏一话腴》)
小重山岳飞 绍兴八年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载《金佗粹编》卷十九)

质疑
1,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号狷庵。祖籍湖南常德,出生于河南商丘。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1949年中央研究院院士,语言学家。
《四库提要辩证》中的《岳武穆遗文》条下,提出了两点质疑:
一、这首词最早见于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徐阶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根据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录的。赵宽未说所据何本,因而来历不明。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是伪作。在此之前,此词亦不见于宋、元人的著述,为什么突然会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深为可疑。

 二、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金佗粹编》中的《岳王家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词。岳珂平生富于收藏,精于鉴赏,他与父亲岳霖搜访岳飞遗稿不遗余力。但是,从南宋嘉泰三年(1203)他为《岳王家集》作序到南宋端平元年(1234)重刊此书,共经历了三十一年,仍未收录这首词。因此,这首词可能不是岳飞所作。,
2夏承焘(1900~1986),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于1961年也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的文章,他除了赞同余氏的怀疑外,又提出了“贺兰山”地名有误。主要论点有:

  一、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在明代则是北方鞑靼人常常入侵之地,距离岳飞伐金之地数千里之遥,且并非金国土地,若此词果真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

  二、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的“玉门”、“天山”之类的地名,它是实指。贺兰山在汉、晋时期还不见于史书,到北宋时才有记载。唐、宋时人们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直至明代中叶以后仍是如此,因此,以“泛称”解释岳飞的“乖背”,似也不通。

  三、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明将王越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因此“踏破贺兰山缺”,“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所以,《满江红》不可能写于宋代,而是作于明代。

  四、明朝的王越和他的同僚们,才可能是《满江红》词的作者。这首词刻在杭州岳庙中的时候,正是明朝打败鞑靼五六年之后。王越是进士及第,不仅武功盖世,“身率三军,决胜千里”,而且博学能文,长于诗赋,戎马疆场之余,作诗、词、赋、文数百篇,后人辑有《王襄敏公集》。这样的奇才,有了争夺贺兰山的阅历,自然会写出《满江红》这样不朽的诗词。
3孙述宇(台湾)1980年也发表了《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的质疑》,对词的作者也提出了两点疑问。

  一、《满江红》词中用了岳飞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根据这些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伪作者是很容易写出这样一首词的。

  二、《满江红》词的格调,与已证实的岳飞另一词《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是慷慨激昂、英气飒飒的英雄诗;后者格调低沉、宛转惆怅的忧愤诗,两者“格调差得太远”,因而认定,“《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是后人假借岳飞名义而作,“什九不是”岳飞的作品。

总结起来,质疑《满江红》为岳飞所作的论据就是:《岳王家集》未收,贺兰山方向乖背,前后词风格不同,宋元著述未见。

答辩
----------邓广铭、唐珪章、李安、陈非等学者进行了驳斥。

1,“《家集》未收”辨
一、            南宋绍兴十一年除夕(公历是公元11421月)岳飞遇害时,其家被抄,家存文稿也被查封,家人难以妥为保管。此后,十四年后(公元1155年),秦桧方才寿终正寝,这期间秦桧独揽大权。秦桧及其党羽把持南宋朝政近二十年,期间又屡次大兴文字狱,岳飞的文稿进一步散失。
岳飞死后20年后的公元1162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此时岳飞三子岳霖(11301193年)32岁,开始收集与其父岳飞相关的各种资料,经过岳霖与其子岳珂(11831240)两代人的努力,却仍然不能收集到岳飞的全部遗文,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岳飞平反43年后的嘉泰四年(1204年,岳珂21岁,岳霖死后11) ,岳霖之子岳珂将其父子两代人所收集到的岳飞表资料,以及宋高宗御札、手诏,加上岳珂为岳飞辨冤的考证,以及南宋时人关于岳飞的著述旧闻和部分传记汇集在一起,呈交给南宋朝廷审核。岳珂呈交给南宋朝廷的书稿包括:《高宗皇帝御札手诏七十六轴》、大父先臣飞《行实编年》六卷、《吁天辨诬录》五卷、《通序》一卷、《家集》十卷,而这些正是今存《鄂国金陀粹编》的前二十五卷。
    又过了14年的(岳珂35岁)嘉定十一年(1218) ,岳珂将经南宋朝廷审核过的书稿,加上《天定录》三卷,汇集成一本书,定名为《鄂国金陀粹编》(以下简称《金陀粹编》),在南宋辖区内的嘉兴府刻印,正式出版发行。因岳飞在宋宁宗时被追封为鄂王,故名“鄂国”,又因为编者岳珂在嘉兴有金陀坊制业,所以,取此书名。
又过了10年(岳珂45岁)到了绍定元年(1228) ,岳珂又将搜集到的其他一些与其祖父岳飞相关的文件和记载,汇编成书,定名为《鄂国金陀续编》(以下简称《金陀续编》),在南宋辖区内的镇江府刻印发行。
漏收
1,南宋学者赵与时1224年(比《金陀续编》早4年比岳珂重刻《鄂王家集》早十几年。)的《宾退录》卷一
岳飞《题新淦萧寺壁》一诗: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2,刊行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的《云麓漫钞》所载岳飞写在宜兴县张大年家的那段《题记》,较之岳珂收在《家集》中的那篇《五岳祠盟记》文字多些,也更翔实些。岳珂也置若罔闻,没有取相参订,这也足见岳珂对于搜访岳飞遗文,是不够辛勤认真的。

2,“王越托名”辨
一、         王越不具备写出此词的才力。据《中国文学》,王越并未跻身“明代诗人”行列,但岳飞却荣立“宋代词人”之林。细检《王襄敏集》,殊属平庸。就选入《明诗别裁集》那仅有的一首《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七律)说,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由前后两半合成。“青山”和“黄叶”同在,难道真是“久历边陲”的王越所见?而“雁度西风白草新”也只有在南方才能见到吧!无怪乎《四库提要》说王越:“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该集与《遗文》相距不可以道里计。再看汤阴岳庙中王越所题《谒岳王祠》,似抒情言志的小赋,但内容上表现上贫弱拙劣,辞不达理未举,而只剩下了冗长。王越焉能出此绝妙好词?!
一、         王越在贺兰山击败鞑靼,事在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而据学者张璋编选的《历代词萃》所收岳飞《满江红》后评笺中,河南汤阴发现一块《满江红》词碑,下注:《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天顺二年春,庠生王熙书。而河南浚县的县志也记载汤阴庠生王熙于天顺二年(1458年)书写《满江红》并刻石立于岳王庙之事。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比王越在贺兰山打胜仗的弘治十一年(1498年)早了四十年,而且词碑出土于岳飞故里,应该比较可靠。汤阴庠生王熙不能于四十前书刻四十年后才写出的作品,这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常识。可见,《满江红》词为王越幕府所作之说,完全不能成立。

3“贺兰山”辨
一、《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应为泛说,而不是实指
4,:“风格”辨(略)
5“宋版”《满江红》确证
《藏一话腴》为南宋后期学者陈郁所著。郭光先生使用的清沈雄《古今词话》和康熙《御选历代诗馀》中所引的《藏一话腴》文字,比之通行的《豫章丛书》本,多了如下一段重要文字:“(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可见,南宋后期刊行的《藏一话腴》的另一版本,有岳飞作《满江红》之记载。

  清人潘永因编订的《宋稗类钞》是辑录宋代的各种笔记小说,分类编排而成的书。其卷三《忠义》也有如下一段文字:“武穆家谢昭雪表云:青编尘乙夜之观,白简悟壬人之谮。最工。武穆有《满江红》词云:怒发冲冠朝天阙。”

  全词除“壮志饥餐胡虏肉”之“胡虏”改为“仇恨”外,其余与流传于世的《满江红》词全同。而“胡虏”之改,显然是怕触犯了清代统治者的忌讳。

  今查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三《谢昭雪表》的前一句与此段引文几乎全同,唯有“最工”作“甚工”,开头多一“岳”字。据此,则大致可以判定,它是《鹤林玉露》的另一版本。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的写作年代是南宋“淳祐辛亥”(1251年),其成书年代与《藏一话腴》相近,都在南宋端平元年(1203年)之后,自然是反映了在《金佗粹编》、《金佗续编》成书后的新发现。

  既然如今尚得以见到南宋后期有两处记载,则《满江红》词为岳飞所写,应无可疑。

  1995年,陈非先生展示了有关岳飞《满江红》词的新发现。

  据介绍,1986年在浙西江山县发现了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其卷十四之《诗词歌赋》集中载有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赠抗战派大制参祝允哲的《满江红》词及祝允哲的和词。须江是江山县的古地名,郎峰祝氏是唐宋望族,祝允哲曾任大制参,提督荆襄军务,曾上疏高宗,愿以全家七十多口乞保岳飞,由此证实他们关系非同一般。岳飞题为《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其词云: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的和词题为《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其词云: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世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很显然,流行于世的《满江红  写怀》是岳飞在自己所作的《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祝允哲词中的部分词语、意境,修改后的定稿。其中,祝作“徒劳说”,在岳词中演绎为“空悲切”;祝作“贺兰山窟”,在岳词中改作“贺兰山缺”;祝作“万世功名归河汉,半世心志付云月”,在岳词中演绎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祝作“朝天阙”,在岳词中直接搬用,把原作低沉的“解郁结”结尾,改得奋发昂扬。

  岳飞本非词家,他写词只是在一定场合里抒怀言志,并没有自成一家、流传千古的非分之想,因此反复修改、使用自己的旧作,和把他人的词语、意境融入自己的新作,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修改后的《满江红?写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成为了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

  这两首原汁原味的《满江红》的发现,足以扫除一切怪论,而成为《满江红》定为岳飞所作的铁证。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4: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26 14:49 编辑

有人说:
“有人提出了《满江红》作者问题的疑问,另一些人就坐不住了。先找出一堆非有效证据,摆出一副集团军作战的架势,然后更是霸气十足地给人家要准备政治帽子了:谁敢不承认作者是岳飞,谁就是反革命!
何其有趣。”

------此说有点莫名其妙。本人就豌豆角先生在“可能还是要有法”中回帖说:“您也不妨试着从韵中解脱,做些别的研究,不说别的,您如果真能解决《满江红》的“证据链”问题,应该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学术成就 呵呵”于是转帖了网上有关观点,本人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发表真伪的看法,何来“另一些人就坐不住了”?
本楼再次贴出学者们的辩论情况简介。
我认为这个辨伪问题属于考据问题,不是推理和辩论问题。如果有证据可以公布,若无证据,了解一下学者们的观点即可,不必做些主观臆断,更不必拿来作为攻击的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26 14:5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不住”的不是说您,您只是转述,所以与您无关,是说您引用的文章的作者,难道连这都能让您产生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些论者很牛。我感到他们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你最好不要直接回帖,因为很难得到理解。也许是汉语理解力问题。比如唐试律诗能否代表唐近体诗问题,是个简单的问题:不能。试律诗只是朝廷用于择优取士的一种特殊的临时的题目,属于一类特殊的诗体,而研究唐近体的格律无疑要根据数万首唐诗甚至范围更广。可是你会随时招骂。只好敬而远之,别招惹这些大师为佳。

点评

网上有些论者很牛。我感到他们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你最好不要直接回帖,因为很难得到理解。也许是汉语理解力问题。比如唐试律诗能否代表唐近体诗问题,是个简单的问题:不能。试律诗只是朝廷用于择优取士的一种特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6 15: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江红》是后人托岳飞所作,八十年代初就听说,自己并没去研究过。针叶林的转贴后面说,是岳飞改祝词而成未免牵强,不足以解释前面的质疑。至少,以岳暑名的《满江红》是经后人加工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26 15:0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才注意到您口称“再次贴出”的原来是不同的另一篇文章!佩服,您可真不是一般的聪明啊!

点评

说些废话没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6:07
你才知道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26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世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
这首和词:万世功名归河汉,功名归河显然不合格律,这在古人是不会发生的。

点评

所谓填词,与现代流行曲填词究其本质应该区别不大。当时而言,未必真需要在格式方面严谨到什么程度。而且作者也并非名家,即使偶尔出些疏漏也是可以理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07:40
多处不合律,似未入门之作。重要误处: 1,手无缚鸡力一无应仄,力应平 2,万世功名归河汉一非律句, 3,半世心志付云月一非律句。世应平,付应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49
但最早发现是刻于1458年的《满江红》词碑,谁改写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19
老金这种发言还是学术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26 15:13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 ...

老金这种发言还是学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26 15:13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 ...

但最早发现是刻于1458年的《满江红》词碑,谁改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宝柱 > 正文
邓广铭弟子: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 铁证如山
2010年02月26日 15:39 凤凰网历史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5条
经本人查证,《褒忠录》一书,是明初人吴讷所编。明朝叶盛所撰《水东日记》卷二十四,提到“吴思庵讷《岳武穆褒忠录序》”。袁纯编辑《精忠录》一书时,当然要尽其所能,搜集许多有关岳飞与岳庙的书籍来作参考,因此,《褒忠录》一书必定是他所依赖的最主要的参考书之一。当时,商辂能看到《褒忠录》,袁纯理应也能够搜集到此书。据此推测,《精忠录》中收录的岳飞《满江红》词,极有可能就是抄自于《褒忠录》一书的。

(二)岳飞之孙岳珂肯定知道祖父的《满江红》。对岳飞《满江红》词,持“伪作说”的人,举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岳飞之孙岳珂所编《鄂国金佗稡编》一书中,没有收录岳飞的《满江红》词。对此,邓广铭先生早已指出:“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不曾见到,就断言宋元人书中全未出现过这一作品。”他举出了宋人《宾退录》中所载岳飞的绝句,就未曾被《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所录为证。《宾退录》记载,岳飞在新淦县青泥市《萧寺题诗》说:“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宾退录》的作者赵与峕说:“今寺废壁亡矣。其孙(按:指岳珂)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邓广铭先生据此推断,岳飞的《满江红》词,应与《萧寺题诗》情况相同,是由于岳珂未见之也。而岳珂未见,并不能作为岳飞未曾创作《满江红》的证据。我的师兄王曾喻先生曾经考证:岳珂《鄂国金佗稡编·续编》,在南宋最后一版是端平元年(公元1234)。《藏一话腴》成书年代,在端平元年之后,自然是反映了在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书后的新发现,故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不载此词,就可以得到解释。

其实,岳飞的《满江红》词,不论是发现在岳珂编撰《鄂国金佗稡编》之前或是之后,岳珂对于其祖父的这首词,都是知道的。证据如下:

其一,《四库全书》中,清康熙《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七载:“《武穆贺讲和赦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故作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盖指‘和议’之非也。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话腴》。”

这一史料,明确指出:岳飞“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并同时标明这段话是出自《话腴》一书。

所谓《话腴》一书,就是南宋人陈郁的《藏一话腴》。查现存《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内编卷下载:

“岳鄂王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略曰: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暂图安而解倒垂,犹云可也。欲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又曰:身居将门,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又曰: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以致疑。与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厚币者进。愿定规于一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幽燕,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未几,金渝盟,河南复陷。后六十年得金之《南迁録》,见当时金人议论,锐意为取江南之计,归三京以诱吾,归兵于平地。吾保河南,则江必虚。若吾不守河南,则是彼尝见归,吾自委弃,在遗民当自归曲于吾矣。金谋若此,鄂武穆之料敌,信不妄云。”

其中,并没有《御选历代诗余》中所引的“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话腴》。”原因应当是:一是可能被抄录《藏一话腴》的四库馆臣删去了;二是《四库全书》所依据的版本有缺文。而《御选历代诗余》所依据的《话腴》的版本,才是明朝以前的全本,即未被改窜本。《御选历代诗余》所引《话腴》的一段话,证明了南宋人陈郁是知道岳飞的《满江红》一词的。

其二,《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的《提要》称:“臣等谨案,《藏一话腴》四卷,宋陈郁撰。郁字仲文,号藏一。临川人,理宗朝,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掌书。始末略见其子世崇《随隠漫录》中。……岳珂序称,‘其闭户终日,穷讨编籍,足不蹈毁誉之域,身不登权势之门’。”其中讲到,岳珂曾经为《藏一话腴》一书作序。《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载有岳珂的《藏一话腴原序》。全文如下:

“陈藏一,以诗文名世。真西山、刘漫塘、陈习庵交称之,余始过其语。今观所述《话腴》,博闻强记,出入经史,硏考本末,则则可法度,而风月梦恠嘲谑,讹诞滛丽气习,浄洗无遗,岂非自思无邪三字中,践履纯熟,致是耶。乃知三君子,可谓具眼矣。尝谓近时江湖诗人多,然不夸而诞,则空而迂流于谒者,皆是。惟藏一,闭户终日,穷讨编籍,足不蹈毁誉之域,身不登权势之门。及叩其中,则词源学海,浩乎莫之涯涘。若藏一岂多得哉。诗史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藏一诵,而并书之编首云。棠湖翁岳珂肃之。”

由岳珂以上序文所说“今观所述《话腴》,博闻强记,出入经史,研考本末,则则可法度,……”,可以看出,岳珂在为陈郁的书撰写序文之前,是仔细阅读过该书的稿本的。既然陈郁《藏一话腴》中,原记有(岳飞)“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岳珂又是在仔细阅读了该书的书稿之后、才为该书作序的,他岂能不知道这书中还记载了其祖父“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据此,我们可以断言,岳珂一定是知道其祖父岳飞是作过《满江红》一词的。

考论到此,本人可以斩钉截铁地得出结论: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已经是铁证如山!七八十年来的,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真伪的辩论,应该彻底收场了!

书写到此,我不禁深深地怀念我的导师邓广铭先生。吾师为捍卫岳飞对《满江红》词的著作权,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与持伪作说者论辩。现在,我可以高兴地叩慰吾师的在天之灵:先生,您的学生李宝柱,继承您的遗志,已经彻底夺回了岳飞对于《满江红》一词的著作权。撼山易,撼吾师的论断难!撼岳飞著作权难!呈上学生拙文,敬请吾师神鉴。

(作者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4350383.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26 15:43 编辑

(回帖摘录)就算先生所据完全无误,也只能说明岳飞有以(满江红)一词牌书作,当中"有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一句,但不足证明就是流传至今我们所熟悉的(满江红)相同,因后人可能亦依此而补作,并广泛流传至今。希望未来能发现更多历史遗物,可以完满解答这个疑问呢。
--------的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6-10-26 15: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6 15:01
网上有些论者很牛。我感到他们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你最好不要直接回帖,因为很难得到理解。也许是汉语理解 ...

网上有些论者很牛。我感到他们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你最好不要直接回帖,因为很难得到理解。也许是汉语理解力问题。比如唐试律诗能否代表唐近体诗问题,是个简单的问题:不能。试律诗只是朝廷用于择优取士的一种特殊的临时的题目,属于一类特殊的诗体,而研究唐近体的格律无疑要根据数万首唐诗甚至范围更广。可是你会随时招骂。只好敬而远之,别招惹这些大师为佳。
===========================
既然【唐试律诗不能代表唐近体诗】,
那么,王力赵执信何必每每依据试律诗来说事呢?
由此看来,依照你的逻辑,王力赵执信都是傻子!

点评

他们是怎样拿试律诗说事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26 15:38
网上有些论者很牛。我感到他们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你最好不要直接回帖,因为很难得到理解。也许是汉语理 ...

他们是怎样拿试律诗说事的?

点评

科场中,诗出了韵(又称“落韵”),无论诗意怎样高超,只好算是不及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49
自中唐以后,试帖诗都是五言排律,而且都是限定用十二句;注二!例如:   赋得花发上林王 表   御苑春何早?繁华已埔林!   笑迎明主仗,香拂差人簪:   地接楼台近,天垂雨露深。   晴光来戏蝶,夕景动栖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46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6-10-26 15: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6 15:41
他们是怎样拿试律诗说事的?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

点评

科举对推动诗的学习写作和理论进步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科考所考的诗作却不能代表近体诗的全貌。简单说来,近体诗最多的是五言或七言八句的律诗,四句的绝句,科考中最多的是什么诗体?科考是考试,不是考诗律。再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6-10-26 15: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6 15:41
他们是怎样拿试律诗说事的?

自中唐以后,试帖诗都是五言排律,而且都是限定用十二句;注二!例如:
  赋得花发上林王 表
  御苑春何早?繁华已埔林!
  笑迎明主仗,香拂差人簪:
  地接楼台近,天垂雨露深。
  晴光来戏蝶,夕景动栖禽.
  欲托凌云势,先开捧日心。
  方知桃李树.从此别成阴。

  华州试月中桂张 乔
  与曰转鸿朦,扶疎万古同,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结蕊圆时足,低枝缺处空。
  影超群木外.香满一轮中。
  未种丹霄日。应虚白兔宫。
  如何同片玉,散植在堂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6-10-26 15: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6 15:41
他们是怎样拿试律诗说事的?

科场中,诗出了韵(又称“落韵”),无论诗意怎样高超,只好算是不及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6-10-26 15: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26 15:13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 ...

多处不合律,似未入门之作。重要误处:
1,手无缚鸡力一无应仄,力应平
2,万世功名归河汉一非律句,
3,半世心志付云月一非律句。世应平,付应平

点评

刚核对了满江红词谱。岳飞原词有6字不合谱,但严重出律只有一字(统),有2入声字(激,郁)应平,有三字(励,靖,捣)在一三五位;----总体可。 祝允哲原词出律情况严重一些。有五字严重出律(无力河世登),有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6-10-26 15: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26 15:04
呵呵 才注意到您口称“再次贴出”的原来是不同的另一篇文章!佩服,您可真不是一般的聪明啊! ...

你才知道啊!

点评

这种废话毫无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26 15:54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26 15:44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 ...

科举对推动诗的学习写作和理论进步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科考所考的诗作却不能代表近体诗的全貌。简单说来,近体诗最多的是五言或七言八句的律诗,四句的绝句,科考中最多的是什么诗体?科考是考试,不是考诗律。再说科考诗与律化与否无关,不要迷信皇帝和考官的水平,以为他们考律诗就代表律诗定型了。

点评

不管如何科举试律的都是近体诗,近体诗的声律,与诗篇韵数或句数的多少一点关系也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26 15:57 编辑

这种废话毫无意义。回你贴是对你的尊重,别不识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6-10-26 15: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26 15:5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6 15:52
科举对推动诗的学习写作和理论进步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科考所考的诗作却不能代表近体诗的全貌。简单说来,近体诗最多的是五言或七言八句的律诗,四句的绝句,科考中最多的是什么诗体?科考是考试,不是考诗律。再说科考诗与律化与否无关,不要迷信皇帝和考官的水平,以为他们考律诗就代表律诗定型了。

不管如何科举试律的都是近体诗,近体诗的声律,与诗篇韵数或句数的多少一点关系也没有!【考律诗就代表律诗定型】,难道是王力来定型吗?



点评

你研究诗律只研究声律啊,声律有啥研究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6: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26 15:56
不管如何科举试律的都是近体诗,近体诗的声律,与诗篇韵数或句数的多少一点关系也没有!
...

你研究诗律只研究声律啊,声律有啥研究头?

点评

王力一生未弄明白,难道没有研究价值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6: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天平平仄仄平,实在没啥意思。不如学学打油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6: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26 15:04
呵呵 才注意到您口称“再次贴出”的原来是不同的另一篇文章!佩服,您可真不是一般的聪明啊! ...

说些废话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6: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飞的《满江红》词,不论是发现在岳珂编撰《鄂国金佗稡编》之前或是之后,岳珂对于其祖父的这首词,都是知道的。(李宝柱)
------问题仍在于岳珂知道为什么不补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6-10-26 16: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6 16:00
你研究诗律只研究声律啊,声律有啥研究头?

王力一生未弄明白,难道没有研究价值吗?

点评

呵呵。是王力没弄明白还是你没弄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7: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26 15:49
多处不合律,似未入门之作。重要误处:
1,手无缚鸡力一无应仄,力应平
2,万世功名归河汉一非律句,

刚核对了满江红词谱。岳飞原词有6字不合谱,但严重出律只有一字(统),有2入声字(激,郁)应平,有三字(励,靖,捣)在一三五位;----总体可。
祝允哲原词出律情况严重一些。有五字严重出律(无力河世登),有三字属于一三五位(炳念付)。
岳飞满江红词有一字入声应平(激)。
-----总体岳飞二首词声律尚可,祝词差些。

点评

象仄平平仄这种词特定律句,第三字若仄都应算严重出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7: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26 16:56
王力一生未弄明白,难道没有研究价值吗?

呵呵。是王力没弄明白还是你没弄明白?

点评

王力照搬秋谷的声律理论,为何不能与唐朝科举试律诗的吻合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7: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7: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声律不是不可讨论,但确实属于ABC。成天掰扯这点事枯燥无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6-10-26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26 17:27
呵呵。是王力没弄明白还是你没弄明白?

王力照搬秋谷的声律理论,为何不能与唐朝科举试律诗的吻合呢?

点评

不管照搬谁的理论,符合唐诗即可。你说何处不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6 1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0 04: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