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5

平水韵只是一张实用主义的韵部表

[复制链接]

313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99
贡献
17127
金钱
3052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6 14: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水韵只是一张实用主义的韵部表

       平水韵只是一张实用主义的韵部表。它没有自己的反切注音,编制人只是根据《切韵》中的206韵部中的同用韵部合并为160韵,又根据宋人的《礼部韵略》再合并为108韵,最后再合并两个窄韵部成了现在的106韵。这106韵部并不都是与其字的声调挂勾的,只是人为地把它们拉在一起配对押韵罢了。它的根据是唐人近体诗的实际押韵!那么,唐宋六百多年间,产生了唐宋近体诗不下几十万首,而唐宋人并没有什么平水韵这个工具书,人们不尽要问,唐宋人是用什么方法使近体诗的押韵大体上统一在如后人编制的“平水韵”这个范围内的呢?
    现在可查的资料是:唐考官许敬宗等认为,诗的押韵用《切韵》韵部太繁难记,于是向皇帝“奏合而用之”,后人就是根据《切韵》的“合用独用”规定,推断出许敬宗等的“合而用之”就是这“合用独用”。那么,许敬宗等又是根据什么将《切韵》某些韵部定为同用的呢?况且同用为160韵,而唐人实际用韵只106韵,唐人的近体诗106韵的根据又是什么?只能说,许敬宗等的“奏合而用之”并不是160韵而是106韵。根据106韵的实际对照,我们有理由认为,许敬宗等当时的“奏合而用之”的韵部,就是南北朝时代的江东韵韵部。永明体的用韵和唐近体诗的用韵基本上是相同的。唐近体诗紧接着永明体且来源于永明体,诗人用永明体韵那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并不需要重新去编制什么韵书。可见,唐近体诗的声调平仄依隋代的《切韵》,而押韵则依六朝的江东韵,两者在声韵上是分离的,即平仄声调依隋人制定的语音实际,而押韵则沿袭历史上的一种既成韵部。对于每个具体的诗人来讲,平仄声调和押韵声调都只是在字面上的统一,李白用自己的声调读某个字为上声,杜甫用自己的声调读这个字有可能就是去声;李白用自己的声调认为元魂可互押,杜甫用自己的声调也许就不押韵;杜甫用自己的声调认为来回可互押,李白用自己的声调则可能认为就不押韵。然而李白杜甫的诗都同样在字面上能保持一致。
    经过唐宋长达600多年的近体诗传承,人们只求近体诗的声韵在字面上的认可,不问与个人的实际语音相距有多远。当社会进入到金元南北语音大杂合的特殊背景时,人们就要求有一部供近体诗平仄押韵的工具书,“平水韵”就应运而生了。宋末元初,有刘渊的《平水韵》107韵,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106韵,张天锡的《草书韵会》106韵,阴时夫的《韵府群玉》106韵,黄公绍的《古今韵会》107韵,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107韵。在同一个时期有同样的106韵或107韵的工具书峰出,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社会进入到一个特殊时代的需要!
    到了明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平水韵有的韵部已相当不合理,于是出现了《洪武正韵》的大变革,从平水韵的106韵分合到《洪武正韵》的76韵(后又增到80韵)。再到清代,清统治者则认为他们前金的平水韵更为合理,于是将平水韵钦定为《佩文诗韵》。同时组织人编成了《佩文韵府》,将《广韵》的全部反切注音字按平水韵的106部重新组合。
    《佩文韵府》还加进了大量的词通、摘句、词藻、典故,在清代读书人中影响很大,以致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文人大多数还抱住平水韵不放。只有文化先驱如鲁迅、革命前辈如毛泽东,才在押韵上打破平水韵的押韵韵部,作一些放宽或干脆押今声(国语)的改革。
    今天,写旧韵诗的人大致有四种:一种,坚决按平水韵字表押韵,连他自己读来全不押韵者也不管,有书为证就行。一种是同样坚决按平水韵字表押韵,但取缔了那些于今读来已不押韵的字,如来与回、元与门等。第三种是用词韵入诗。第四种是押今声,以《诗韵新编》为准。

1

主题

48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76
金钱
107
发表于 2016-10-16 14: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種情況基本符合事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6 14: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6 15:37 编辑

律诗的要素:对仗工整、平仄变换有序、韵脚规范。

一切诗韵改革都应是为保证这三要素进行的,而不是要破坏他。平水韵既然已经对韵脚做了规范,并且事实上已经被传承。如果我们要改成今韵,那么今诗就与古诗的韵脚就不再一致,那么所谓的“规范”只能是从现在开始的“规范”,但从诗词的历史长河上来看他就是不规范的举措,是在破坏律诗要素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6 15: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6 15:03 编辑

所以,如观个人认为:模仿清朝的《佩文诗韵》对《平水韵》加音注,并扩大字库用字,仍实行《平水韵》的单一韵种是上策,现今实行的双轨制新旧韵并行是中策,完全实行今韵是下策,是不可取的,也是如观个人坚决反对的。

要实现《平水韵》标注读音和扩充字库也最好要两岸四地共同编撰,不可单方面实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8

帖子

12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86
金钱
478
发表于 2016-10-16 15: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种以外,漏收了“普通话韵”

点评

普通话同国语是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7 0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6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99
贡献
17127
金钱
3052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8: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宣樓 发表于 2016-10-16 15:05
四种以外,漏收了“普通话韵”

普通话同国语是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20 1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