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1|回复: 48

新旧韵之争(李子梨子栗子)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0-14 08:42: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新韵”貌似版本很多,最极端的版本是完全取消入声,以普通话定音的版本,也有一些保留入声,对韵部进行调整的版本。有中华诗词学会搞的,也有别人搞的。目前来看,不管哪个版本的“中华新韵”,在真正的诗人中几乎没有市场,但由于中华诗词学会的支持,所以在老干部、部分诗词爱好者及某些名人、官员中,有一定的市场。因为我的诗词在形式上甚至内容上看起来比较“新”,因此有人想当然地认为,我是“中华新韵”的支持者,这完全是误解。我对“中华新韵”向来持反对的态度,说说理由。
“中华新韵”的本质,是让诗词的平仄、用韵跟着口语走。口语是一个时期大家说话的实际发音,是一个最活跃的东西,它始终在变。字典在一定程度上有定音的作用,但实际上字典也管不住口语。因此,字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修订一次,以跟上口语的变化。字典与口语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玫瑰的“瑰”,大家都读仄声了,字典里还是平声;静悄悄的“悄”,大家都读平声了,字典里还是仄声。谁错了?肯定是字典错了。你不能说是大家都读错了,要回到字典,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有10%的人这样读,那是这10%的人错了;只有60%这样读,甚至也可以说是这60%的人错了;当90%甚至99%的人都这样读,那就不是这90%甚至99%的人错了,而是字典错了,字典需要修订了。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口语这东西,始终是在变化的,隔几十年,几代人,对某些字的发音就变了,平仄有可能就反过来了。因此,如果诗词的用韵跟着口语走,那就得像字典一样,几十年修订一次,否则的话,就跟不上口语的变化,就跟口语有距离。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每隔几十年改一次韵书,那就会出现严重的历史传承问题。500年以后、一千年以后的人,来读前人的诗词,会发现平仄没有一个定数。或者需要注明,比如这是“中华新韵版本一”时代的诗,这里“中华新韵版本二”时代的诗,这就很搞笑了。这样做,实际上是消解了诗词的传承性,至少是给传承带来极大的麻烦。
问:用韵的目的是什么?一首诗你现在用平水韵古音读出来还是用普通话读出来?
答:这里的问题,是认为诗的字音,要与口语的语音挂钩。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口语的语音始终在变化,没有什么东西能管住它,字典也管不住它。同样是普通话,我们今天的口音,和一百年前的,以及一百年后、二百年后的,就会有一些字的音不一样。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写诗与当 下的口语挂钩,那么现在读起来当然是音律非常和谐的,或者说感觉非常押韵的,但不能保证它的音律以后就一直和谐,我们的后人再读它,可能会感觉不怎么押韵。这与我们读古人的某些诗感觉不怎么押韵是一个道理。这个问题有没有好办法来解决呢?我认为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诗的字音一旦和口语这匹野马挂钩,就等于取消了规范。你当时可能爽了,觉得读起来很押韵,但你绝对无法保证后人读起来也很押韵。你认为你能管得住后人,让后人都按你的音来读?那是扯蛋。新韵的根本倾向,就在于想跟现实的口语挂钩。错误地以为,只要跟现实的口语也就是当下的普通话挂钩,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音律问题。我们读前人诗,后人读我们诗,遇到不再押韵的地方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变音,硬生生地给它读成押韵。比如“打起黄莺儿”,硬生生地把“儿”读成“泥”,这个“泥”音,从目前的一些方言我们推断古人是这么读的,但实际上是不是不必深究,反正你把它硬生生地读成押韵就得了。第二个办法更简单,就是不管它,知道前人写它的时候是押韵就得了,现在该怎么读还怎么读。
那么,平水韵是不是就是古音呢?不是的。平水韵实质上是一套书面的拟音系统,它从来没有在口头上真实存在过,而只是存在于书面。要求用“平水韵古音”来读诗,本身就是对平水韵不了解,误认为它是古代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语音,或者认为它就是古代的“普通话”。而实际上,它与任何一种真实存在的方言都有误差,但将这种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吴宓说,平水韵是各方言的最大公约数。学理工的同学可能知道,有一门课叫“数理统计”,就是实验结果是一些分散的点,这时我们需要用一根曲线把这些点尽量地“串”起来,拟合成一个方程。拟合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让误差尽量地小。这根曲线或者说这个方程就是平水韵,这些分散的点就是各种方言。由此可见,平水韵这套虚拟的书面语音系统,与现实中的各种口语,形成了一定的隔离。不管现实的口语怎样演变、怎样融合,但平水韵始终保持不变。这就为诗人的写作提供了一套恒定的语音规范,有效地屏蔽了现实语音变化带来的冲击,保证了诗词写作的历史传承性。不管哪个历史时期的诗人,都可以纵向地学习前人的作品,吸收前人的成果,与前人进行比较。在元朝的时候,中国北方一些地方的入声开始消失,出现了所谓“入派三声”现象,但我们看元、明、清的所有诗词,不论作者是哪里人,都遵循平水韵,哪个字该是入声还是入声。可以肯定,这里面必然有一些诗人来自入声早已消失地区,他们写诗并没有受所在地区的现实语音的影响,并没有将诗韵与现实语音挂钩。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平水韵是古代一种现实的语音,甚至认为它就是古代的“普通话”,因此得出结论说,既然这种古代的语音与现代语音有了很大的差别,那改用现代语音做韵书就是合理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就在于,误以为诗韵一定要与现实语音挂钩。却不知道,诗韵是不能与某种具体的现实语音挂钩的,因为现实语音始终在变化,那么诗韵为了保持与现实语音同步,就必须不断地调整,也就是不断地修订韵书。比如100年修订一次吧。这就像在历史长河中修筑无数的水坝,肯定会影响通航的。将来的文学史谈到某首诗时,还要注明写作的年代以及根据的韵书,是韵书2.0版还是韵书3.0版,如果某个诗人横跨了韵书修订版,那还会出现同一个人用不同的韵写诗的现象,岂不是搞笑吗?平水韵出现七百多年了,在这七百年间,现实的语音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古人一直不改韵书呢,道理就在这里。
声韵改革者似乎对普通话的作用过于看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取一种方言作为国家的通行语言(普通话),对于方便交流和减少社会成本,自有其重要意义。但正如前文所指出的,普通话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活语言都是不断变化的。把诗词的平仄与当下的普通话绑定,那以后普通话变了怎么办?其实,普通话不仅存在渐变的可能,而且存在突变的可能。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迁移,或因为民族融合国土扩大,或因为国家分裂国土缩小,如此等等不可预测的政治风云,都可能使当权者考虑采用另一种方言为普通话。现代传播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迅速普及的功能,也有迅速颠覆的功能。如果从明天起,改用粤语为普通话,全国的电视广播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用粤语播出,可以料想,不出20年(一代人),普通话就完全改为粤语了。
最后,就声韵改革论者的其他几个观点说几句。
一 韵书一直在修订,历代都能改,为什么我们不能?
这完全是混淆视听,实际上,近体诗用平水韵,词用词韵,曲用曲韵,现代诗和歌词用普通话韵,不同的韵面向不同的文体,各安其所。平水韵从来没有修订过,而其他的韵书,只是针对其他的文体,与近体诗无关。我们的传统一直是存旧开新,而不是革旧换新。革旧换新只有当代声韵改革者在做,前人一直没做过,就不要伪托“韵书一直在修订”了。
二平水韵太难了,不利于青年人学习诗词。
真正感到平水韵太难的,不是青年人,恰恰是老年人。实际上,改开后受教育的年轻一代,虽然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恢复仍然很不够,但相对老一代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经过革命和文革的老干部,其传统文化的素养是最差的,但他们有一定的权力,就想通过降低难度来附庸风雅,声韵改革就是这帮人提出来的,而反对声韵改革的,恰恰多是年轻人。去看看网络上的诗词论坛就知道了,基本是平水韵的一统天下。
三新声韵有利于诗词的普及。
平水韵本来就不是什么有难度的东西,如果连这都掌握不了,还要靠降低难度去普及,那普及出来的“诗词”肯定是废品。大跃进的年代,田间地头、车间街道,到处搞赛诗会,有一首诗留下来了吗?要想普及很简单,在中小学语文课中增加诗词写作和吟诵的内容,并在高考中有适当体现,情况立马就改观了。
四新声韵照样能写好诗,诗的好坏不在声韵,而在内容和意境。
理论上的确如此。但实际上凡新声韵写作者,都是缺乏传统文化深厚素养并且懒于学习者,因此凡新声韵的诗词,迄今几无可观。换句话说,所谓新声韵,基本上是不会写诗词的人在玩。凡是浸淫传统文化较深者,读前人作品较多者,无不采用传统声韵来写作诗词。
诗词的声韵并不是绝对不能改革,但改革必须是“马后炮”,必须是创作先行,在自然创作的前提下,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然后再对声韵进行归纳总结。当年平水韵就是这样产生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想当然地弄出一套规则,让大家在这规则之下去写作。而且,这种改革绝不能与现实语音绑定。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6-10-14 09: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4 09:2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旧韵就是旧韵,新韵就是新韵,新韵如果保留取声,未免荒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4 11: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哉 于 2016-10-14 12:00 编辑

这帖子里举了两个字例,一个悄一个瑰,悄在字典里有平声,所以他说错了。瑰在词组瑰丽里读平声,所以他也说错了。至于玫瑰,个人口气的习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4 12: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是不是就是古音呢?不是的。平水韵实质上是一套书面的拟音系统,它从来没有在口头上真实存在过,而只是存在于书面。要求用“平水韵古音”来读诗,本身就是对平水韵不了解,误认为它是古代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语音,或者认为它就是古代的“普通话”。而实际上,它与任何一种真实存在的方言都有误差,但将这种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吴宓说,平水韵是各方言的最大公约数。

------该文偏激的过了头。平水韵就是古韵,怎么连这点也不敢承认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4 12: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帖里说“新韵的根本倾向,就在于想跟现实的口语挂钩。错误地以为,只要跟现实的口语也就是当下的普通话挂钩,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音律问题。”
但是跟现实语音脱钩,不就跟无韵的现代诗一样了吗?这才是错误呢,放弃声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4 12: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韵争执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好象就是一方要实现其新韵一元化目标;另一方主要支持双轨制。而新韵一元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好象都是有问题的:
一、双轨制的合理性
1、双轨制不是今人的发明
据说唐朝诗人一方面按规定的韵写作,另一方面又默认并实践了“邻韵通押”,实际上,当然是双轨并行;据说后来又有诗人按照词韵创作,同样是双轨制的表现
2、“古音”真的“消失”了吗?
一方认为,既然古音已经“消失”,那么今人已经无法正确按照古音阅读,所以,当下还用旧韵写作,就是荒谬的。
这样的说法应该讲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究竟正确的、标准的“古音”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可能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问题是,历史上,哪怕是在唐朝,能够准确读出“古音”的又能有几个?那么,不能准确读音的诗人们的作品,在当时就已经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了?
特别是,中国的地方方言并没有消失,能够较为“准确”地读出押韵,读出韵律的大有人在,大有地方在。也就是说,实际上古音当然并没有象部分人宣称的那样完全“消失”了。除非你能证明这一点,你又真能做到吗?
因此,有人尝试拟音阅读,体味诗词的古韵悠长,你又凭什么非要剥夺人家这方面的权利呢?
二、实行双轨制的意义
众所周知,当下中国人连自己的代表性传统服装应该是什么,都茫然无知了。为什么会这样?正是因为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敬畏心理不够。现在无论对于传统服装、传统建筑,多少国人对日本、韩国称羡不已,所谓唐在日本,明在韩国,几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因此,保留旧韵,实际上确实是更加有效地保留了一份祖宗的文化产业。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实际上,至少日本人还在遵从中国的旧韵吧,了解下他们的汉诗情况或许就能知道。
特别地,保留旧韵,对诗词的创作难道会有任何的负面影响吗?在双轨制下,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你用新韵写作啊,你还可以同时用旧韵写,难道不是更有利于创作吗?取消旧韵,对诗词的创作与发展,有半点的好处吗?
所以,对于一味要求取消旧韵的言行,至少在个人看来,无法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4 12: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音就是广韵音。这点不可否认的哦。由于语音的变化,对于平水韵写诗的,未必能读出平水音来,这倒也是事实。毕竟,写诗的人,也只是将平水韵作为一个解释平仄和押韵的工具罢了。而真实读音却是时音或者是方言音读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4 1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场代表不了现实,也代表不了理论,盲目违反理论依据的立场只代表愚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4 12: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轨制有利于诗词传承,还是新韵一元化有利,应该是很显然的。所以,一元化如果言之凿凿地宣称为了诗词发展什么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4 13: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4 12:50
双轨制有利于诗词传承,还是新韵一元化有利,应该是很显然的。所以,一元化如果言之凿凿地宣称为了诗词发展 ...

一元化的目的是专制心在作怪,如想图个诗坛领袖当当啊。从一代天骄、不周山倒我来擎这样的网名,便可推测的。更不用说以那个“二O一九五四”这样逼宫时间作网名的。看过,就当是笑料吧。我真不明白,到了那时,逼宫不成,他将如何自处呢。呵呵。

点评

中午好!要当“领袖”,就应有更宽广的胸怀啊  发表于 2016-10-14 1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4 13: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4 13:39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4 13:07
一元化的目的是专制心在作怪,如想图个诗坛领袖当当啊。从一代天骄、不周山倒我来擎这样的网名,便可推测 ...

呵呵。专制者会有胸怀吗?你不看看五四的许多帖子是讲了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前后论据、论点的矛盾,才是他最大的痛处。当然,他一旦辩不了了,就会再用个马匣编排一下他人,到处诉状似的。你只要看到他有对他人编排帖的,也就知道他曾在什么帖了下无言了,只能作这个这个、那个那个的,再换个马匣编排下他人,以求在心理上胜利的很象是阿Q吧。他对我的那些编排帖全是因为这种情况。

点评

另外,在下觉得香港诗词论坛好象相对来说办的还不错,您认为其异军突起的原因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23:03
说实话,新韵旧韵之争确实无聊,对于旧诗,韵只是起码的要求,对作品质量几乎无关,本来不值一提,很难想象会如此受到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2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4 22: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这篇文章很有深度。平水韵的平仄与今声不符的占比很小,可以考虑把那些不符的字按多音字收录到当今字典中去,参考《切韵》的反切注音规范读音,这样就可以实现用今声来朗读而又完全合平仄。

字数不会太多,所以实施起来很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4 22:5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4 13:37
呵呵。专制者会有胸怀吗?你不看看五四的许多帖子是讲了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前后论据、论点的矛盾,才是他 ...

说实话,新韵旧韵之争确实无聊,对于旧诗,韵只是起码的要求,对作品质量几乎无关,本来不值一提,很难想象会如此受到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4 23:0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4 13:37
呵呵。专制者会有胸怀吗?你不看看五四的许多帖子是讲了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前后论据、论点的矛盾,才是他 ...

另外,在下觉得香港诗词论坛好象相对来说办的还不错,您认为其异军突起的原因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10-14 23: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赞同该文的主张,稳定性比现实性重要得多,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基本的规矩不能变,否则就会乱套。
有些提法不赞同:
1、“平水韵实质上是一套书面的拟音系统,它从来没有在口头上真实存在过,而只是存在于书面。”平水韵是不是书面的拟音系统,以前也与人争论过,个人认为不是。平水韵是《切韵》合并而成,减少了一些韵部,没有本质的区别。《切韵》以“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原则编撰而成,照顾了读音古今的变化、南北的差异,是实际语音,只是分得较细,所以说“是各地各种方言的最大公约数。”
2、平水韵是不是不可修订,个人认为是可以的。韵书,从《切韵》开始,多次修订,历史可证修订是可行的。修订,基本原则不宜变动,韵部简化是可以的,由繁到简是历史上几次修订的相同趋势,可以继续,邻韵通押、用宽韵有了较长的历史,事实证明是可行的,再就是平水韵原来漏收的字,后来新创的字可以录入,这样有利于扩大创作用字量和这类字的规范化。

点评

《平水韵》我个人不主张修订,因为现在有了新韵,平水韵的一些缺点比如韵部分配不合理,字库用字少等缺点都可以在新韵中解决。 《平水韵》的韵部分布不合理是由于唐诗的邻韵同押太泛滥造成的,他在编撰是照顾到这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5 1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06: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5 07:44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4 22:53
说实话,新韵旧韵之争确实无聊,对于旧诗,韵只是起码的要求,对作品质量几乎无关,本来不值一提,很难想 ...

争论的目的,其实是争个眼球罢了。以此证明他为新韵诗的地位作了多少的努力啊,新韵诗的领袖该是他吧,进而做个诗坛领袖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06: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4 23:03
另外,在下觉得香港诗词论坛好象相对来说办的还不错,您认为其异军突起的原因是什么? ...

香港诗词论坛相对好的原因是,允许各种观点存在,不搞禁言之类,这与其它论坛比,是要民主一些的。故专制者如知味之流倒是在此不能在些存在。

点评

谢谢!发现这里讨论更多好象是关于韵,而中华诗词更多好象是关于内容,是否有所分工,还是因为中华诗词反感讨论韵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5 1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06: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5 07:41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4 22:16
先生的这篇文章很有深度。平水韵的平仄与今声不符的占比很小,可以考虑把那些不符的字按多音字收录到当今字 ...

旧韵诗若按词韵来押,则只是十四部韵,再从中将今读Y(今迂音)韵的字分离出来为独立一部,支齐、儿、微灰分离,今读安、焉韵分离,则成诗韵十八部韵,则是完全押韵的。要比今韵的东英押强多了。入声五部保留作写词押入声韵用。言言、五四不知今韵的短处,却只强调旧韵的不能读,岂非是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12: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5 12:52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4 23:27
完全赞同该文的主张,稳定性比现实性重要得多,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基本的规矩不能变,否则就会乱套。
有 ...


《平水韵》我个人不主张修订,因为现在有了新韵,平水韵的一些缺点比如韵部分配不合理,字库用字少等缺点都可以在新韵中解决。

《平水韵》的韵部分布不合理是由于唐诗的邻韵同押太泛滥造成的,他在编撰时是照顾到这一点,并不是完全从音律的角度出发的。因为律诗的精华在唐代,才有为他编撰的必要。

《平水韵》的传承几乎没有间断过,他的地位是相当于律诗的历法。比如公历,他每月的天数就分布不合理,二月只有二十八天,是不是为了让他完美我们就把他重新修订呢?根本没有必要,那样做得不偿失。

同理,《平水韵》也是如此,从唐代到现在的律诗的绝大部分都是按照《平水韵》创作的,我们把他修订了,相当是把公历的每月天数重新修订了一样,得不偿失。

因此,我个人坚决反对重修《平水韵》。



点评

谁要你把28天修订为30天?《切韵》修订成平水韵,并非这样操作啊。增加新字或漏收字,用当代字典往往不伦不类,这种现象已见诸不少作品,规范化是有价值的,不过,估计也没人去做这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5 1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10-15 13: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5 12:47
《平水韵》我个人不主张修订,因为现在有了新韵,平水韵的一些缺点比如韵部分配不合理,字库用字少等缺点 ...

谁要你把28天修订为30天?《切韵》修订成平水韵,并非这样操作啊。增加新字或漏收字,用当代字典往往不伦不类,这种现象已见诸不少作品,规范化是有价值的,不过,估计也没人去做这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5 14:2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5 06:46
香港诗词论坛相对好的原因是,允许各种观点存在,不搞禁言之类,这与其它论坛比,是要民主一些的。故专制 ...

谢谢!发现这里讨论更多好象是关于韵,而中华诗词更多好象是关于内容,是否有所分工,还是因为中华诗词反感讨论韵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15: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5 15:10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5 14:24
谢谢!发现这里讨论更多好象是关于韵,而中华诗词更多好象是关于内容,是否有所分工,还是因为中华诗词反 ...

非也。对于音韵讨论,由于吟者之流的胡搅乱緾,其它诗词论坛的管理认为这些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引起纠纷),故属该删之列(包括金筑子的古今混用论也是这样)。如说有意义的话,只是对香港诗词论坛或版块的发帖量有意义。吟者的纠緾帖以及我们的反驳帖,都是为香港诗词论坛的发帖量打工罢了。呵呵。若非为了发帖量,吟者的这些帖子以及我们的反驳帖,恐怕也早就被禁被删了。

点评

有道理。所以建议不如赛诗。吟者用新韵写,别人用古韵复。看谁能赛过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5 16: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16: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5 15:09
非也。对于音韵讨论,由于吟者之流的胡搅乱緾,其它诗词论坛的管理认为这些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引起纠纷) ...

有道理。所以建议不如赛诗。吟者用新韵写,别人用古韵复。看谁能赛过谁。

点评

一看两个写垃圾诗的说这种话就好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5 2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17: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5 16:54
有道理。所以建议不如赛诗。吟者用新韵写,别人用古韵复。看谁能赛过谁。  ...

是的。我跟吟者说,他的用韵争论,对于新韵诗的地位不会起任何作用。如说起过作用的,那也只能是他的新韵诗。即他需要写出好诗词来!这也是新韵版管管对他说过的话:好诗是写出来的,不是吹牛吹出来的!

点评

今后凡吟者及其马甲写的只看诗,此外一律不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5 1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18: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5 17:05
是的。我跟吟者说,他的用韵争论,对于新韵诗的地位不会起任何作用。如说起过作用的,那也只能是他的新韵 ...

今后凡吟者及其马甲写的只看诗,此外一律不看!

点评

這個我讚同。總比啥也沒有的場混混有些看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6 1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18: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5 18:54
今后凡吟者及其马甲写的只看诗,此外一律不看!

呵呵。我原来就提过这点,对他的帖子,就当走过路过好了,即不予理会。但他人未必会这样。又他喜欢编排他人的,这又让他人不得不来反驳他。哎,他发帖、回帖,以及大家的反驳帖,都当作是给论坛增加发帖量吧。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2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拥这个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还是分作阴平和上声的,然在82年版字典却将其改作只读阴平的了。象这种字音变化还有很多,若不是查看字典,人们怎么会知道呢。新华字典是不是变音太快了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5 2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哉 于 2016-10-15 20:3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5 16:54
有道理。所以建议不如赛诗。吟者用新韵写,别人用古韵复。看谁能赛过谁。  ...

一看针针送送两个写垃圾诗的说这种话就好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5 21: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5 21:19 编辑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5 20:29
一看针针送送两个写垃圾诗的说这种话就好笑。

呵呵。我写的就垃圾,你写的就极品?不凡就将你写的拿出来晒晒吧。

点评

你是自认写的不好的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6 0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