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2|回复: 25

杜甫五律中的拗救句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3 07: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13 08:23 编辑

杜甫五律中的拗救句
、仄平仄平仄(拗句,古风句),正常对句:
,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
,歇马高林间。【暂如临邑,至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杜甫
,零落守阳阿。【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杜甫
,高义动乾坤。【送裴五赴东川】杜甫  
,朱凤日威垂。【北风】杜甫

中仄平仄仄(大拗句,失替),对句第三字平救:
日落亦起,城头鸟(乌?)尾讹。【日暮】杜甫  
远送此别,青山空复情。【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二月送客,东津江欲平。【泛江送客】杜甫
肃肃絮晚,菲菲红素轻。【春远】杜甫  
浩浩不息,乃知东极临。【长江二首】杜甫
岂上,影斜轮未安。【初月】杜甫

、中仄仄仄仄(大拗,四连仄),对句第三字平声救: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送远】杜甫
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蕃剑】杜甫
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铜瓶】杜甫
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江头四咏·栀子】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江边星月二首】杜甫
客里有所过,归来知路难。【归来】杜甫  
弱质岂自负,移根方尔瞻。【严郑公阶下新松(得沾字)】杜甫
峭背赤甲,断崖当白盐。【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杜甫
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雨四首】杜甫
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杜甫
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又雪】杜甫
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孤雁(一作后飞雁)】杜甫
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杜甫  
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初月】杜甫
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病马】杜甫
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独立】杜甫

、仄平仄仄仄(小拗,三仄尾),正常对句:
戍不返,秋至拭清砧。【捣衣】杜甫  
送壮士,貔虎数尤多。【观兵】杜甫
济世策,已老尚书郎。【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杜甫
伏毒寺,潇洒到江心。【忆郑南玭】杜甫
汗血种,天上麒麟儿。【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杜甫   
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北风】杜甫

、中仄仄平仄(小拗,第四位单平),对句多数救(第三字平声),少数未救:
暂往比,空闻二妙归。【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杜甫
侧想美,应非寒甃沉。【铜瓶】杜甫
物色岁晏,天隅人未归。【雨四首】杜甫
老去一,谁怜屡舞长。【台上(得凉字)】杜甫
泪逐劝,愁连吹笛生。【泛江送客】杜甫   
十室几,千山空自多。【征夫】杜甫
汩汩避,悠悠经十年。【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杜甫
物役水,魂伤山寂然。【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杜甫  
谷口旧,濠梁同见招。【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杜甫
四镇富,摧锋皆绝伦。【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杜甫
老马夜,苍鹰饥著人。【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杜甫   
爱酒晋简,能诗何水曹。【北邻】杜甫    226_32 【岁暮】杜甫
岁暮远,边隅还用兵。【岁暮】杜甫
力疾坐来时悲早春。【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   
此老已,邻人嗟亦休。【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杜甫
未见紫,虚蒙清露沾。【严郑公阶下新松(得沾字)】杜甫
绿竹半,新梢才出墙。【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杜甫
水有远,人今何处船。【峡隘】杜甫
日有习,愁来梁甫吟。【初冬】杜甫
众水会,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杜甫
历历竟,悠悠何处圆。【江边星月二首】杜甫
楚岸朔,天寒鶬鸹呼。【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杜甫
漠漠旧,迟迟归路赊。【入乔口(长沙北界)】杜甫
不夜楚,避风湘渚间。【铜官渚守风(渚在宁乡县)】杜甫
惠子白,归溪唯病身。【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以下七首,吴若本逸诗)】杜甫
世事已,残生随白鸥。【江边星月二首】杜甫
苒苒谷,娟娟林表峰。【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杜甫
避地岁晚,窜身筋骨劳。【避地】杜甫  
落日放,轻风生浪迟。【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杜甫
舅政,古人谁复过。【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杜甫
昔别是,相逢皆老夫。【赠高式颜】杜甫   
此道昔,西郊胡正繁。【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有悲往事】杜甫   
促织甚,哀音何动人。【促织】杜甫
久客得泪,放妻难及晨。【促织】杜甫
带甲满,胡为君远行。【送远】杜甫
翠柏苦,晨霞高可餐。【空囊】杜甫
不爨井冻,无衣床夜寒。【空囊】杜甫
羌妇语,胡儿行且歌。【日暮】杜甫
草露亦湿,蛛丝仍未收。【独立】杜甫
不独避雪,其如俦侣稀。【归燕】杜甫
虎气必,龙身宁久藏。【蕃剑】杜甫
骨岂,驯良犹至今。【病马】杜甫
慕汉,时清犹茹芝。【北风】杜甫
地日,朝廷谁请缨。【岁暮】杜甫
父要,邻家闹不违。【寒食】杜甫  
国逾,山城仅百层。【泊岳阳城下】杜甫
盗至日,先朝忝从臣。【送司马入京】杜甫
日到,未有不阴时(失对)。【人日两篇】杜甫
国昼,北风天正寒。【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杜甫  
子欻贵,云泥相望悬。【送韦书记赴安西】杜甫
记赴,公车留二年。【送韦书记赴安西】杜甫
府岂,藏身方告劳。【北邻】杜甫
蕊腊,梅花年后多。【江梅】杜甫
病久,衰容新授衣。【雨四首】杜甫
子寄,园林非昔游。【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杜甫
视化血,哀今征敛无。【客从】杜甫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7: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发生于首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07: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真伟大,竟然使用清朝杜撰的拗救理论!

点评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13 08:26: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7:57
杜甫真伟大,竟然使用清朝杜撰的拗救理论!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点评

崔立之开元十四年(726) 试律诗《春风扇防和》的大唐声律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退一步讲,元兢调声术即便就是拗救理论,唐朝科举试律诗岂有大拗不救之理?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不救范例】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46
元兢的调声术,如何成了拗救理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8: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来自于实践,反之又服务于实践。三羊不懂这个道理~

点评

清朝的理论来源术唐朝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唐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37
用没有语音载体的平水怎么实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08: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

元兢的调声术,如何成了拗救理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3 08: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08:30
理论来自于实践,反之又服务于实践。三羊不懂这个道理~

用没有语音载体的平水怎么实践?今人只能靠今音。

点评

一个地道的东北佬,还能怎么实践?意淫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08: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08:30
理论来自于实践,反之又服务于实践。三羊不懂这个道理~

清朝的理论来源术唐朝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唐朝?

点评

说你不懂你真不懂。近体诗格律从唐诗中来,服务于后来的写诗人,或服务于后来的理论家对其他律诗作出解释,叫服务于实践。不需要你穿越到唐朝去实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08: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

退一步讲,元兢调声术即便就是拗救理论,唐朝科举试律诗岂有大拗不救之理?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不救范例】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不救范例】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不救范例】

点评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13 08:4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8:46
退一步讲,元兢调声术即便就是拗救理论,唐朝科举试律诗岂有大拗不救之理?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 ...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点评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58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 科举【试律诗】与【普通近体诗】,其声律完全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08: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08:5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

崔立之开元十四年(726) 试律诗《春风扇防和》的大唐声律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出句大拗,对句可救】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特拗不救,对句再拗】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出句大拗,对句不救】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出句三仄,对句再拗】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出句大拗,对句不救】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出句三仄,对句三平】

点评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这是一首齐梁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08: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08:5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
科举【试律诗】与【普通近体诗】,其声律完全一样!为什么王力讨论近体诗,每每举例试律诗来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13 0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总算破天荒地发了个正常交流帖。有进步,表扬个!
没必要分那么细,可考虑适当合并~但愿能身体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13 09: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3 08:37
用没有语音载体的平水怎么实践?今人只能靠今音。

一个地道的东北佬,还能怎么实践?意淫呗!

点评

估计你是被东北佬收养的外来户。找到原籍或生父了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崔立之开元十四年(726) 试律诗《春风扇防和》的大唐声律

《春风扇防和》: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这是一首齐梁体诗。

点评

齐梁体的声律是什么? 什么叫齐梁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近体律诗代表作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王维,杜甫等名诗人的大量的五律,七律。试帖诗不足为据。

点评

王力《汉语诗律学》: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12: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2:46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齐梁体的声律是什么?
什么叫齐梁体?

点评

齐梁体就是南北朝时期的今体诗。五言,简短,讲究声律但不严格,通篇对仗,讲究语言意境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12: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2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2:49
唐代近体律诗代表作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王维,杜甫等名诗人的大量的五律,七律。试帖诗不足为据。 ...

王力《汉语诗律学》: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12: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2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

点评

从你举的试帖诗例子来看,唐代科考不考唐近体诗,而是传统的齐梁体,这是李世民就认可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13 13:13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12:53
齐梁体的声律是什么?
什么叫齐梁体?

齐梁体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新体诗。五言,简短,讲究声律但不严格,通篇对仗,讲究语言意境美。与唐近体诗有很大不同。唐近体诗指沈宋定型的律诗。

(百度百科: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从齐到梁,历时约110年。期间,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这个时代出现的文学基本格调世称“齐梁体”内容主要描绘「月露之形」、「风云之状」,题材十分狭窄。形式上「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李谔《上隋文帝书》),专在词藻、音韵、对仗上下功夫。对这种诗风,後来刘勰陈子昂等都指出其弊病,李白也曾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第一首)。齐梁是一个大时代,就整个齐梁诗歌时代还是有不少优秀诗人和作品的,如庾信谢朓等人的作品,对诗歌形式的创造,特别是对诗歌韵律的发现是齐梁诗人的一大贡献。
永明体:永明体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 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

齐梁体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新体诗。五言,简短,讲究声律但不严格,通篇对仗,讲究语言意境美。与唐近体诗有很大不同。唐近体诗指沈宋定型的律诗。 (百度百科: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从齐到梁,历时约110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12:58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 ...

从你举的试帖诗例子来看,唐代科考不考唐近体诗,而是传统的齐梁体,这是李世民就认可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8:37
清朝的理论来源术唐朝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唐朝?

说你不懂你真不懂。近体诗格律从唐诗中来,服务于后来的写诗人,或服务于后来的理论家对其他律诗作出解释,叫服务于实践。不需要你穿越到唐朝去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3 09:59
一个地道的东北佬,还能怎么实践?意淫呗!

估计你是被东北佬收养的外来户。找到原籍或生父了没有?

点评

怎么,又戳到你疼处了?戳到疼处就不着调,真没出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13 14: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2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2:59
齐梁体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新体诗。五言,简短,讲究声律但不严格,通篇对仗,讲究语言意境美。与唐近体诗有很大不同。唐近体诗指沈宋定型的律诗。
(百度百科: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从齐到梁,历时约110年。期间,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这个时代出现的文学基本格调世称“齐梁体”内容主要描绘「月露之形」、「风云之状」,题材十分狭窄。形式上「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李谔《上隋文帝书》),专在词藻、音韵、对仗上下功夫。对这种诗风,後来刘勰、陈子昂等都指出其弊病,李白也曾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第一首)。齐梁是一个大时代,就整个齐梁诗歌时代还是有不少优秀诗人和作品的,如庾信、谢朓等人的作品,对诗歌形式的创造,特别是对诗歌韵律的发现是齐梁诗人的一大贡献。
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 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问:
齐梁体与永明体的声律区别何在?
齐梁体与近体诗的声律区别何在?

点评

事实上从南朝齐沈约直到唐沈宋定型了唐近体诗之前,所有五言诗几乎都是一样的诗体-----齐梁体,也可以叫永明体。他们和唐近体诗的主要区别:1,不讲究粘对声律,2,不讲究句数;3,几乎都对仗。比如和试帖诗句数差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5: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13 14: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3:35
估计你是被东北佬收养的外来户。找到原籍或生父了没有?

怎么,又戳到你疼处了?戳到疼处就不着调,真没出息!哦,刚发一帖,有何观感呢?由长沙语音变异看学堂窝人、潭州雨梦的洋汀浜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5: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13 15:15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14:24
请问:
齐梁体与永明体的声律区别何在?
齐梁体与近体诗的声律区别何在?

事实上从南朝齐沈约直到唐沈宋定型了唐近体诗之前,所有五言诗几乎都是一样的诗体-----齐梁体,也可以叫永明体。他们和唐近体诗的主要区别:1,不讲究粘对声律,2,不讲究句数;3,几乎都对仗。比如和试帖诗句数差不多的六韵诗很多。风格和宫廷诗差不多。这也许就是试帖诗多采用六韵诗的原因。三羊说:唐代“试律诗”的用韵都是以诗题中的一个字作为限韵字,并且以五言六韵十二句为常,并不在题目中作特别要求。但有时也把用韵及字数在考试时标明,如贞元十五年己卯(799)博学宏词科试《终南精舍月中闻磬诗》,明确标明“题中用韵,六十字成”。------这就是齐梁体的习惯。而社会上诗人们愿意采用的多是五律七律,比如王维光五律107首占所有诗作的四分之一,杜甫只五律就六百多首占所有诗作的一大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