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0-13 1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13 11:39 编辑
语音,即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音的物理基础主要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也是构成语音的四要素。
------吟者只百度了这一节,可惜没百度这一节:
普通话有410个不分声调的音节,大约1200个声调有别的音节,如果拿普通话按同一个声调(等同于没有声调的普通话,410个语音种类)说话,则人们根本无法听得明白这样的“普通话”,所以,410个语音种类是不可以支撑起普通话所使用中的现有数量的汉字的。按不同声调所说的普通话(1200个语音种类)在非精细表达的场合却能几乎毫无障碍地听辩出来,而在精细表达的场合(比如读唐诗宋词)则普通话几乎不具备可听性,而精细场合与非精细场合所使用的汉字数量正好不相同,这清楚无误地说明普通话这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具备支撑整个汉语汉字系统的能力。不论是汉语的任何方言,它的语音系统所能支撑的汉字使用数量应该为其语音种类总数的3倍,其依据是: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句子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三个成分,如果这三个组成成分中的每一个都出现同音混义则该句子必定不具备可听性。因为当一种汉语方言的汉字使用量是其语音种类总数的3倍时,平均每个语音必须承担3个不同的语义,分配到这个最简单的标准句子后就使主、谓、宾三者都出现的混义,这样使整个句子完全失去逻辑概念的惟一性,也就丧失了大脑纠错机制对同音混义的析解纠错能力,使说话不能被听者听明白。所以,可信的计算结果是:普通话这种汉语方言最多能支撑4500个汉字的使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