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9|回复: 3

文体变革也将是量子化的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7 13: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体改革和社会变革颇有相似之处。有如量子变化,多数是质变,是跃升,而非简单地量变。诗经-----楚辞----汉赋乐府----永明体----近体---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剧-----现代诗歌,都是跳跃性的变化。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7 14:48 编辑

从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九------永明体到近体诗之量子化跃升
-----驳徐青的渐进论
徐青先生是当代知名的诗词史学者,对中国诗词进化史有精到的研究。但有些观点不敢认同。比如对唐代诗人的贡献有贬低之嫌。我已专文反驳。这里只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等违背文学史的现象?除了研究者的粗心之外,应该和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关。也即如何客观地评价社会进程?
文体变化其实和社会制度变化有类似之处,即每一次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而不是简单的量变。比如所论永明体到唐近体,徐青认为在永明体中就存在粘式律和对式律之争,到了一定阶段自然是会发展到粘式律,所以认为唐初沈佺期宋之问的作用是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认为即使没有沈宋也会发展到粘式律----这才是非历史的观点。这种观点否定了人在推动历史方面所起的作用,违背了了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符合了当今一股取消主义的思潮,否定积极推进社会变革的正能量,这种思想是极为有害的。具体说明如下。
永明体诗歌是在汉魏乐府诗歌的基础上,由于沈约等人提出四声八病之说,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其主要特点在于:
1,        在诗句中讲究四声搭配,前有浮声后有切响,一句之内四声悉异。在此思想指导下产生了五言律句,这是一个巨大进步。
2,        每两句组成句尾上仄下平的一联,每首诗由数联构成。
3,        每联联义多数对偶,形成对称美。
4,        诗作趋向短小精悍,义深境美。特别是五言八句诗作尤多,为后来律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但与后来的近体相比,还有下列问题没有解决:
1,        所有诗人没有遵守四声八病之说。比如有一半数量的诗作没有避免平头,即联内平仄失对。
2,        各联之间平仄如何搭配?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每首诗是任意的,随机的。比如诗人们所喜用的五言八句诗来说,是由四联组成的。如果这四联皆是平仄相对的合格律联,那么他们组成一首律诗有八种粘对组成方式:
                  1粘粘粘   粘式律                 
                  2对对对   对式律            
                  3粘对粘   混合律                     
                  4对粘对   混合律              
                  5粘粘对   混合律            
                  6粘对对   混合律                 
                  7对对粘   混合律                  
                  8对粘粘   混合律
----而且这八种粘对方式出现的几率是均等的,在沈宋之前所有诗人的诗作中,没有哪一种表现出数量的优势。可见徐青说“出现了粘式律的优势”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也就是说,若无人为有意识 干预,粘式律出现的几率只有八分之一,与其他对式律、混合律没有区别。
3,        约句准篇:律诗多少句最为合适。
4,        对仗句使用的数量和位置。
其中最大难度应是粘对律的确定。因变化多,差异小,没有规律可循。那么如何确定了粘式律?这就属于沈宋的创造性的劳动。似乎他们执行了这样一个原则:简单易记,又富有灵活变化。若从规则的简单来说,显然皆粘或皆对是最易记易操作的。但若皆对,则四联全是相同的拼凑,十分单调。只有皆粘,才显得灵活多变。于是他们通过大量的创作实验,应该包括互相唱和和评价,终于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共识,于是几乎在一夜之间,粘式律风靡全国。这就是律诗产生的一次质变。沈宋和杜审言等诗人,自然是这次改革的领军人物。所以《新唐书•宋之问传》有一段话赞扬沈佺期、宋之问对近体诗声律定格的贡献:“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曰沈宋。”大唐史书肯定并记载了这次改革:实际进行了一次文体变化的量子化跃升,沈宋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7 15: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体并不出现以新革旧。楚词产生,诗经还在,并非楚词是诗经的改革。近体就是永明体的一种,并非近体改造了永明体。词不改造诗,曲不改造词。只有改革老干的新平仄才去改造旧平仄,以它的是证明以前为非,这是一个怪胎!

点评

新平仄诗的出现也是一个新事物。试看各个诗词论坛均有新韵诗词板块就是证明。唯一成不了气候的是今古混押诗,十年了上了光荣榜的只有一首大雾诗,怎么回事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15: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5: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7 15:11
文体并不出现以新革旧。楚词产生,诗经还在,并非楚词是诗经的改革。近体就是永明体的一种,并非近体改造了 ...

新平仄诗的出现也是一个新事物。试看各个诗词论坛均有新韵诗词板块就是证明。唯一成不了气候的是今古混押诗,十年了上了光荣榜的只有一首大雾诗,怎么回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