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6-5-6
威望1238
金钱4994
贡献3579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威望- 1238 点
贡献- 3579 次
金钱- 4994 枚
|
发表于 2016-10-10 09: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10-10 09:35 编辑
感谢 辽宁昆仑 的耐心解释,并祝重阳快乐。但因此又产生了下面的问题。
如果说:“其实,“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句话是一个整体意像。不能分解。月落、乌啼、霜天这三个物象都是清晨的物象,是作者清晨起床后看到的物象!”。
那问题的关键是在“是作者清晨起床后看到的物象!” 。 如此说,则此诗是用倒叙的方法来描写了。 如下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 --- 先用倒叙手法写“清晨起床后看到的物象。”
江枫渔火对愁眠。 ----接着是换回正常 顺时序写,对着 渔火、两座桥,没法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 ----顺时序,最后两句是,到夜半,好不容易有点睡意了,钟声又惊醒作者。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可以看到时序的流向,第二句是时间上的先,第三四句是时间上的后。这就可以看到这三句是按时间的顺序来描写的。
唯有第一句是特别倒过来。为何,把本来可以正常的也容易理解的按时序来描写的诗句,而突然把最后的所见放在最前头,把这句的时序倒过来? 如果是另有深层意义的描写手法的话,那就得再加以深入挖掘,难道此诗是这么含意深奥难明难解吗?
故有北山钓者曰:“---,似乎不会如此去写,夜半钟声用倒敘,早晨追忆昨夜钟声,绝句也不见这种写法。”这点,我也是跟北山钓者是同一看法。
对此,不知 辽宁昆仑 先生又有何见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