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5|回复: 7

驳徐青对初唐诗人定型近体诗贡献的错误评价(兼批金筑子)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6 07: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驳徐青对初唐诗人定型近体诗贡献的错误评价
徐青在《古典诗律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105——106页,第四章:《诗律的成熟》中说:(摘要)
  唐代“在南朝五言体格律诗的基础上(即齐梁体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齐梁体的“粘式律”,构成了五言和七言的近体诗完整的格律体系。”“从诗体本身发展看,即从内因的角度看,近体诗不应看作是初唐时代的诗人发明的,而应看作前后相续的一个历史过程的必然产物。
一般人认为,近体诗是由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制定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沈宋的积极作用主要在,正确地总结和接受了前代律诗的经验,选择和肯定了齐梁体的第一类(一共几类?)诗律格式,即粘式,并使得当时诗人能够接受和遵循,从而起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作用,使诗律形式由齐梁时代的繁复而逐渐归于统一,逐渐走向定型化。”
   “由于齐梁体向粘式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们(沈宋)所做的选择和肯定,不过是顺其势而定其式罢了,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因此不宜过分夸张沈宋的个人的作用,否则,将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错误的。
1  唐近体诗是在南北朝永明体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不假。但说“继承和发展了齐梁体的粘式律”不符合事实。因为永明体诗并没有形成粘式律。根据对永明体诗人诗作的调查,粘式律诗的数量极少,根本没有形成规律。不仅南北朝时期,即使到了初唐武则天时期,在沈宋之前的诗人的诗作中粘式律诗也只是偶然出现的。事实是,永明体中各联之间的平仄粘对关系是任意的,随机搭配的。拿五言八句平韵诗来说,由四联构成。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同曰粘,平仄相反曰对,(对五言律句而言只看第二字的平仄即可)。如此这四联之间有八种粘对方式。粘式律和对式律只是这八种粘对方式中的两种而已,多数情况下是粘对混合的(可以叫混合律),八种方式每种出现的几率原则上是相同的,与其他七种粘对方式相比,粘式律并没有表现出相对优越的数量来。而所有这些方式,都是在符合律句和律联的声律前提下,也即任何一种方式都是可以形成一种合理的定型的。因此到沈宋时,摆在他们面前需要选择的难题在于如何从这八种粘对方式中选择?他们为什么确定了粘式律?为什么他们这一代诗人几乎同一时间同时接受了粘式律?这难道不是沈宋的创造性劳动吗?所以徐青说“近体诗不应看作是初唐时代的诗人发明的,而应看作前后相续的一个历史过程的必然产物。”是不客观的,是没有根据的。若没有沈宋的创造性劳动,也许会自然发展成粘式律,但时间不知道要多长?所以徐青这样说,也是非历史的。
2  徐青说:“一般人认为,近体诗是由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制定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沈宋的积极作用主要在,正确地总结和接受了前代律诗的经验,选择和肯定了齐梁体的第一类(一共几类?)诗律格式,即粘式,并使得当时诗人能够接受和遵循,从而起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作用,使诗律形式由齐梁时代的繁复而逐渐归于统一,逐渐走向定型化。”
----前代律诗的经验是什么?现在所能见到的,第一,是形成了律句,即大部分诗句句中平仄交替,第二,两句平仄相对,即避平头,(这种诗句大约占一半左右,基本形成规律);第三,出对句句尾字平仄不同(避上尾);第四,广泛使用对仗方法,但对仗联的位置不确定。这些是可以总结和继承的。但说“选择和肯定了齐梁体的第一类诗律格式,即粘式”却是武断的。问题是这“第一类诗律格式”是粘式律?一共有几类粘对律?各占几分之几?实际情况这“第一类诗律格式粘式”只占八分之一!这怎么选择和肯定?事实证明粘式律形成优势的过程,也不是“逐渐归于统一,逐渐走向定型化。”而是沈宋时代的一次质变,这绝非只靠他们的考官地位就可以形成的,而是他们经过广泛而深入地调查、对比、研究、并刻苦实践的结果。他们的辛苦恐怕是后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的才智也是常人达不到的。而且也不见得只是沈宋二人,也许是同时代诗人的共同创造,或者有一个团队,共同为律诗定型做出了贡献。
3  徐青说:““由于齐梁体向粘式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们(沈宋)所做的选择和肯定,不过是顺其势而定其式罢了,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因此不宜过分夸张沈宋的个人的作用,否则,将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由上面论述已经证明,当时根本不存在“齐梁体向粘式方向发展的趋势”,谈何“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说沈宋的劳动“不过是顺其势而定其式罢了”是不客观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非历史的”。现在的问题不是“过分夸张沈宋的个人的作用”,而是对他们的努力过程研究的不够,对他们的贡献肯定的不够的问题。只有充分肯定先贤的劳动,才是尊重历史,才能传承中华灿烂文化,创造新的辉煌.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07: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兼驳金筑子:
现有网友介绍了早有人持金筑子这个观点:
徐青《古典诗律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105——106页,第四章:《诗律的成熟》(摘要)
1,唐代“在南朝五言体格律诗的基础上(即齐梁体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齐梁体的“粘式律”,构成了五言和七言的近体诗完整的格律体系。”
2,“从诗体本身发展看,即从内因的角度看,近体诗不应看作是初唐时代的诗人发明的,而应看作前后相续的一个历史过程的必然产物。一般人认为,近体诗是由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制定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沈宋的积极作用主要在,正确地总结和接受了前代律诗的经验,选择和肯定了齐梁体的第一类诗律格式,即粘式,并使得当时诗人能够接受和遵循,从而起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作用,使诗律形式由齐梁时代的繁复而逐渐归于统一,逐渐走向定型化。”
3,“由于齐梁体向粘式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他们(沈宋)所做的选择和肯定,不过是顺其势而定其式罢了,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因此不宜过分夸张沈宋的个人的作用,否则,将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
-------------可见金筑子的观点不是孤立的。

----金筑子以为徐青的观点是同他一样的,完全错误。金筑子说是沈宋发现了永明体中已有的现成的律诗,“这种形式最好”,让大家照着写就是。显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这正是徐青批判的“非历史的”观点。假如沈宋认为“五言八句这种形式最好”,为什么他们还写了大量的不是五言八句的排律和古风?为什么即使五言八句诗,也有不沾不对的(宋之问12首,沈佺期7首)?徐青是强调继承传统,和金筑子否定沈宋劳动完全不是一码事。只是徐青对永明体粘式律诗没作认真调查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6 08: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有近体诗的偶然出现,才有近体诗的优选提倡---金筑子
由上表可见在武则天之前的诗人中,使用粘式律还处于偶然时期。----针叶林
-----
你不说那是经过数百年众多诗人集体创造的吗,现在来改口“偶然时期”了?!这针叶林的抄袭嘴脸暴露无遗!

点评

你是说我也抄袭刘懿彤的博客文章“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和结尾诗”?那不是你干的事吗?  发表于 2016-10-6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6 10:41 编辑

沈佺期五言八句平韵70首 ,失粘失对7首(90%合律)
卷95_12 【饯远】沈佺期
任子徇遐禄,结友开旧襟。撰酌辍行叹,指途勤远心。           失对
秋皛澄回壑,霁色肃明林。暧然青轩暮,浩思非所任。
卷95_5 【凤笙曲】沈佺期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对)挥手弄白日,安能恋青宫。      失粘
(粘)岂无婵娟子,结念罗帏中。(粘)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卷95_16 【入卫作】沈佺期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粘)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对)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2处失粘
卷95_22 【枉系二首】沈佺期
吾怜曾家子,昔有投杼疑。(对)吾怜姬公旦,非无鸱鸮诗。       平头
(对)臣子竭忠孝,君亲惑谗欺(粘)。萋斐离骨肉,含愁兴此辞。    失粘失对
卷95_23 【黄鹤】沈佺期
黄鹤佐丹凤,不能群白鹇。(粘)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
(粘)遥忆君轩上,来下天池间。(对)明珠世不重,知有报恩环。  失对失粘
   卷96_55 【题椰子树】沈佺期
日南椰子树,香袅出风尘。(对)丛生调木首,圆实槟榔身。        失粘
(对)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粘)不及涂林果,移根随汉臣。  失粘
   卷96_60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沈佺期
偕老言何谬,香魂事永违。(粘)潘鱼从此隔,陈凤宛然飞。
(粘)埋镜泉中暗,藏镫(仄)地下微。犹凭少君术,仿佛睹容辉。 失粘失对  
宋之问五言八句平韵90首,失粘失对12首,87%合律:
3卷51_1 【息夫人】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对)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对)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失对
5   卷51_3 【夜饮东亭】宋之问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失对,失粘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1   卷52_39 【送武进郑明府】宋之问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粘)北谢苍龙去,南随黄鹄飞。
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粘)甿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  失对
2卷52_27 【答李司户夔】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失对
驷马留孤馆,双鱼赠故人。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4   卷51_2 【初到陆浑山庄】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失粘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6卷51_26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宋之问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失对,失粘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7   卷52_44 【晚泊湘江】宋之问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失粘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8卷52_38 【送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失粘
9   卷52_30 【过函谷关】宋之问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失粘
10   卷51_30 【长安路(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失粘,失对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
11   卷51_31 【折杨柳(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       失对,
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妾自肝肠断,傍人那得知。
12   卷51_32 【有所思(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粘)美人旷遥伫,万里浮云思。
园桃绽红艳,效叶柔绿滋。(对)坐看长夏晚,秋月生罗帷。  失粘



-----证明不是如金筑子所胡说的:“沈宋发现五律这种形式最好,照着写就是。”照着写还会出这么多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6 10: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宋虚名吹破天
不及尚真四十篇

点评

尚真是谁?你的日本老乡?  发表于 2016-10-6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6 14: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尚真是谁?你的日本老乡?  发表于 3 小时前================================
三羊回复:
不懂可以问,但是不可以赖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