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5 18:03 编辑
[tr][/tr]
从粘式律的发展看律诗的定型
唐近体诗声律的定型主要是平仄粘对律。五律的格律:
1, 五言八句四十字,
2, 中二联对仗,
3, 均使用律句,声律句中平仄交替,可按规定使用少量拗句。
4, 通篇平仄安排遵守平仄粘对律,即句间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
在南北朝时期产生的永明体就已经基本使用律句,对仗也已广泛使用,但平仄粘对律却没有产生。所以从粘对律的发展可以看出律诗定型的过程。今考察了隋唐部分诗人的作品,证明粘对律的广泛使用是律诗定型的一个标志。
南北朝时期的庾信是永明体最重要的作家,他的诗作代表了永明体的最高水平。他共有诗作325首,今考察了他的五言八句平韵诗共81首,发现有规律的粘式律诗有4首,有规律的对式律诗5首,其余72首全是粘式对式随意组合的,根本谈不上规律。这种情况一致到初唐。南北朝到盛唐之前五言八句平韵诗合律比例变迁情况见下表:
诗人姓名 年代 五言八句平韵诗首数 粘式律首数 合律百分比
庾信(南北朝513年-581年) 81 4 5%
李百药(隋唐565--648) 11 2 18%
李世民(598年--------649) 34 5 15%
上官仪(608年--------665) 6 0 0%
武则天(624 ----—705) 8 1 13%
卢照邻(约636------约680), 33 6 18%
骆宾王(约638 ------—684) 54 21 39%
五律成熟期:
杜审言(约645年-约708) 28 27 96%
杨炯 (650----------—692) 13 13 100%
崔融, (653-----------706) 8 6 75%
宋之问(约656 — 约712) 90 78 87%
沈佺期(约656 — 约715) 70 63 90%
张九龄(678年----740) 87 78 90%
由上表可见在武则天之前的诗人中,使用粘式律还处于偶然时期。只有到了沈宋时期使用频率才大大提高。可见功劳归于沈宋杜审言杨炯崔融等初唐诗人的努力。
|
|
|
|
|
| |
返回列表[/u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