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21
威望521
金钱7449
贡献6693
金牌会员
 
威望- 521 点
贡献- 6693 次
金钱- 7449 枚
|
王步高教授和工具书,对成语《浮声切响》的尴尬解释
1、工具书的解释: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2、王步高教授的解释:
浮声:上去入三声;切响:入声。
3、三羊的解释。
浮声:四声之中的任意一个声调;
切响:浮声之外的任意一个声调。
成语《浮声切响》,源于《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要想解读《浮声切响》,或许首先明白【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在下三羊以为,【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其意思应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前有去声后须非去、前有入声后须非入。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前后俩字,所指的应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节奏点。对于两个节点来说,则是:平/非平、上/非上、去/非去、入/非入。例如,沈约《襄阳蹋铜蹄歌》:
生长【上】——宛水上【去】,
从事【去】——襄阳城【平】。
一朝【平】——遇神武【上】,
奋翼【入】——起先鸣【平】。
平头:【长/事】是【上/去】、【朝/翼】是【平/入】
上尾:【上/城】是【去/平】、【武/鸣】是【上/平】
蜂腰:【朝/武】是【平/上】、【翼/鸣】是【入/平】
鹤膝:【上/武】是【去/上】。
依照工具书的解释,
生长【上】——宛水上【去】,岂不成了【前有切响,后有切响】!
依照王步高的解释,
生长【上】——宛水上【去】,岂不成了【前有浮声,后有浮声】!
沈约的【宫羽相变,低昂互节】,由谁来【相变】或【互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