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3|回复: 25

平水韵只是一张韵部表,不是一本韵书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5 10: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水韵只是一张韵部表,不是一本韵书

    平水韵产生于宋末时代,无论是刘渊的的107韵还是王文郁的106韵,它都只是一张韵部表,没有每字的反切注音。它只能供诗人尾字押韵选字之用,押韵字的韵调依韵部自身的首字推断,如东,则东下面的字都可用来押韵。至于这东下面的字如何念,你得去翻《切韵》的反切注音,平水韵是不提供注音的。
    直到清朝钦定平水韵为《佩文诗韵》时,才有人把平水韵的字用《切韵》(广韵)的反切注音编成《佩文韵府》。今天,人们以为诗的平仄声调和押韵声调是一致的根据,就是依《佩文韵府》一书。《佩文韵府》是把《切韵》(广韵)的206韵部的声调硬强行并入106韵部为平水韵声调。
    但是在唐代,并没有平水韵甚至《佩文韵府》,唐近体诗的平仄声调和押韵声调却是分开的!平仄声调按《切韵》这本书,押韵声调却是按永明体时代的江东韵!以平水韵的十三元为例:
    元、繁、言和魂、门、存是一个韵部,可以押韵,这正是永明体时代的江东韵。而唐代的《切韵》却是两个韵部,元、繁、言为二十二元,魂、门、存为二十三魂。二十二元和二十三魂的字注音韵母是不一样的,因此它的韵调是不一样的。但这些字的四声地位则是一样的,把这两者拉来押韵,就证明近体诗的句中平仄依切韵规定,句尾的押韵则是依另一种韵书江东韵(唐代许敬宗时代可能江东韵还没失传)。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10-5 1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字、调、韵】三个方面来说,比切韵多的韵书(如唐韵、广韵、集韵),这些韵书的【【字、调、韵】】,从何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3: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10-5 13:48 编辑

单就这张韵表来讲,唐宋时期,它没出生。明代用洪武正韵,它已死亡。清代它又再生。近代,它又死亡。因此可以说有平水韵无平水韵,唐近体诗依然传承到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4: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10-5 14:05 编辑

韵书具备字的注音、字的韵部同时存在。《中原音韵》也只是一部韵表。例如它的《车遮》部,不知怎么读,它只告诉你《车遮》部的字可互相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5 15: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语音系统是基于中古读书音的,二者之间具有默认的关联关系,彼时读书人都知道的。

点评

齐梁时代的读音,唐宋都可以默认,元明清也可以默认,今天你为什么就不默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1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86

帖子

9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246
金钱
364
发表于 2016-10-5 17: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5 15:00
平水韵语音系统是基于中古读书音的,二者之间具有默认的关联关系,彼时读书人都知道的。 ...

齐梁时代的读音,唐宋都可以默认,元明清也可以默认,今天你为什么就不默认?!

点评

先生偷换概念了。 任何一部通行全国的活的韵书,都是以同时代官方认可的读书音语音系统为依托的,韵部只是一种归并简化而已,韵书与其所依托的语音系统之间是一种无需注明的关联关系。是为默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1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5 17: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江黎庶 发表于 2016-10-5 17:06
齐梁时代的读音,唐宋都可以默认,元明清也可以默认,今天你为什么就不默认?!
...

先生偷换概念了。
任何一部通行全国的活的韵书,都是以同时代官方认可的读书音语音系统为依托的,韵部只是一种归并简化而已,韵书与其所依托的语音系统之间是一种无需注明的关联关系。是为默认。

点评

那就是说,民国这个官方认可的是国语,那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他们的诗是默认国语(1957年大陆改叫普通话、香港台湾仍叫国语)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1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86

帖子

9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5
贡献
246
金钱
364
发表于 2016-10-5 17: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5 17:37
先生偷换概念了。
任何一部通行全国的活的韵书,都是以同时代官方认可的读书音语音系统为依托的,韵部只 ...

那就是说,民国以后这个官方认可的是国语,那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他们的诗是默认国语(1957年大陆改叫普通话、香港台湾仍叫国语)了?!

点评

也不能简单地这么说。 晚清既倒,民国初建,军阀混战,倭寇入侵,内战不断,民国之国语一直就没能大面积有效实行过,彼时旧体诗界总体上仍是晚清旧俗的延续。及至建国后推出汉语拼音方案,也有个循序渐进、逐步推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5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5 2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江黎庶 发表于 2016-10-5 17:53
那就是说,民国以后这个官方认可的是国语,那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他们的诗是默认国语(1957年大陆改叫普通 ...

也不能简单地这么说。
晚清既倒,民国初建,军阀混战,倭寇入侵,内战不断,民国之国语一直就没能大面积有效实行过,彼时旧体诗界总体上仍是晚清旧俗的延续。及至建国后推出汉语拼音方案,也有个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过程。窃以为,国家语言文字法颁行之前,一切皆情有可原,所有人等均可既往不咎。2001年1月1日国家立法确认普通话的现代读书音地位后,问题的性质就大不相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3: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老所指出的平水韵的一些问题其实古人包括帝王都考虑过。

因为文字是写在竹简或是纸上的,利于规范,所以在古代只对文字作了规范。而对读音只是作了指导性的规范,并未强制执行。现代社会在有电视广播,播音员天天给我们灌耳音的情况下,我们仍把四音都不准的人比比皆是。何况是在古代,交通和科技都不发达,民族的融合程度也没有现代这样高。所以在那种情形下推广标准读音很困难。

就是现在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是日本等中华文化圈国家,他们都能全部或部分识别汉字,但是读音却是完全不同。

所以古人和君王考虑到这个问题,才没有在平水韵上标注读音,也是为了能够跨越朝代而能传世的需要。至于金老所说的平水韵的音律分布不合理也是“故意”而为之,就是要有宽窄韵之分,增加创作的情趣和难度。

所以我们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你所想到的问题,古人都想到过。之所以还这样做必然有他的道理。



点评

有价值的论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4: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今天把《周礼》废除了,所以很多人就失去了对是非的判断。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土壤,近体诗的创作均依托于此。所以呵佛骂祖、诋毁中华古代帝王、贤圣及近现代国家领导人的行为都是我们要反对的。所以,如观对诗文中带有贬损这些内容的诗友进行了公开的批评。象某诗坛律栏武亭、木婉清等人对如观的批评不思忏悔,反而伺机报复,侵害如观的名誉,甚至对如观进行人身攻击。如观都予以进行了坚决回应,揭露了他们的劣行。

希望诗友们真正树立起中华的正朔观念,把我们的优良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点评

哈哈 他们是怎么“诋毁”“帝王”的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7: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只是一张韵部表,不是一本韵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也不过一张草纸上写了一些潦草的汉字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7: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1 18:5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1 17:32
平水韵只是一张韵部表,不是一本韵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也不过一张草纸上写了一些潦草的汉字而已 ...

呵呵。谬论说过一千遍也还是谬论。难道平水韵的读音不是广韵?何需再来个注音!又,为了人们查用方便,将礼部韵略中常用的字归集在一直,并适当并韵,形成106韵。但有些归并的不尽合理,故有后来的在词韵中又被分离的现象。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7: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诀窍-------金筑子为了推销今古混用,不仅否定新韵(“改革老干的新十四韵”),而且否定古韵(“平水韵已经死亡”),但他不否定切韵(“句中字平仄按切韵千年不变”)。所以你不知他坚持什么-----达到这种混沌境界才能实现混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08: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2 09:40 编辑

切韵的韵部太多,唐人在实践中发现创作困难,才邻韵同押,但是同押没有规定统一标准。

平水韵的成果在于对唐人的邻韵同押情况作了概括,使本来按切韵衡量出韵的律诗用平水韵衡量就不再出韵。

平水韵只能概括唐人主要的邻韵同押情况,对个别少见的邻韵同押没有概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2 08:3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3:42
金老所指出的平水韵的一些问题其实古人包括帝王都考虑过。

因为文字是写在竹简或是纸上的,利于规范,所以 ...

有价值的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2 08:3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4:05
我们今天把《周礼》废除了,所以很多人就失去了对是非的判断。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土壤,近体诗的 ...

哈哈 他们是怎么“诋毁”“帝王”的呢?

点评

谢谢先生关注,某坛有几个人,发表诗文恶意诋毁佛教。如观去制止,反遭报复,侵害了如观名誉。到网站申诉,站方傲慢不予理睬,反而封了如观的一个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08: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2 10:11 编辑

就是因为他是在概括唐诗的邻韵同押,使唐诗大部分不再出韵,才会出现韵部分布不合理的情况。

所以说,平水韵的制定并不是随意的,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是因为它具备概括唐诗用韵的价值,才会被官方采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08: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韵为什么没有被官方采用?因为广韵的韵部比切韵还要多,创作起来更不方便,并且对唐诗用韵情况也没有概括性,所以才没有被官方采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09: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处于国家分裂期,有夏,金的政权割据。既便规定了读音也无法推广。

所以最要紧的是先对唐诗进行总结和梳理,这正体现了我们古人对历史,对文化传承负责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10: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唐人都老老实实地按切韵创作律诗,也就没有平水韵编撰的必要。

所以平水韵的”原创”成份其实很少,它是为唐诗而生的。也可以说是在削足适履,但是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11: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证明近体诗的句中平仄依切韵规定,句尾的押韵则是依另一种韵书江东韵(唐代许敬宗时代可能江东韵还没失传)。(金筑子)

-----金筑子的意思是“切韵”和“江东韵”可以混押,所以他可以将“平水韵”与“普通话韵”混押,所以大雾诗混押是有根据的~

点评

宋人当时是很悲情的,他何尝不想统一国家呀?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他只能专心塑造礼乐。 要把这些礼乐牢固地种植在子民心中,即使国家亡了,礼乐还在、传承还在,还可以东山再起,也算是对历史有个交代。所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3:57
金老从考据和学术的角度发表了一些观点是很敬业的,但是唐人的用韵很复杂,也没有更多的文献去证明,所以我们不能轻下结论。但是既然宋人的平水韵已经对唐人的用韵情况作出了总结,并且被官方认可,我们就尊平水韵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3:33
唐诗的韵脚是江东韵只能说是金老的一种推测,或是有部分人在用江东韵。 因为古风对用韵的要求是较宽松的,所以唐代在形成律诗之后,很多唐人仍然不愿受《切韵》的窄韵约束,喜欢邻韵通押。所以在唐代既便是律诗,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13: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2 11:28
就证明近体诗的句中平仄依切韵规定,句尾的押韵则是依另一种韵书江东韵(唐代许敬宗时代可能江东韵还没失传 ...

唐诗的韵脚是江东韵只能说是金老的一种推测,或是有部分人在用江东韵。

因为古风对用韵的要求是较宽松的,所以唐代在形成律诗之后,很多唐人仍然不愿受《切韵》的窄韵约束,喜欢邻韵通押。所以在唐代既便是律诗,用韵显得很混乱。宋人看到了这一点,才编撰了平水韵。宋人对唐人用韵的总结肯定比我们今人要可信。既便用平水韵来匡唐律诗仍有出韵的情况,但是不可因此来否定平水韵的价值。就算平水韵有千般不是,也是被官方认可后传承了下去,历史地位也是不能动摇了。

宋朝当时已经无力统一中国,但是他发展了宋词,对唐诗用韵作了总结,对匡定礼乐做了贡献,也算是尽自己所能。

我们今天鼓吹要废除平水韵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那就是相当于是在砸孔庙,那是在废我们的文化传承啊。就是在自废武功、自断筋脉。

所以一定要和诗友特别是年轻诗友讲明学习平水韵的意义,只要好好与他们沟通,把这些道理讲明,相信很多年轻人是会理解和支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13: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2 11:28
就证明近体诗的句中平仄依切韵规定,句尾的押韵则是依另一种韵书江东韵(唐代许敬宗时代可能江东韵还没失传 ...

金老从考据和学术的角度发表了一些观点是很敬业的,但是唐人的用韵很复杂,也没有更多的文献去证明,所以我们不能轻下结论。但是既然宋人的平水韵已经对唐人的用韵情况作出了总结,并且被官方认可,我们就尊平水韵是合情合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13: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2 11:28
就证明近体诗的句中平仄依切韵规定,句尾的押韵则是依另一种韵书江东韵(唐代许敬宗时代可能江东韵还没失传 ...

宋人当时是很悲情的,他何尝不想统一国家呀?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他只能专心塑造礼乐。

要把这些礼乐牢固地种植在子民心中,即使国家亡了,礼乐还在、传承还在,还可以东山再起,也算是对历史有个交代。所以我们了解了古人的良苦用心后,才会发现我们的一些行为是多么的幼稚。我们现在弘扬都来不及了,还要想着去废除,那就是不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2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2 08:39
哈哈 他们是怎么“诋毁”“帝王”的呢?

谢谢先生关注,某坛有几个人,发表诗文恶意诋毁佛教。如观去制止,反遭报复,侵害了如观名誉。到网站申诉,站方傲慢不予理睬,反而封了如观的一个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