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1|回复: 4

朱权与他的《太和正音谱》

[复制链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10-3 21: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权与他的《太和正音谱》
一、关于朱权的简介
    朱权原籍安徽,出生于金陵(今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母为杨妃,自幼聪明好学。(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权15岁时,太祖朱元璋为防御蒙古,封十七子朱权于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与燕王朱棣等王子节制沿边兵马,称宁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即位不久,江山并未坐稳,便轻信小人谗言,开始了对他的叔叔们进行削藩行动。次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深感自己有生命之忧的燕王朱棣便发动政变,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起兵前,曾到达大宁,巧妙的用计谋劝朱权出兵相助,并许以攻下南京后,与他分天下而治。朱权多才多艺,对治国、用兵皆有很深的研究,他是朱元璋最为欣赏的一位皇子。燕王深知,如果他的政变得不到朱权的支持,便难以成功。建文帝对他的叔叔们进行削藩行动,不仅仅使得朱权自己也有危机感,而对哥哥燕王的到来也毫无戒备。燕王用巧计骗得并夺去了宁王朱权的兵权。建文四年六月,即1402年6月,燕王进军金陵,夺取政权,随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成祖即位后,只字不提分治天下,且将宁王朱权从河北徙迁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朱权时年25岁。朱权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即韬光养晦,托志冲举,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结交道家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朱权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曾于西山缑岭(今属南昌市)创建道观与陵墓,成祖朱棣赐额“南极长生宫”。 朱权所撰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 朱权多才多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且戏曲、历史、军事、治国等方面的著述颇丰,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朱权极具天赋,如果用兵,朱权极有可能是一位军事家;如果理政,朱权极有可能就是一位政治家。为了自保,朱权不得不研究北曲,成为了一个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
南昌,正是南昌这块被唐初四杰之首的王勃称为“人杰地灵”的沃土,成就了他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的事业,而埋没了他军事、治国等方面的杰出才华!
二、《太和正音谱》的主要内容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是一部对元曲杂剧带总结性的理论著作,2卷,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是我国比较完备的第一步曲谱。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元曲的理论与史料,对研究元曲杂剧的艺术及理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后一部分是元曲曲谱,约占全书篇幅五分之四。
第一部分:

1、乐府体式十五家。
【丹丘体】其特点“豪放不羁”。【宗匠体】 “词林老作之词”,指行家里手所创作的纯熟老练之作,与作品题材、文字风格无关。【黄冠体】“黄冠”指道士,故此体特点是“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餐霞服日之思,名曰道情”。元代道教兴盛,元曲中反映的道家思想十分浓厚,就内容而言,道情之作又大体上可划分为超脱凡尘、警醒顽俗二类。
【承安体】 特点“华观伟丽,过于洪乐”。【盛元体】特点“快然有雍熙之治,字句皆无忌惮。【江东体】特点“端谨严密”,即用意比较平实和易,遣辞多用规矩的文言,其风格与恣肆放涎相对。【西江体】 特点“文采焕然,风流儒雅”。西江指西来的大江,此处当指江右一带,特指江西。【东吴体】特点“清丽华巧,浮而且艳”。指江浙一带曲家的作品。【淮南体】特点“气劲趣高”。淮南大致指江、淮之间地区,元后期曲家中睢景臣、陆登善等为扬州人,张鸣善则以平阳人而流寓扬州。【玉堂体】 特点“公平正大”。玉堂为宫殿的美称,唐宋以后指翰林院。【草堂体】  特点“志在泉石”。草堂为无意功名、隐居不仕者及退隐归田者自乐之所,与玉堂相对。【楚江体】特点“屈抑不伸,摅衷诉志”。楚江指战国时屈原流放与行吟之处,即今湖北、湖南一带。【香奁体】 特点“裙裾脂粉”。凡正当的情辞,如闺情闺怨、相思离别、男女欢爱及咏妇女者,均可属之。【骚人体】特点“嘲讥戏谑”。“骚人”与“楚江”在字面意义上有关联,但二体内涵差别甚大。“骚人体”的作品于嘲笑讥讽之中时寓谐谑风越。【俳优体】特点“诡喻淫虐,即淫词”。俳优是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故“俳优体”多为游戏之作。
2、对式。
【合璧对】两句对。【连璧对】四句对。【鼎足对】三句对。【联珠对】多句对。【隔句对】长短句对。【鸾凤和鸣对】首尾对,如[叨叨令]对。【燕逐飞花对】三句对作一句。【叠句】重用两句者,如[昼夜乐] 停骖(韵)停骖(韵)【叠字】重叠字,[醉春风]第四句。
3、古今乐府格势。
元一百八十七人。兹录其中12人:
马东篱如朝阳鸣凤,其词曲雅清趣,可与《灵光》、《景福》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宾之上。
白仁甫如鹏搏九霄,风骨磊魄,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乔孟符如神鳌鼓浪,若天吴跨神鳌,噗(喷水)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
张小山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真可谓不羁之材,若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诚词林之宗匠也!当以九方皋之眼相之。
宫大用如西风雕鹗,其词颖犀利,神采烨然,健翮摩空,下视林薮,使狐兔缩项于蓬棘之势。
张鸣善如彩凤刷羽,藻思富赡,灿若春葩,郁郁熠熠,光彩万丈。可以万羽仪词林者也,诚一代之作手,宜为前列。
郑德辉如九天珠玉,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
王实甫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华清,绿珠之采洛浦。
关汉卿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
李寿卿如洞天春晓,其词雍容典雅,变化幽玄,造语不凡,非神仙中人,孰能致此。
费唐臣如三峡波涛,神风耸秀,气势纵横,放则惊涛拍天,合则山河倒影,是一般气象,前列何疑。
白无咎如太华孤峰,孑然独立,岿然挺出。若孤峰之插晴昊,使人莫不仰视也,宜乎高荐。

4、杂剧十二科:对元杂剧的分类。
【神仙道化】 脱凡人,使其得道登仙的故事。【隐居乐道】 仕、安贫乐道故事。【披袍秉笏】  即“君臣杂剧”。【忠臣烈士】写神仙度演隐居不仕【孝义廉节】 、【叱奸骂谗】  内容为抨击奸佞谗臣。【逐臣孤子】 内容多写历史上臣子遭君父斥逐的不幸遭遇。【脱膊杂剧】 一般以为凡演使刀弄棒的武戏,常需脱去上衣,赤膊交战,故得名。【风花雪月】 内容多写男女间的风流情事。【悲欢离合】内容多写男女及家庭间的悲欢离合。【烟花粉黛】  即“花旦杂剧”。则花旦杂剧内尚有不同的小类别。【神头鬼面】  即“神佛杂剧”。

群英所编杂剧。
元五百三十五部,如马致远13等……
国朝三十三本,如丹丘先生12等……
古今无名氏杂剧一百一十一本……
5、知音善歌者36人(略)
6、音律宫调
第一五音:宫……商……角……徵……羽……
第二六律:阳……
      六吕:阴……
第三六宫:……
    十一调:……
7、词林须知
第一古帝王知音者……
第二古之善歌者……
第三歌论……
第四引用芝庵的《唱论》
……
第二部分:
一、乐府共三百三十五章
云:自黄帝制律十七宫调,今之所传一十有二。
黄钟二十四章,如[醉花阴]……
正宫黄钟二十五章,如[端正好]……
大石调二十一章,如[六国朝]……
小石调五章,如[青杏儿]……
仙吕四十二章,如[端正好]……
中吕三十二章,如[粉蝶儿]……
南吕二十一章,如[一枝花]……
双调一百章,如[新水令]……
越调三十五章,如[斗鸳鸯]……
商调十六章,如[集贤宾]……
商角调六章,如[黄莺儿]……
般涉调八章,如[哨  遍]……
二、同名音律不同十六章:
如[黄钟]水仙子[双调]水仙子……
三、字句不拘可以增损者十四章
如正宫
[端正好]、[货郎儿]、[煞尾]
第二部分:乐府(其中列《中原音韵》补充例作,分别由平、上、去、入[派入何声标出])
黄钟
醉花阴……
……
三、《太和正音谱》的贡献与局限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是一部对元曲杂剧带总结性的理论著作,共2卷,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元曲的理论与史料,对研究元曲杂剧的艺术及理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后一部分是元曲曲谱,约占全书篇幅五分之四。根据北曲黄钟、正官、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等12宫调分类,逐一记述各宫调曲牌格式,以元代散曲和剧曲的作曲为例,详细说明四声平仄。用大小体标清正字和衬字,共收曲牌335支。这是现存最古的一部北剧曲谱。后来明清曲家的曲谱,诸如明范文若《博山堂北曲谱》、清李玉《北词广正谱》等,皆以此为依据,稍加增订而成。
    《太和正音谱》的问世,是历史的必然。从客观环境看,此时北剧的发展,从剧曲文学到舞台扮演乃至“正音”规范等等,已完全趋于成熟,它呼唤着人们对这一丰富的戏剧样式进行全面的总结:从主观因素看,朱权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就封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这里是北剧的腹地,是游牧民族非常熟悉的一种戏剧文学样式,朱权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是很强烈的,加之如李开先《闲居集•张小山小令后序》所云:“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可知朱权在封藩大宁的十余年中,对北剧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朱权改封南昌,由北至南,虽然此时的北剧已逐渐衰微,南戏将要复兴,但在江西这一特定地域中,北剧依然兴盛,这无疑给了朱权以极大安慰与鼓舞。反之,也可以这样说,赣地北剧的如火如荼,与朱权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这一切为他的理论总结创造了有利条件。
    《太和正音谱》的价值就在于:占全书绝大篇幅的第8章《乐府》,是一部最全面、最规范的元曲杂剧曲谱。所收录的谱例,从时序看,它囊括了元初至明初元曲整个历史时期的大部精华;从内容看,其谱例选择的标准,既从个人审美价值取向出发,又能兼及某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曲调,诸如[青杏儿]、[村里迓古]、[四季花]、[十二月]、[尧民歌]、[采茶歌]、[玉交枝]、[竹枝歌]、[十棒鼓]、[山丹花]、[古竹马]等等。以[四季花]为例:
一年三百六十日,花酒不曾离。醉醺醺酒淹衫袖湿,花压帽檐低。帽檐低,吃了穿了是便宜。
这些民间俗曲大多如此,具有不求文采、通俗易晓、随意洒脱等特征,是元曲中一种极具生命力的东西。为江西弋阳腔等民间戏曲从中吸取丰富养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与启示。它的每个谱例都用大小字体分清正字与衬字,以及标明四声平仄,这是《太和正音谱》中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先看正字与衬字的区分,以范子安《竹叶舟》杂剧第三折为例:[煞](趋着咿哑)数声橹响离了江口,(见明滴溜)一点渔灯古渡头,春江雪浪拍天流,(更)月黑云愁,(疏刺刺)风狂雨骤。(这天气)甚时候,白莽莽银涛不断流,(那里也)楚尾吴头。
括号内文字为衬字,在《元曲选》中,这些衬字与正字均用大字,而《太和正音谱》则用小字标出,其作用是让读者一目了然,在朗诵过程中自觉意识到北剧文学之所以自然化、口语化,之所以鲜活流畅、生动质朴,一个很大的因素即是衬字的插入,从而形成戏曲文学一个独有的现象与特点。再看“四声平仄”的标注,以小令[天净沙]为例: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平平上去平平   去平平上平平 作去上平平去上 作平平平去    上平平作上平平
     这里,每个字都标明了四声平仄,其中有三个字作了强调性的提
示:“绿”字“作去声”;“夕”字“作平声”;“郭”字“作上声”。为什么它要特别以提醒式的标注明示?原来此三字在各地方言土语中的读法不尽相同,在楚音语系中,“绿”、“夕”为上声,“郭”为平声;在赣音语系中,此三字则全部作入声。如果按《太和正音谱》的标注读音,各地方言的差异便会消失,这种被统一了的语音,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推广的普通话。所以,《太和正音谱》之于《中原音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规范与创新,对后世戏曲音韵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太和正音谱》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对北剧舞台艺术的关注。现在我们把目光转移到理论与史料这部分来。首先是对北剧演剧脚色的探讨。王国维先生说:“至明代以后,脚色除改末为生外,固不出元脚色之外矣。”这说明中国戏曲演剧脚色发展到元代,已基本完备,其成熟的标志是演剧脚色的定型化。关于北剧演剧脚色名称的来龙去脉,《太和正音谱》作了有益探讨。人们所以认定北剧演剧脚色处于一种承上肩下的历史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大因素与朱权的这种探讨分不开。先看“付末”与“靓”这两个脚色。“付末”条云:“古谓‘苍鹘’,故可以扑‘靓’者。”“靓”条云:“敷粉墨者,谓之‘靓’,献笑供诌者也。古谓‘参军’。书语称狐为‘田参军’,故‘付末’称‘苍鹘’者,以能击狐也。‘靓’,粉白黛绿谓之‘靓妆’,故日‘妆靓色’。呼为‘净’,非也。”“参军”之名起于后汉,唐代有“弄参军”,段安节《乐府杂录•俳优》云:“开元中,黄幡绰、张野狐弄参军。”所谓“弄”,即由两个脚色搬弄表演,一为“参军”,一为“苍鹘”,扮演“苍鹘”者,手中握一木锤,以击“参军”。至北宋,院本杂剧中的“参军戏”极为发达,脚色直呼“参军色”,并以“付末”配之,多作诙谐幽默、滑稽调笑之状。”这里的“付末”,朱权解释为“古谓‘苍鹘’,故可以扑‘靓’者”,考据是没有错的。那么,“参军”怎么又衍变为“靓”?我们知道,“参军”这个脚色,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是个被嘲弄的对象,登场前,总要以粉墨涂面。“靓”,有妆饰之意,而“靓妆”,《词源》释为“美丽的妆饰”,《史记•司马相如传•上林赋》云:“靓妆刻饬,便嫘绰约。”《集解》注:“靓妆,粉白黛黑也。”《太和正音谱》把“黑”字错为“绿”字,结果成了“粉白黛绿谓之‘靓妆”’。这是恐怕明显的笔误。其实戏曲脸谱早期用色只有红、白、黑3种,稍后又添紫、蓝、黄3种,至清中叶以后,方出现金、银、绿、粉红等色,可见绿色是戏曲脸谱基本成熟后的产物。由于“靓”、“净”同音,又因“靓”字较生僻,“净”字更通顺,于是,人们便呼“靓”为“净”,久而久之,也就约定俗成了。朱权特别提醒这个字的错误,指出:“呼为‘净’,非也。”但因习惯势力的作用,明知不对,也就将错就错,更何况这种情形在社会生活中是常有的事。但《太和正音谱》的探源并未徒劳,某些古老剧种就忠实继承了这个说法。例如福建莆仙戏,盛行于明清时期的“兴化七子班”,由7个行当脚色组成,即:生、旦、靓妆、末、外、贴、丑。萁中的“靓妆”,就是“净”脚,莆仙戏演员在谈及此脚色时,多会补充一句:“‘靓妆’是净脚的古称。”可见,《太和正音谱》的影响不小。
    《太和正音谱》的缺憾与局限在于它的偏见。集中反映在第3章《杂剧十二科》中的一段话:
    杂剧,俳优所扮者,谓之“娼戏”,故日“勾栏”。子昂赵先生日:“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者,谓之‘戾家把戏’。良人贵其耻,故扮者寡,今少矣,反以娼优扮者谓之‘行家’,失之远也”。或问其何故哉?则应之曰:“杂剧出于鸿儒硕士、骚人墨客所作,皆良人也。若非我辈所作,娼优岂然扮乎?推其本而明其理,故以为‘戾家’也。”
这段话,把事物的性质本末倒置了。

     当然,朱权的皇族地位与贵胄生活给著作带来的缺憾与局限是在所难免的。诞生于江西的《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在戏曲领域的历史地位早有定评,明王骥德《曲律•自序》云:“惟是元周高安氏有《中原音韵》之创,明涵虚子(即朱权)有《太和词谱》之编,北士持为指南,北词禀为令甲,厥功伟矣。”它从一个侧面表明,元末明初,在杂剧整体趋向衰微之际,其重心开始了由北而南的战略转移,而赣地实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杂剧活动中心。此即王骥德所言“功厥伟矣”的实质。历史流逝,一个半世纪过去。至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中国剧坛迎来了人们企盼已久的“汤显祖时代”。它宣告了人文精神的张扬与人本意识的觉醒;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使民间戏曲和文人戏曲的亲和与互融。这是戏曲艺术一个全新的成熟的时代。



3476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5235
贡献
35231
金钱
43600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10-8 07: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好,老师辛苦,敬茶,问好!

点评

向您学习,诸葛后裔文竹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9 0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05: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文竹 发表于 2016-10-8 07:37
学习,问好,老师辛苦,敬茶,问好!

向您学习,诸葛后裔文竹老师!

点评

重阳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9 1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6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5235
贡献
35231
金钱
43600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10-9 19: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豫章台(涂键) 发表于 2016-10-9 05:52
向您学习,诸葛后裔文竹老师!

重阳快乐!

点评

祝秋日吉祥,新周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3: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03: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秋日吉祥,新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8 1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