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2|回复: 8

历代诗家谈孤平[转帖]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6-10-1 20: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6-10-1 20:33 编辑

历代诗家谈孤平(转载)
1.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和令公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请钱不早朝」,「请」字下注云:「平声」。
台湾蔡振念认为这是白居易为了防止孤平而作的注。

2.宋代方回,清代纪昀:
贾浪仙《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故从飱后出,多是夜深归。门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方回:“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纪昀:“此亦单拗法。又有一字双救 者,如‘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是也。

3.赵执信《声调谱》于五言律诗中,亦引杜牧〈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诗第二句「茧蚕初引丝」,于初字下注「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又举李商隐〈落花〉诗首联对句「小园花乱飞」,花字下注「此字拗救」。诗后亦并注明: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一语误之也。七言不过于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可以类推」

4.清代王士禛《律诗定体》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

5.清代翟翚《声调谱拾遗》在李白《送客南阳》“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之下注说:“赵谱云:‘下句第二字平,第一字及第三字用仄为落调。’观此似不可信。”

6.清乾隆年间李汝襄所着《广声调谱》。其卷上〈五言律诗〉一章,所列五律诸式中有「孤平式」,引例诗三首;
        杜甫《翫月呈汉中王》诗起句「夜深露气清」
        又李白《南阳送客》诗第二句「寸心贵不忘」
        又戴叔伦《送友人东归》诗第二句「出关送故人」
并于三诗例句首字旁均标出「孤平」所在。三句俱为用韵句「仄平仄仄平」,其首字原为平声而拗用仄声者。例诗后注曰:
    「孤平为近体之大忌,以其不纉也。但五律近古,与七律不同,故唐诗全帙中,不无一二用者,然必借拗体以配之。此在古人故作放笔,非无心也。若不察而误用,失之远矣。」
  「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断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谓之拗句」。并引郑谷《书村叟壁》诗首句为例:「草肥朝牧牛,草字用仄,使朝字亦用仄,则肥字为平字单行而不纉矣。此将朝字用平,则肥字不得于上,犹得于下也,仍不单行,故名拗句而可用也。」

7.清同治年间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卷十一指「仄平仄仄平」这句式中「单一平声为两仄所夹者为夹平」。卷十二又云「至于孤平、夹平诸句律诗最忌,而拗体则独喜孤平而忌孤仄」。

8。近代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则云;「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如果近体诗违犯了这一个规律,就叫做犯孤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在唐人的律诗中,很难发现孤平的句子。”

9.近人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云:「所谓孤平实指两仄夹一平」,此说亦不尽然。例如拗句「仄仄平仄平」,虽与孤平式「仄平仄仄平」极类似;即用韵句中第三字一平亦为两仄所夹,然此式筢并不算「犯孤平」。孟浩然犹喜用此类拗句,例如;
    八月湖水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首联起句
    北阙休上书—《岁暮归终南山》诗首联起句
    卜筑因自然—《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首联起句
    相去千里余—《送卢少府使入秦》诗首联对句
  起视江月斜—《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诗颈联对句
...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 20: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钱不早朝」,「请」字下注云:「平声」

猜测下,意思是请字处该用平声。那请字是变读为平声吗?或者是想改未改成么?遥握。

点评

白居易在瑟琶一词也注上:瑟,仄声。现不可考,只能猜测唐时或有同义平仄二读。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2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20: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 20:41
「请钱不早朝」,「请」字下注云:「平声」

猜测下,意思是请字处该用平声。那请字是变读为平声吗?或者是 ...

白居易在瑟琶一词也注上:瑟,仄声。现不可考,只能猜测唐时或有同义平仄二读。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 20: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 20:57
白居易在瑟琶一词也注上:瑟,仄声。现不可考,只能猜测唐时或有同义平仄二读。一 ...

是啊。现在,我们也只能是猜测了。遥握。版主这些材料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主题

2211

帖子

90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32
贡献
2343
金钱
3226
发表于 2016-10-1 22:1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孤平的说法清朝就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0-2 08:0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加一个:

杜甫:“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钱谦益《钱笺杜诗》引李(因笃?)说:臂字宜平而仄,应于第三字还之,此未还,且无粘联,拗体也。集中只此一首,人借口不得。

点评

杜公此诗很不一般。首联失对。 此文属转发。因前者有诗友读《学诗百法》,认为坡公比王力更早提出孤平一说。故引此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2 0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0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0-2 08:06
再加一个:

杜甫:“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杜公此诗很不一般。首联失对。
此文属转发。因前者有诗友读《学诗百法》,认为坡公比王力更早提出孤平一说。故引此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10-2 10: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仄平仄仄平变为仄平平仄平,从声律效果来看,不见得与平平仄仄平一样好,即不见得优于仄平仄仄平。个人认为,古人如果有意识这样做,只是在视觉的角度考虑,使心理得到平衡。大拗对句救无非也是这个原因。
拗救,增加了作者的自由度,这是好处,不见得能保持原有的声律美,所以,可以用,但不宜提倡,更不宜吹嘘其奇特以为高于合律去追求。拗救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古人用得也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2 11: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2 10:50
仄平仄仄平变为仄平平仄平,从声律效果来看,不见得与平平仄仄平一样好,即不见得优于仄平仄仄平。个人认为 ...

个见。这是个心理满足。在一联中,救了感觉平仄得到相对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调声术——同时也强调了平声的重要性。从孤平、三平调在唐人律诗中,占句比不足千分之二言,禁忌显然是存在的。这个,潭州雨梦对唐诗比较过,他是最有发言权的。问好学堂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