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开国元勋诗选评
1 董必武:中秋望月 1947年 秋月光如水,今宵分外明。 太清云不滓,永夜露无声。 仰望莫能即,徘徊有所萦。 南征诸将士,对此若何情?
2 董必武:游武侯祠 1958年 武侯祠宇在,瞻仰致微忱。 淡泊缘情热,勤劬独意深。 苍鹰神凛凛,翠柏气森森。 时代将人限,徒为梁甫吟。 评注: 叶嘉莹认为:王维五律最后两句常常是说明而不是表现,显得有些落实,只剩下外表的事实了。此诗似近之。 毛泽东赞扬“董老擅五律”,以上两首足以证明。
3 董必武:初游庐山 1959年 庐山面目真难识,叠嶂层峦竞胜奇。 乍雨乍晴云出没,时高时下路平陂。 盘桓最好寻花径,伫立俄延读御碑。 如许周颠遗迹在,访仙何处至今疑。 评注:当结合1959年庐山会议背景来读。
4 董必武:偶成二绝句寄羽、翚、翮儿二首 1967年 其一 颇有聪明蚕作茧,亦多能力鹊为巢。 老牛负重耕荒地,班豹韬文隐雾坳。 评注:一句一比,,构成四个貌似独立的形象:作茧自缚的蚕、营造小巢的鹊、负重力耕的老牛与隐于雾坳的班豹,刻画了文革期间不同类型的政治人物。。
其二 绕屋参差皆是树,沿河荡漾若为赢。 风来有迹叶微动,潮退无声滩渐明。 评注:“树”或喻“林”, “河”、“赢”或喻“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记载印尼总统苏加诺与他谈对中国文革的看法:在沙滩上建屋,一阵潮来即被冲刷。“潮退无声滩渐明”句可谓异曲同工。
5 周恩来:春日偶成(二首其一) 1914年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6 周恩来: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其一) 1916年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评注:颈联颇见青年周恩来的志向。
7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1917年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评注:有论者从原稿草书字迹鉴别,认为“掉头”应是“棹头”。 赵朴初赞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风骨开张,才气横溢”,并以“持荐轩辕多少血,词华和梦都捐”,惋惜其留诗之少。
8 陶铸:赠曾志(二首其二) 1969年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评注:末句“心底无私天地宽”传诵颇广。全诗充满文人的感伤,成诗不久作者即含冤去世。
9 胡耀邦:戏题李锐《论三峡工程》 1988年 妾本禹王女,含怨侍楚王。 泪是巫山雨,愁比江水长。 愁应随波去,泪须飘远洋。 乞君莫作断流想,流断永使妾哀伤。 评注:据作者女儿回忆,胡“对于修建三峡大坝一直是心存疑虑的。……借巫山神女之口,表达了他对修建三峡大坝的真实想法。”
10 胡耀邦:致文怀沙先生 1988年 骚作开新面,久仰先生名。 去岁馈珠玉,始悟神交深。 君自九嶷出,有如九嶷云。 明知楚水阔,苦寻屈子魂。 不谙燕塞险,卓立傲苍冥。 闭户惊叶落,心悲秋草零。 心悲不是畏天寒,寒极翻作艳阳春。 艳阳之下种桃李,桃李芬芳春复春。 哲人晓畅沧桑变,一番变化一番新。 如今桃李千千万,春蕾一绽更精神。 评注: “骚作开新面”:1959年,毛泽东曾指出:郭沫若的《离骚今译》是翻译,而文怀沙《屈原离骚今译》是“抽绎”,撇开繁琐考证,文采斐然,新面为开。 “馈珠玉”:1987年胡辞去总书记后,文怀沙从陆游集中采撷出寄赠朱熹的“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两句相赠。
说明:毛泽东诗词鉴赏与革命将帅诗词评注已另文刊出,本文不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