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4

【七绝】56法1--10

[复制链接]

737

主题

2049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福建诗词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83
贡献
2327
金钱
4643

巾帼诗人勋章

发表于 2016-9-30 09: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凌云仙 于 2016-10-4 21:39 编辑

第1法:
拾瓣桃红染素笺,江南底事两情牵。  
低眉隐泪相思陷,桃红促乱弦。

第2法:
浮生若梦皆痴,蝶云情醉墨池。  
更向鸳鸯赊绮,一帘幽解相思。  
  
第3法:
独对芸窗月一轮,萦怀往事总缠人。  
兰笺不赋相思苦,怎奈相思入梦频。  

第4法:
花妍柳翠竞春光,把盏兰亭醉一觞。  
欲语还休情缱绻,云笺缱绻画鸳鸯。  

第5法:
去岁花开共踏青,青梅煮酒醉兰亭。  
今年又见花飞舞,独对春情未肯醒。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如唐李益《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明黄荣《牡牛图》:“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第6法:
前年执手步瑶台,恣语春情笑靥开。  
今夜幽池花寂寞,翻琴倚月盼君来。  
  
第7法:
逸曲馨歌绕指柔,一笺情字暗香浮。  
如今回首当初誓,几许清欢梦底留?  
  
第8法:
半世尘缘苦倍尝,人前未肯话凄凉。  
只今惟有诗相寄,花事酴醾梦一场。  
第9法:  
涤尽铅华谢利名,闲身静处远纷争。  
知音雅客如相问,梦泊兰亭自在行。  
第10法:
流觞曲水两相知,秋月春风尽悦怡。  
借问江南多少梦?斑斓胜景堪追?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宋朱熹《水口行舟》“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如唐杜甫《解闷》:“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王廷相《芜城歌》:“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1721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922
贡献
38804
金钱
43580

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9-30 1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1401
贡献
16822
金钱
1890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4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迟赏一组七绝写法示范佳作!珍藏学习,提升共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1401
贡献
16822
金钱
1890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0-31 23: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赏示范佳作!珍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1401
贡献
16822
金钱
18907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11-6 2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赏优秀佳作提起再赏问好文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2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