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25 18:31 编辑
推行新韵将破坏古典诗词文化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两颗璀璨的明珠,无论何时都将闪现耀眼的光辉。一千多年来受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们的喜爱,历代传承,经久不衰。在当代由于科技进步互联网发达的形势下,古诗词学习和写作的热潮风起云涌,已经形成人人是诗词爱好者的局面,每天的诗词创作量都几乎可以和某个朝代相比拟。可见诗词的普及程度空前。 在这种群众性写作古诗词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一些噪音。比如有人呼吁不能用古音(平水韵)写古诗词,要用普通话甚至某一方言来写。 这种推行普通话音写诗词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 1, 诗词是艺术作品,不是社会语言的交流工具。所以不属于强制推行普通话的范围。文学艺术具有语言文字的独立性,这是受宪法保护的。 2, 人们喜爱古诗词的原因之一是其独特的音乐性,这是由诗词韵律决定的。如果按照普通话发音,有些诗词就与格律不符,人们就再也体会不到古诗词的音乐美。特别是一些入声字,更是决定了很多古诗词的声韵特点。按照普通话,很多入声字变为平声,于是很多诗词成为出律之作,这不是对古典诗词文化的破坏吗?如下面一些诗词,仄声韵脚均将变成平声韵脚,还有什么格律声韵可言?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读新韵将出律)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新韵三平尾) 杜牧 【江上逢友人】 故国归人酒一杯,暂停兰棹共裴回。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 已作相如投赋计,还凭殷浩寄书回。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新韵三平尾)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新韵三平尾) 杜甫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新韵三平尾) 孟浩然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新韵三平尾) 白居易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看花屋】 忽惊映树新开屋,却似当檐故种花。可惜年年红似火,今春始得属元家。(新韵三平尾) 刘长卿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 朝无寒士达,家在旧山贫。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新韵上尾) 王建 【宫词一百首】 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金砌雨来行步滑,两人抬起隐花裙。(新韵上尾) 王勃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新韵三平尾) 杨巨源 【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语恨飞迟天欲明,殷勤似诉有馀情。仁风已及芳菲节,犹向花溪鸣几声。(新韵三平尾) 卢纶 【妾薄命】 妾年初二八,两度嫁狂夫。薄命今犹在,坚贞扫地无。(新韵上尾)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只今谁善舞,莫恨发阳台。(新韵三平尾) 白居易 【读庄子】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虫。(新韵将三平尾,出律)
苏轼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蔌蔌。 (新韵将消灭入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