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7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复制链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9-24 22: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律文学骈体赋、诗、词、曲、联,骈体赋、诗、词、联一开始便用古声韵,曲一开始便用中原声韵即新声韵。几个朝代以来,骈体赋、诗、词、联界不要求曲界用古声韵,曲界作者写曲用中原声韵,作诗用古声韵,也不要求骈体赋、诗、词、联界用中原声韵,相安无事几百年。如果用古声韵作曲,显然是傻瓜,用中原声韵写骈体赋、诗、词、联就会是智者?一种文学体裁,从形成到延续,有着自己的规矩和特征,你要破坏其规矩,其特征也就会大量丧失,最终就是四不像,为相应的文学体裁掘墓。聪明人有责任心的人是不会去做那样的傻事的。如果有人发号召并实践用古声韵作曲,不仅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事实上也一定会失败,同样,主张用新声韵创作骈体赋、诗、词、联,也会遭到强烈的反对,自然也不会成功。有人说在诗词界新声韵必将代替古声韵,那是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实践证明的,纯属一厢情愿的瞎猜。诗联界目前是双轨制,我不知道这双轨制始作俑者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或他们不懂得艺术规律也无历史责任感。中国有句老话叫“井水不犯河水”,如果要犯,就会不得安宁,别说弘扬国粹,继承也难,最终只能是毁灭,名存实亡也是毁灭。当然,我们用不着担心,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会全是傻子和不负责任的人。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4 2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25 12:08 编辑

旧韵的消失,当在各地方言音消失之后,才会消失吧——我是这样明确告诉吟者的。他是否能听懂,那是另一回事了。
又:用新韵写诗,最大问题是那些今作平读入声字怎么办?难道这些字不用了?在不用这些入声字时,无论是按今音还是按旧韵也多能解释的过去。但遇到这些入声字时,我无疑地会选用词韵。我是将写诗与写词的用韵统一起来看的,选用词韵的好处是既不否定诗韵,同时押韵也较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24 22: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大人近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94

帖子

7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3
贡献
183
金钱
283
发表于 2016-9-24 23: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先生也说气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25 06: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北方话即今天的普通话音定平仄去写唐人近体诗,是文革结束后几个改革老干所为。他们以为:国有两制,诗有两轨。他的道理是:他在大陆,他自己可以默认是共产党。他一去台湾,他就在头上标个“新”,他就是国民党或民进党。哪制于他有利他就是哪制。同一个人的诗,他可以两轨选择;同是一个东东,既可以默认是旧韵,又可在头上标新韵。哪轨于他有利他就是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25 11:2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去天津上海观光,旧城区的洋房已成古迹,基本保留不动,老洋房老宅里住着四世同堂的老古董,年轻人动不了老洋房,就去外围建新城区。
        在诗词界也这样,唐近体诗传到宋朝,有出息的新人动不了他的旧韵,就发展词这个体裁来用新韵(词林正韵),到了元朝,有出息的人就在曲上用其舌尖耳畔的新韵(中原音韵)。
      可见老人与新人井水不犯河水乃是大道。现在学堂金筑子等老人正在近体诗这个宅基地安度老年时光,有吟者等没出息的新一代,不能自创诗体用他舌尖耳畔的新韵,乃来闯老人的宅基地,学堂老金岂能有好气?

点评

古音之不存,犹如洋房之不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5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9-25 11: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5 11:27
记得去天津上海观光,旧城区的洋房已成古迹,基本保留不动,老洋房老宅里住着四世同堂的老古董,年轻人动不 ...

古音之不存,犹如洋房之不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25 1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25 11:27
记得去天津上海观光,旧城区的洋房已成古迹,基本保留不动,老洋房老宅里住着四世同堂的老古董,年轻人动不 ...

呵呵。此说有点理。但还是大家相安些的好。格律也好,押韵也罢,都只是个旧瓶子,如何来装新酒才是个问题。吟者、金筑子只是两个极端,让他俩再争个十年,也争不出所以然来的。与其如此,何不省省心呢?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