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 99
|
古风学院绝句二期三年级菊组第十二讲作业贴 |
| ||
| ||
| ||
点评
问好一抹微云!好一首清丽的小诗,采用了渔洋绝句第9法,意在言外,点赞!
| ||
| ||
| |
| ||
点评
表达的意思,点评就到此处了。总结:云与痕,源不在一个韵部。题目要求的避实就虚,并不是让你写虚幻的景,而是虚写与实写的手法。
有云雾吗?还是指温泉?承句:布幕是指什么?...对不起,诗中有太多比喻我无法理解。只能评到此处了。转句可以理解,但是因为无法识别起承所...
条溪流的。你的用词不俗,看得出是用心写的。但是起承句有些描写需要斟酌:虚陈,这个虚来形容石头是怎么一回事?脚底云又是何所指?是溪水
起来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归程是归来的旅程,源,是理解为“源头”是吧?很抱歉结句我看不明白。题目云溪是指一条溪名吗?看诗文似乎是描写一
于结句在抒情的时候意思没表达好,意思不明。你看结句有两个不相关的重要词汇:归程,源。如果写归程就好好写归程,写源就好好写源,这两合...
| ||
| ||
| ||
| ||
点评
“人”的出现就不感突兀了。此文此处铺垫略感不足。
例如李白“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没有描写景物没有提到“人”,但是“床前”已经把人的存在道出来了,因此下文说“举头望明月”这个
“粗糙”对比起句的精致描写(翠减红衰)可尝试再炼炼。转句“怅”平仄不合。转句与结句紧凑。但是,从起承的景过渡到人,稍觉少了铺垫。
题3:情景结合,得20分。题4:起承融情于景,转结直抒胸臆。得25分。以下一点小问题:起句点出季节,好。承句没什么大问题,“奔‘字用的有点
咱不以分数论好坏。不过我的任务是根据题目打分,因此:题1:得10分。题2,转结这种写法,属于词尽意尽,非下语三分的写法,得20分。
| ||
点评
有用的东西 - 而且应该与前文是“暗合”的。此处是暗合了,但是“思想”在哪里?思想弄丢了。
景物以后,结句似乎是换了一个角度去看,把起承转句所铺设的放下了。没有规定不能“放下”,但是放下以后你“拾起”的,必须是对表达中心思想
想表达别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起句的情感基调是不忧伤的,有点闲适感。承句交代事情的发生和地点。起承转合有体现的。问题在于转句看到那些
描写手法。但是请注意,不要走火入魔,连要表达的意思没能表达清楚就得不偿失了。此题得20分。以下是一些小问题:本文的立意不明确。是伤春还是
枫叶好!先按照题目要求打分:题1:第四句用了诘问,得18分。题2:得25分。题3:情的体现不足,作者想表达的情意不明确。得10分。题4:有利用侧面
| ||
点评
前文的“因”,但是转句没写好,意思上脱节了。
不从的主语,而诗中此处的“不从”主语是蝉。翻译一下就会明白个中的分别。转句“西风无恣意”我实在是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结句似乎是道出了
须斟酌。‘不从’与‘无从’是绝对有分别的。不从是主动的,而无从是被动的。此处蝉儿飞不起应该是被动的状态。与“力不从心”不同,‘力’是
飞不起的原因是瘴气。蝉儿会不会因为瘴气而飞不起这个问题是否属实我不了解,但就诗意来评的话,存在一些小问题:起句没有问题。承句:不从
云若好!按照题目要求打分如下:题1:结句有诘问,得18分。题2得20分。转句意思不明确。题3:得15分。题4:结句虽设问,实质词意俱尽。道出了蝉
| ||
| ||
| ||
点评
三件事虽然顺序没问题,但是把三件事都放进一个句子里,意杂而失去了空间感,余味就欠奉了。
的萧条不是无中生有的,我们都知道写诗必须有论有据,而景往往是情生的依据。所以这个句子的意象是组合得不太好的。另外,转句 酒罢~无眠~遥对月
但是不是随便就放诗里就行了,它的出现需要合理的编排。如果说,桂子长在驿路旁,那么,驿路萧条的证据就是桂子的繁茂么?自然说不通。驿路
通顺,点赞。客水,驿路这些都和下文的思乡联系上了。小问题是:承句“驿路萧条桂子黄”,桂子黄与驿路萧条有多少关系?桂子黄与中秋有关,
与题目要求的稍有不符,题2得20分。题3:情景融合一致,得18分。题4:余味欠了一些。得25分。以下是一些小问题:先说整体,脉络通顺,意思表达
| ||
| ||
| ||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