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6431
2万
金牌会员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6:58 对此,23楼已经一并作答。先生不妨回看一下。 另外想说的是,咱们毕竟不是唐人,研究前人做法只能古为今 ...
使用道具 举报
56
452
1599
高级会员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20 16:25 尾联,可以那样写,但从感觉和理论上,不能认为对句第五字用平声,出句就合律了,整联就音调和谐了。 诗句 ...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7:16 学堂先生这么说的确有一定道理,但你在此还是没有搞清: 1)拗救实际上是一种让步之后的补救措施。出对句 ...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7:03 古为今用,说的好听! 唐诗宋词的声律,讲究四声,难道还要倒退不成吗? ...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7:18 古为今用的要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7:23 至于所引吟者那首学诗有感的尾联挽没挽救什么,请恕我直言,以学堂先生目前的乐感,恐怕还真就体会不到呢 ...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7:43 你还是将【现代声律】与【唐朝声律】混为一谈!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7:17 弄清大唐声律,你就不会如说!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7:53 现代声律并非凭空来的,未可割裂哈。 你只要知道如此做法能为资深诗者认可就行。呵呵, ...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8:00 严格地说,大唐的具体声律,己经很难说清了,除非纸上谈兵。、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8:04 三羊并不企图所谓自身诗者,三羊希冀的是探索大唐声律!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7:22 但是,要尊重事实! 你不能拿现代的【精华】,去评议古代的【糟粕】。 你更不能不承认古代的【糟粕】,就 ...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8:41 呵呵,三羊先生何妨理论指导实际,也写几首呢? 以我之见,单纯探索大唐声律倒不如单纯研究中古平水韵的 ...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9:04 一人一串脚印,各有各的活法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6:37 法律规定,24必须分明,但书说,24可以不分明。 这难道是但但的问题吗?! ...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9:20 但书并无问题。但书虽然居于从属地位,却并非可有可无的,缺少了但书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法律,会搞出冤假错 ...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20 16:58 已经读过,你的看法不对! 因为你不知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与大唐试律不同的另一体系! ...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20 19:37 咱俩说两岔了,还是回到时人为诗守律上来吧。 不过,借此机会再次提醒一下:永远别拿“一三五不论,二四 ...
任可人 发表于 2013-1-15 13:0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却道一吟双泪盈。 若两人相对而泣而说双泪盈则可成立.若欲表示为泪盈双眼,好象不可以这样浓缩为双泪盈吧 ...
任可人 发表于 2013-1-14 11:0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句平仄可酌.
吟者 发表于 2013-1-15 19:3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谢任可人先生惠顾点评!问好! 诚如倔犟野驴先生所言,尾联出句拗、对句救~~~拗而不救是病,拗而有救就不 ...
任可人 发表于 2013-1-15 21:4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驴兄这次说的是错误的,大拗救应该是在上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句式时,对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救之。 举五言例 ...
685
1万
6万
论坛元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中坚诗友勋章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