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20 16:22 编辑
评“孤平他救”和“韵律最高境界”(论《拗救新论(二)》之立论错误) 说王力“无知”的潭州雨梦先生又有新论。他在《拗救新论(一)》中讲述了一种新奇的论调:“用孤平句救孤仄句是孤仄句的他救”,已经证明是荒谬的(见另贴)。 他在《拗救新论(二)》中,他提出的论点更为新奇,他说: 一、关于什么是“孤平”?潭州雨梦说: “1.2.孤平双救句:孤平拗救句(仄平平仄平),若上句犯孤平(仄仄仄平仄),亦可作他救句。诗家称其为孤平双救句” ... 2.2孤平他救句(平平平仄平):这种句式可以作为上句孤平(仄仄仄平仄)的他救句。“ ------潭州雨梦将仄韵的小拗句“仄仄仄平仄”当作孤平来议论,立论错误,越议论离真理越远。 二、他在律句平仄交替问题上的错误论点。他说:, “雨梦认为古人设计近体诗,认为由平仄双音节交替组成的诗句音韵最完美,所以平仄同样应予以同等对待。即平声双音节中平不可令单,仄声双音节中,仄亦不可令单。这也是韵律最高境界的严要求。” -----事实是“平声双音节中平不可令单,仄声双音节中,仄亦不可令单”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违背了近体诗的基本诗理。近体诗的标准平仄格式中的标准律句,以五律为例,只有下列四种句式: 1, 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 3, 平平平仄仄 4, 仄仄仄平平 而其中3、4两种句式,按双音节划分平仄两两交换的音节,是: 3, 平平/平仄/仄 4, 仄仄/仄平/平 可见近体诗中每首必然出现“音节中平仄令单”的句子。比如唐诗: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可见这种“在一个音节中平仄令单”的情况是必然存在的,潭州雨梦所幻想的“韵律最高境界”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将近体诗改为不讲平仄的古风句中才有: 归来/视幼/女(三仄尾),零泪/缘缨/流(三平尾)。(韦应物《郡斋雨中与众文士燕集》 神欢/体自/轻, 意欲/凌风/翔(三平尾)。(韦应物《送杨氏女》。 由上可见,立论差之毫厘,结论谬之千里。初学诗词者是不可轻言王力等先贤“片面”“无知”的。学无止境,谦虚使人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