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3 18:04 编辑
金筑子配合潭州雨梦谩骂王力毫无道理 最近在本版刮起了一股谩骂王力的歪风。 潭州雨梦: 王力若有此说亦是错误的。诗的音步讲究变化之美。特别强调对仗两联不能句式雷同,有人称为句式合掌。若诗人注意了避免句式合掌,而朗诵时却不顾句式变化,与合掌何异? 潭州雨梦: 音节划分怎能如此机械?诗句是由同声双音节交替构成,中或尾添一单音节而也。如:平平/仄仄/平,及平平/平/仄仄。王力如此说等同无知。 潭州雨梦: 七字句都按222作节奏的话,那,怎敌/他晚/来风/急,则猫屁不通。 潭州雨梦: 五言诗句,分为两句,上二下三(沈约节奏理论)。
五言近体诗的节奏,是2——3节奏, -----这又是瞎说了,古人称221句式称解镫句,称21工句式为撷腰句,两对仗联不宜犯同类句式连用。不要把王力的鸡毛当今箭。
去好好考证一下,一三五不论是谁说的,难道是王力首创?不认可一三五不论就是攻击王力?何况王力的不确之论说说有甚不可?要知道王力并非党的领袖,攻其错处,还不至如文革上纲上线吧?
为了响应这个雨梦对王力的攻击,金筑子不甘寂寞,胡编了一个骂贴 《王力关于词三字句为七律末三字律句的论述错误》 " 王力在《诗词格律概要》第三章《词的平仄》中说:
词虽是长短句,但基本上用的是律句。非但五字句、七字句绝大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也绝大多数是律句。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言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 “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这一句是错误的。不管是五言句、七言律句,都只有在四个字的前提下才构成平仄律句。比如五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只有第二与第四平仄相反才构成律句。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只有前四字或前六字才可构成平仄律句,后三字是构不成律句的! ------金筑子诡辩法运用的炉火纯青。这不,又来混淆概念了。王力说:“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只要有小学三年级文化都会看懂这句话,是先有了“律句”才有“律句的三字尾”,而不是说三个字可以构成律句。金筑子在此将“截取”之意偷换为“创造”,然后大放厥词三字句不能构成律句云云,对王力进行莫须有的共攻击!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第三章词律中说: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须晴日”,平仄仄如“俱往矣”,仄平平如“照无 眠”。两个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笠,绿蓑衣”。"
----恐怕无人看不懂。金筑子雨梦之流号称研究了多年的诗词理论,连这段话看不懂吗?他们只是故意曲解,发泄他们对王力的不满而已!
金筑子潭州雨梦们为什么恨王力?因为王力的书广泛传播,深入浅出,指导广大是词爱好者学会了写诗填词,这就使一些伪学者们的歪理邪说没有市场。于是在王力死后,他们欺负死人不能说话,就鸡蛋里挑骨头,拼命攻击王力。这些伪学者很明白,只有批倒王力,他们的“理论”才能排上用场。这些伪理论包括: 1,金筑子的今古混用论, 2,三羊的三个声律系统。 3,潭州雨梦的“一三五不论是瞎说”“词律句皆是律句”等。 4,吟者的不能用古韵写诗。 5,等等。 其中那个三羊最为猖狂,不但肆无忌惮谩骂王力,甚至谩骂清代学者王渔阳赵执信董文焕,既无知又凶狠,甚至编了顺口溜谩骂他们,像只对先贤尸首狂撕乱咬的狼。 他们的种种谬论,将逐条批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