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6|回复: 47

实事求是的问一声,平水韵你会读吗?

[复制链接]

1

主题

78

帖子

2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11
贡献
87
金钱
99
发表于 2016-9-10 09: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事求是的问一声,平水韵你会读吗?
头像被屏蔽

2

主题

168

帖子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
贡献
200
金钱
240
发表于 2016-9-10 09: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10 10:15 编辑

呵呵。三羊也凑这个热闹来了。平水就是在当时,全国各地的读音也不会相同吧。只是作为平仄和音韵的工具书。同样的,普通话推广这么多年了,还不是大多的人讲不标准,写诗时还要有字典来较对?!工具书总是不能少的。
按方言读都会读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方言音是标准的平水音。这些就当是语言学家考虑的事吧。然他们也是只能作个拟音罢了。
这些都不重要,就是有人会读,还会有人相信吗?况且,读古诗文的,无不是按今音来读呢。与平水不平水的可没有屁个关系的呢。

点评

呵呵。三羊也凑这个热闹来了。平水就是在当时,全国各地的读音也不会相同吧。只是作为平仄和音韵的工具书。同样的,普通话推广这么多年了,还不是大多的人讲不标准,写诗时还要有字典来较对?!工具书总是不能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16
《切韵》,在隋朝恐怕也是无人全部会读(包括陆法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10:11
呵呵。三羊也凑这个热闹来了。平水就是在当时,全国各地的读音也不会相同吧。只是作为平仄和音韵的工具书。 ...

《切韵》,在隋朝恐怕也是无人全部会读(包括陆法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0 10:1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10:11
呵呵。三羊也凑这个热闹来了。平水就是在当时,全国各地的读音也不会相同吧。只是作为平仄和音韵的工具书。同样的,普通话推广这么多年了,还不是大多的人讲不标准,写诗时还要有字典来较对?!工具书总是不能少的。
按方言读都会读一点,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方言音是标准的平水音。这些就当是语言学家考虑的事吧。然他们也是只能作人拟音罢了。
这些都不重要,就是有人会读,还会有人相信吗?况且,读古诗文的,无不是按今音来读呢。与平水不平水的可没有屁个关系的呢

如此说法,近似于抬杠了!不会读,如何体现韵律呢?!

点评

彼等不谙音律,也不在乎这个,能籍此发个不义之财或博个不仁之名足矣。呵呵,理解万岁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0 10:21 编辑
宋谷城 发表于 2016-9-10 09:57
实事求是的问一声,普通话你读准了吗?

读不准!但是还是可以听懂央视的播音!
据说,范增可以会读入声字,范增用他自己所为的正宗古音,你能听懂吗?

点评

那就由央视播音员们来推广新韵吧,你靠边站,没资格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事求是的问一声,平水韵你会读吗?
-----问的天真,但也有趣。估计答案是:都会读,又都不会读。但无论会读不会读,都会感到它的节奏感和声韵美,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点评

实事求是的问一声,平水韵你会读吗? -----问的天真,但也有趣。估计答案是:都会读,又都不会读。但无论会读不会读,都会感到它的节奏感和声韵美,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36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19
读不准!但是还是可以听懂央视的播音!
据说,范增可以会读入声字,范增用他自己所为的正宗古音,你能听懂 ...

按方言读平水,各当地的也能听懂啊。如果不是政治强力推动,所谓的普通话又有多少人听得懂。

点评

说的轻巧,三羊时山东人,俺是听不懂广东、上海方言的! 中国方言多如牛毛,你能都可以听懂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在唐宋诗词里:
不用于押韵,读【liu】即可,用押韵还能读【六】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0 10:4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0 10:32
实事求是的问一声,平水韵你会读吗?
-----问的天真,但也有趣。估计答案是:都会读,又都不会读。但无论会读不会读,都会感到它的节奏感和声韵美,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读音与【节奏感】何干?你的所为【声韵美】,应该是【声律】和【韵律】吧?  
读音不准,诗词的押韵,如何体现【韵律】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19
读不准!但是还是可以听懂央视的播音!
据说,范增可以会读入声字,范增用他自己所为的正宗古音,你能听懂 ...

入声,我们有自己的方言音可读啊。但谁能保证是正宗的平水呢?各地还有人在争这个呢。

点评

你会读,俺听不懂。这是语言交流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10:35
按方言读平水,各当地的也能听懂啊。如果不是政治强力推动,所谓的普通话又有多少人听得懂。 ...

说的轻巧,三羊时山东人,俺是听不懂广东、上海方言的!
中国方言多如牛毛,你能都可以听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10:36
入声,我们有自己的方言音可读啊。但谁能保证是正宗的平水呢?各地还有人在争这个呢。  ...

你会读,俺听不懂。这是语言交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35
六,在唐宋诗词里:
不用于押韵,读【liu】即可,用押韵还能读【六】吗? ...

呵呵。就是押韵,也还是按今音读,只是在押韵上作个解释。教科书上是这样的。当然,我们自己用方言讲话时(对本地人讲方言,对外地讲普通话),六是用入声讲的。与诗韵音同。可不是普通话音。

点评

语言交流还要外带注解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10:43
呵呵。就是押韵,也还是按今音读,只是在押韵上作个解释。教科书上是这样的。当然,我们自己用方言讲话时 ...

语言交流还要外带注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42
说的轻巧,三羊时山东人,俺是听不懂广东、上海方言的!
中国方言多如牛毛,你能都可以听懂吗? ...

呵呵。平水就是在当时,各地的读音也是不同的。但作为一个韵系,倒是押韵的。所以到现在还有各地相争,自认本地的方言才是中古音呢。同一韵系字相押,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点评

呵呵。平水就是在当时,各地的读音也是不同的。但作为一个韵系,倒是押韵的。所以到现在还有各地相争,自认本地的方言才是中古音呢。同一韵系字相押,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10 10:54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43
你会读,俺听不懂。这是语言交流吗?

呵呵。如果不是满清,那现在的普通话是江淮音——以杨州话为代表呢?!入声字还保留着,你怎会听不懂?是满清让入声消失,才让你听不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45
语言交流还要外带注解吗?

呵呵。只是在平仄押韵上注解。读音上还是今音,大家都听得懂。

点评

语言交流,是否还要外带括号里的注解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0 10:54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10:47
呵呵。平水就是在当时,各地的读音也是不同的。但作为一个韵系,倒是押韵的。所以到现在还有各地相争,自认本地的方言才是中古音呢。同一韵系字相押,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古音押韵的【魅力】,只可知之,难以读之。或者说,用今音或方言来读,就不存在押韵韵律的【魅力】来!


点评

无论你使用山东方言还是江淮土语来读唐诗,都会体会到其声韵美。声韵美就是乐感,包括节奏感和声高线的起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0 10:59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51
呵呵。平水就是在当时,各地的读音也是不同的。但作为一个韵系,倒是押韵的。所以到现在还有各地相争,自 ...

无论你使用山东方言还是江淮土语来读唐诗,都会体会到其声韵美。声韵美就是乐感,包括节奏感和声高线的起伏。这就是唐近体诗的神奇所在。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操五花八门声音的人们都喜欢唐诗的原因,你研究去吧~

点评

读音与【节奏感】何干?你的所为【声韵美】,应该是【声律】和【韵律】吧? 读音不准,诗词的押韵,如何体现韵律的【神奇】美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10:51
呵呵。只是在平仄押韵上注解。读音上还是今音,大家都听得懂。

语言交流,是否还要外带括号里的注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0 10:56
无论你使用山东方言还是江淮土语来读唐诗,都会体会到其声韵美。声韵美就是乐感,包括节奏感和声高线的起 ...

读音与【节奏感】何干?你的所为【声韵美】,应该是【声律】和【韵律】吧?  
读音不准,诗词的押韵,如何体现韵律的【神奇】美呢?

点评

无论你使用山东方言还是江淮土语来读唐诗,都会体会到其声韵美。声韵美就是乐感,包括节奏感和声高线的起伏。这就是唐近体诗的神奇所在。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操五花八门声音的人们都喜欢唐诗的原因,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59
读音与【节奏感】何干?你的所为【声韵美】,应该是【声律】和【韵律】吧?  
读音不准,诗词的押韵,如 ...

无论你使用山东方言还是江淮土语来读唐诗,都会体会到其声韵美。声韵美就是乐感,包括节奏感和声高线的起伏。这就是唐近体诗的神奇所在。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操五花八门声音的人们都喜欢唐诗的原因,你研究去吧~

点评

无论你使用山东方言还是江淮土语来读唐诗,都会体会到其声韵美。声韵美就是乐感,包括节奏感和声高线的起伏。这就是唐近体诗的神奇所在。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操五花八门声音的人们都喜欢唐诗的原因,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1: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0 11:00
无论你使用山东方言还是江淮土语来读唐诗,都会体会到其声韵美。声韵美就是乐感,包括节奏感和声高线的起伏。这就是唐近体诗的神奇所在。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操五花八门声音的人们都喜欢唐诗的原因,你研究去吧~

喜欢是一回事,会读是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0 11:00
无论你使用山东方言还是江淮土语来读唐诗,都会体会到其声韵美。声韵美就是乐感,包括节奏感和声高线的起 ...

是的。中古音的魅力所在就在于此。

点评

中古音的魅力所在。 依照你的逻辑,现在改为普通话,岂不是【抛弃精华,汲取糟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1: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0 11:02
是的。中古音的魅力所在就在于此。

中古音的魅力所在。
依照你的逻辑,现在改为普通话,岂不是【抛弃精华,汲取糟粕】?!

点评

俺就喜欢俺那嘎达的土话。只是怕你们听不懂,没办法才模仿普通话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

主题

168

帖子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
贡献
200
金钱
240
发表于 2016-9-10 11: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10 11: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谷城 发表于 2016-9-10 11:10
那就由央视播音员们来推广新韵吧,你靠边站,没资格的。

你有资格,你就不用靠边了!

点评

我一甲。旁听的资格具备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0 1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0:15
《切韵》,在隋朝恐怕也是无人全部会读(包括陆法言)!

是的。编韵书者,也只是对前人用韵进行汇编和总结罢了。如清时编词韵的,编的人会读吗,就是读,恐怕也是如我们现在的方言音或拟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0 1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0 11:05
中古音的魅力所在。
依照你的逻辑,现在改为普通话,岂不是【抛弃精华,汲取糟粕】?! ...

这怎么说呢。如果不是满清,现在会没有入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