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5|回复: 23

严沧浪云八病弊法不足据也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6 17: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6 17:37 编辑

严沧浪云八病弊法不足据也
王利器:声病之说,为世诟病久矣。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八病…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其诗集名《沧浪先生吟卷》,2卷,共收入古、近体诗146首。有《邵武徐氏丛书•樵川二家诗》本。《沧浪诗话》则附于诗集之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沈休文(沈约)所载八病,如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以上尾、鹤膝为最忌。…后四病尤无谓,不足道也。”

关于仄声的提出时间:
文镜秘府论校注----王利器:
元氏曰:”…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此处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注:“上去入三字《眼心抄》作一侧字,下并同。”《眼心抄》即日本祖风宣扬会编印《弘法大师全集》《文笔眼心抄》,简称《眼心抄》)
可见在唐代中期(空海在世时代)已经称上去入三仄声为一“侧声”概念了,标志四声二元化的已经成为常识或惯例,而且是从唐初元兢时代就已经形成了。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7: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也说明八病之说一致延续到很晚没有消失,甚至现在还有影响。

点评

我也怀疑蜂腰鹤膝在唐宋时仍有人讲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6 19:5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6 17:44
不过也说明八病之说一致延续到很晚没有消失,甚至现在还有影响。

我也怀疑蜂腰鹤膝在唐宋时仍有人讲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6 20: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6 20:17 编辑

严沧浪云八病弊法不足据也
王利器:声病之说,为世诟病久矣。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八病…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其诗集名《沧浪先生吟卷》,2卷,共收入古、近体诗146首。有《邵武徐氏丛书•樵川二家诗》本。《沧浪诗话》则附于诗集之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沈休文(沈约)所载八病,如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以上尾、鹤膝为最忌。…后四病尤无谓,不足道也。”

关于仄声的提出时间:
文镜秘府论校注----王利器:
元氏曰:”…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此处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注:“上去入三字《眼心抄》作一侧字,下并同。”《眼心抄》即日本祖风宣扬会编印《弘法大师全集》《文笔眼心抄》,简称《眼心抄》)
可见在唐代中期(空海在世时代)已经称上去入三仄声为一“侧声”概念了,标志四声二元化的已经成为常识或惯例,而且是从唐初元兢时代就已经形成了。==============================================
《诗髓脑》内容,目前可考者为“调声”、“对属”及“文病”三部分

1、“调声”部分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2、“对属”部分

3、“文病”部分
一、平头。
二、上尾。
三、鹤膝。
四、蜂腰。


上去入三字《眼心抄》作一侧字,下并同】,【下并同】仅仅局限于“调声”部分的【换头】章节,并不适用于【调声部分】的【护腰】和【相承】章节,更不适用于【文病部分】的【平头】、【上尾】、【鹤膝】、【蜂腰】!

点评

是的,还不适用于押仄韵(如金筑子的混话)。 这是只是证明当时已经有了仄韵三声的代名词:侧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2: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6 20:15
严沧浪云八病弊法不足据也
王利器:声病之说,为世诟病久矣。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八病…作诗正不 ...

是的,还不适用于押仄韵(如金筑子的混话)。
这只是证明当时已经有了仄韵三声的代名词:侧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2: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八病之规定是被淘汰了,但其中有一些思想还是被传承了下来,如四声递用,如挤韵,至今还是有意义的。特别是避免重复单调的思想,一直在激励着诗人对律诗框架下灵活多变的追求。

点评

虽然八病之规定是被淘汰了,但其中有一些思想还是被传承了下来,如四声递用,如挤韵,至今还是有意义的。特别是避免重复单调的思想,一直在激励着诗人对律诗框架下灵活多变的追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0:43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6 22:14
虽然八病之规定是被淘汰了,但其中有一些思想还是被传承了下来,如四声递用,如挤韵,至今还是有意义的。特别是避免重复单调的思想,一直在激励着诗人对律诗框架下灵活多变的追求。

由元兢的《诗髓脑》作证,元兢淘汰了【鹤膝】,没有淘汰【平头】、【上尾】、【蜂腰】。【平头】、【上尾】、【蜂腰】,不但没有被淘汰,况且是有所继承与发展。

点评

元兢没有淘汰的不等于后人没有淘汰。事实是连元兢一起淘汰了。因为平头上尾已经被唐近体诗粘对律所淘汰。至于蜂腰本不属于元兢的,早和鹤膝一起被淘汰。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 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06: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7 00:36
由元兢的《诗髓脑》作证,元兢淘汰了【鹤膝】,没有淘汰【平头】、【上尾】、【蜂腰】。【平头】、【上尾 ...

元兢没有淘汰的不等于后人没有淘汰。事实是连元兢一起淘汰了。因为平头上尾已经被唐近体诗粘对律所淘汰。至于蜂腰本不属于元兢的,早和鹤膝一起被淘汰。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
至于你把蜂腰当成元兢声律二五法是你个人的凭空捏造,根本不存在。

点评

元兢没有淘汰的不等于后人没有淘汰。事实是连元兢一起淘汰了。因为平头上尾已经被唐近体诗粘对律所淘汰。至于蜂腰本不属于元兢的,早和鹤膝一起被淘汰。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 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43
元兢没有淘汰的不等于后人没有淘汰。事实是连元兢一起淘汰了。因为平头上尾已经被唐近体诗粘对律所淘汰。至于蜂腰本不属于元兢的,早和鹤膝一起被淘汰。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 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6:40
元兢没有淘汰的不等于后人没有淘汰。事实是连元兢一起淘汰了。因为平头上尾已经被唐近体诗粘对律所淘汰。至于蜂腰本不属于元兢的,早和鹤膝一起被淘汰。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 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6: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6:3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06:27
元兢没有淘汰的不等于后人没有淘汰。事实是连元兢一起淘汰了。因为平头上尾已经被唐近体诗粘对律所淘汰。至于蜂腰本不属于元兢的,早和鹤膝一起被淘汰。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
至于你把蜂腰当成元兢声律二五法是你个人的凭空捏造,根本不存在。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髓脑》

  由于《诗髓脑》在唐代已传入日本,市河宽斋《半江暇笔》谓此书由空海携归,并将其文辑入《文镜秘府论》中,故在东土产生较大影响。如《本朝文粹》卷七《省试诗论》记载,当时文人每引元氏书为立论依据;作于天庆二年(后晋天福四年,九三九年)藤原宗忠之《作文大体》(见《群书类从》卷一百三十七),前半部份乃大江朝纲(八八六—九五八年)所撰,其论“诗病”、“字对”、“调声”等,多受《诗髓脑》影响。如论“平头”之“第一字用平声不为病也”;“上尾”之“发句连韵不为病”,“蜂腰”之“平声不为病”等,显然因袭《诗髓脑》。古代日本歌论著作,亦往往以“髓脑”命名。如藤原公任《新撰髓脑》、源俊赖《俊赖髓脑》等,而《八云御抄》卷一“正义”亦将《新撰髓脑》,《能因歌枕》、《俊赖无名抄》、《绮语抄》、《奥羲抄》统称“五家髓脑”。《基俊和歌口传抄》卷上有“家家髓脑”之说,《悦目抄》亦云:“上古歌仙,髓脑口传。”均可见元兢《诗髓脑》影响之一斑。

    今以《定本弘法大师全集》第六卷《文镜秘府论》为底本,并以《文笔眼心抄》、《本朝文萃》、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兴膳宏《文镜秘府论》译注及王梦鸥《初唐诗学著述考》参校。

  哈哈儿据张伯伟编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体竖排本《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录校制作。

作者:元兢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终校版  转贴请注明

点评

论“平头”之“第一字用平声不为病也”;“上尾”之“发句连韵不为病”,“蜂腰”之“平声不为病”等,显然因袭《诗髓脑》 ------既然元兢对平头上尾蜂腰三病都有新解,你元兢声律为何只选“蜂腰二五法”?既然你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6: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6: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6:48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06:27
元兢没有淘汰的不等于后人没有淘汰。事实是连元兢一起淘汰了。因为平头上尾已经被唐近体诗粘对律所淘汰。至于蜂腰本不属于元兢的,早和鹤膝一起被淘汰。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
至于你把蜂腰当成元兢声律二五法是你个人的凭空捏造,根本不存在。

你的所谓【唐近体诗粘对律】,难道不是元兢的换头律?【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原因在于你将【上去入】合并对待而造成的!
【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难道不是元兢理论吗?!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髓脑》摘抄,红字部分,难道不是元兢的声律理论吗?

二、上尾。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
    如陆机诗云:“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①。”“河”与“烟”平声。此上尾,齐、梁已前,时有犯者。齐、梁已来,无有犯者。此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为未涉文途者也。唯连韵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②”是也。下句有云“郁郁园中柳③”也④。

①陆机诗句
②古诗
③古诗十九首
④三宝原本注:此文出于元兢。

四、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
    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①”“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②。


古诗句

此段文字亦见于《本朝文萃》卷七,《诗髓脑》云:蜂腰者,每句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是也。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君”与“甘”平声,“独”与“饰”同入声。元兢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三宝院本注,此文出于元兢。

点评

【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难道不是元兢理论吗?! ------永明体中本就有首句连韵和二五同平(或同仄)的诗,元兢这理论没啥新意,更谈不上理论。元兢最主要贡献是换头,而“双换头”正是沈约平头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06: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7 06:38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髓脑》

  由于《诗髓脑》在唐代已传入日本,市河宽斋《半江暇笔》谓此书 ...

论“平头”之“第一字用平声不为病也”;“上尾”之“发句连韵不为病”,“蜂腰”之“平声不为病”等,显然因袭《诗髓脑》
------既然元兢对平头上尾蜂腰三病都有新解,你元兢声律为何只选“蜂腰二五法”?既然你的声律二五法包括仄声不同声,这是沈约蜂腰所包括的,怎么加到元兢头上呢?

点评

论“平头”之“第一字用平声不为病也”;“上尾”之“发句连韵不为病”,“蜂腰”之“平声不为病”等,显然因袭《诗髓脑》 ------既然元兢对平头上尾蜂腰三病都有新解,你元兢声律为何只选“蜂腰二五法”?既然你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6: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7:0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06:49
论“平头”之“第一字用平声不为病也”;“上尾”之“发句连韵不为病”,“蜂腰”之“平声不为病”等,显然因袭《诗髓脑》
------既然元兢对平头上尾蜂腰三病都有新解,你元兢声律为何只选“蜂腰二五法”?既然你的声律二五法包括仄声不同声,这是沈约蜂腰所包括的,怎么加到元兢头上呢?

元兢是沈约的继承发展!

沈约蜂腰(二五)两字调声法,是:
二五两字同平、同上、同去、同入,皆是病,也即犯蜂腰。

元兢蜂腰(二五)两字调声法,是:
二五两字同上、同去、同入,皆是犯蜂腰。二五同平不为病。

沈约上尾(五十)两字调声法,是:
五十两字同平、同上、同去、同入,皆是病,也即犯上尾。

元兢上尾(五十)两字调声法,是:
首句连韵不为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0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7 06:40
你的所谓【唐近体诗粘对律】,难道不是元兢的换头律?【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 ...

【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难道不是元兢理论吗?!
------永明体中本就有首句连韵和二五同平(或同仄)的诗,元兢这理论没啥新意,更谈不上理论。元兢最主要贡献是换头,而“双换头”正是沈约平头之论。元兢贡献还在于说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只须知之。

点评

【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难道不是元兢理论吗?! ------永明体中本就有首句连韵和二五同平(或同仄)的诗,元兢这理论没啥新意,更谈不上理论。元兢最主要贡献是换头,而“双换头”正是沈约平头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08
【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难道不是元兢理论吗?! ------永明体中本就有首句连韵和二五同平(或同仄)的诗,元兢这理论没啥新意,更谈不上理论。元兢最主要贡献是换头,而“双换头”正是沈约平头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7: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7:0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07:01
【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难道不是元兢理论吗?!
------永明体中本就有首句连韵和二五同平(或同仄)的诗,元兢这理论没啥新意,更谈不上理论。元兢最主要贡献是换头,而“双换头”正是沈约平头之论。元兢贡献还在于说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只须知之。

【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是元兢的声律理论。
沈约的【上尾】和【蜂腰】调声法,没有【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的说法!
或者说,凡是【首句连韵】或【二五同平】,都不是永明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7: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7:1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07:01
【首句连韵不为病】和【二五同平不为病】,难道不是元兢理论吗?!
------永明体中本就有首句连韵和二五同平(或同仄)的诗,元兢这理论没啥新意,更谈不上理论。元兢最主要贡献是换头,而“双换头”正是沈约平头之论。元兢贡献还在于说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只须知之。

“双换头”正是沈约平头之论】,在如此说法,又是你针断无根无据的闭门造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7: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06:27
元兢没有淘汰的不等于后人没有淘汰。事实是连元兢一起淘汰了。因为平头上尾已经被唐近体诗粘对律所淘汰。至于蜂腰本不属于元兢的,早和鹤膝一起被淘汰。蜂腰鹤膝从一开始就是与诗的基本句型相矛盾的,无法实践
至于你把蜂腰当成元兢声律二五法是你个人的凭空捏造,根本不存在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定义:

《○文二十八种病》的定义:

【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鹤膝】:
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文笔十病得失》的定义:
【平头】:
第一句上字、第二句上字,第一句第二字、第二句第二字,不得同声。
【上尾】:
第一句末字,第二句末字,不得同声。
【蜂腰】:
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鹤膝】:
第一句末字,第三句末字,不得同声。

点评

都是已经淘汰的内容。只有你一人还拿蜂腰当律法,莫名其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7 07:43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的定义:

《○文二十八种病》的定义:

都是已经淘汰的内容。只有你一人还拿蜂腰当律法,莫名其妙!

点评

元兢的【二五同平不为病】和【换头术】,同时出现在《诗髓脑》里, 淘汰【二五同平不为病】,不淘汰【换头术】!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帖子

2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11
贡献
87
金钱
99
发表于 2016-9-7 1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10:22
都是已经淘汰的内容。只有你一人还拿蜂腰当律法,莫名其妙!

元兢的【二五同平不为病】和【换头术】,同时出现在《诗髓脑》里,
淘汰【二五同平不为病】,不淘汰【换头术】!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吗?!

点评

二五同平不为病只是一种解释。换头术与沈约理论平头相同,都已经淘汰,让位于近体格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0: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7 10:30
元兢的【二五同平不为病】和【换头术】,同时出现在《诗髓脑》里,
淘汰【二五同平不为病】,不淘汰【换 ...

二五同平不为病只是一种解释。换头术与沈约理论平头相同,都已经淘汰,让位于近体格律了!

点评

二五同平不为病只是一种解释。换头术与沈约理论平头相同,都已经淘汰,让位于近体格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1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10:5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10:35
二五同平不为病只是一种解释。换头术与沈约理论平头相同,都已经淘汰,让位于近体格律了! ...

换头术与沈约理论平头相同,针断的奇闻又来了!

点评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 ;次句头两字去上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7 10:48
换头术与沈约理论平头相同,针断的奇闻又来了!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 ;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
第一,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平头诗曰:“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又诗曰:“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枝聚还散,吹杨凝且灭。”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末曰知音。
或曰:沈氏云:“第一、第二字不宜与第六、第七同声。

-------这两段意思有何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11: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11:14 编辑

〇二〇〇五
〇七〇〇十

〇二〇〇五
〇七〇〇十

平头,只是牵涉二七俩字,并不牵涉二二俩字!
换头,不但牵涉二七俩字,还要牵涉二二俩字!


点评

你看得懂中文吗?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换头: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 ----这不是第一字与第六,第二与第七字的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7 11:03
〇二〇〇五
〇七〇〇十

你看得懂中文吗?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换头: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 ----这不是第一字与第六,第二与第七字的关系?

点评

你说的是二七,但是你没说是二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4: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14: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11:37
你看得懂中文吗?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换头:第一句头两 ...

你说的是二七,但是你没说是二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