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7|回复: 25

驳金筑子在永明体押韵问题上的谬论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5 18: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驳金筑子在永明体押韵问题上的谬论
金筑子说:“永明体只是句中用字讲四声,而押韵则只有两种:押平声、押仄声。”(见金筑子《关于仄韵诗的押http://www.shyw.net/bbs/yxt559877-1-1.html
最近为了攻击启功又说:“永明体分押平上去入四体。押上去入诗者哪里去找上下句尾是平仄的?例如上句尾为上,下句尾为去(押去声)者,是讲平仄么?!”
可见金筑子除了因无知而多变的个人品质问题之外,在诗体问题上的知识等于零!在押韵问题上概念也极为混乱!
1,        金筑子始终将句中字与句尾韵脚字分开,目的为他今古混用找借口。实际在押韵问题上从永明体到近体都是讲四声的。这从隋朝陆法言编的韵书《切韵》可以证明。《切韵》收录了12158个汉字,共分206韵,唐韵合并为193韵,其中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后来唐代近体诗的平仄,均是已切韵为标准。只是在韵部上进行了合并,成为平水韵的样子:共为106个韵部;上平声15部;下平声15部, 上声29部, 去声30部, 入声17部。尽管近体诗律将上去入合并为仄声,但上去入的声调区别还是存在的。比如在仄韵诗的押韵上,在词的押韵上,四声仍然是要区别的,并非像金筑子所言:“押韵只有两种:押平声,押仄声。”
2,       关于诗体,更不能以押韵来划分,如金筑子所言“永明体分押平上去入四体。”事实上唐以后所有诗押韵,无论近体还是古风,无论平韵诗还是仄韵诗,都是按照韵书的韵部来押的,只是仄韵多了些通押规则而已,哪里会用四声押韵命名诗体的?诗分近体和古风,近体可分律体、拗体,古风可分歌行体,也有按个人风格分文体的,但没听说将永明体或近体分为平体、上体、去体、入体的。金筑子是为了攻击启功而顺口胡说!
3,启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教授,曾在辅仁大学和北师大任中文系教授。启功对于永明体时期沈约的四声说是这样说的:
沈约虽倡四声之说,而在所提的具体办法中,却只说了宫与羽(李延寿说宫与商、角与徵),低与昂,浮声与切响,轻与重,都是相对的两个方面,简单说即是扬与抑,事实上也就是平与仄。
  从他们实际注意声调抑扬这现象上看,可知沈约等人在音理上虽然发现了四声,但在写作运用上却只是要高低相间和抑扬相对。从下边所列沈约自己举出的各例句中,可以看出扬处用的是平,抑处用的是上去入。在这里上去入之间并看不出选用的理由和区别,可见上去入在当时实是作一个抑调用的,归结起来,仍是平仄而已。况且辨别四声和运用平仄并不矛盾,能辨别复杂的,未必不使用简单的。后世的种种误解,大约都由于把辨四声认作用四声了。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2000年,中华书局)
这里是说的平仄的作用,是对立统一体。这在《文镜秘府论》记述的元兢的调声术中已经表达:
“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声)
------在《文镜秘府论》以及任何人的理论中,除了介绍发音不同,都没有将仄声三声的功能区分对待的。但这不等于将仄韵三声取消。区别主要在于仄韵押韵中。金筑子忽左忽右,只是出于他制造谬论或打击别人的实用主义需要。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5 19: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颠三倒四的一大堆,不想看。只是标题为“驳金筑子”,回上几句。
1、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八病除了八个名称外,其内容是什么!针叶林毫无根据地把后人的八病妄说弄去校对永明体,这是无知。
2、永明时代为483-493,永明体即产生于这个时间。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四声与八病产生于同一时间。应该是在产生了永明体之后才研究出八种弊病。沈约441-513;谢朓464-499,较沈年轻23多岁,早死14年。没有任何考证谢脁自己参与或知道沈约的八病他了解而不忌。更何况这八病解释还是后人的!那么,针叶林的《由谢朓的诗证明永明体诗不忌鹤膝》不是可笑再加可笑,荒唐更加荒唐么?

点评

颠三倒四的一大堆,不想看。只是标题为“驳金筑子”,回上几句。 1、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八病除了八个名称外,其内容是什么!针叶林毫无根据地把后人的八病妄说弄去校对永明体,这是无知。 2、永明时代为483-493,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9: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5 19:23 编辑

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四声与八病产生于同一时间。应该是在产生了永明体之后才研究出八种弊病。沈约441-513;谢朓464-499,较沈年轻23多岁,早死14年。没有任何考证谢脁自己参与或知道沈约的八病他了解而不忌。
-----金筑子又在胡说!
《南史•陆厥传》云: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金筑子嘴大,把这段给否了!

点评

你从哪里读出谢朓的八病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5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5 19: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5 19:22
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四声与八病产生于同一时间。应该是在产生了永明体之后才研究出八种弊病。沈约441-513; ...

你从哪里读出谢朓的八病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5 2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在颠三倒四中像绿头苍蝇一样乱撞!近日来,他用沈约的八病说去揭露沈约的永明诗自打嘴巴!
他又用启功的孤平说去打王力的嘴巴!
此人倒底要说什么理论,只有天才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6 0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说的平仄的作用,是对立统一体。这在《文镜秘府论》记述的元兢的调声术中已经表达:
“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声)
================================
这是【元兢的调声术】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8: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3,启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教授,曾在辅仁大学和北师大任中文系教授。启功对于永明体时期沈约的四声说是这样说的:
沈约虽倡四声之说,而在所提的具体办法中,却只说了宫与羽(李延寿说宫与商、角与徵),低与昂,浮声与切响,轻与重,都是相对的两个方面,简单说即是扬与抑,事实上也就是平与仄。
  从他们实际注意声调抑扬这现象上看,可知沈约等人在音理上虽然发现了四声,但在写作运用上却只是要高低相间和抑扬相对。从下边所列沈约自己举出的各例句中,可以看出扬处用的是平,抑处用的是上去入。在这里上去入之间并看不出选用的理由和区别,可见上去入在当时实是作一个抑调用的,归结起来,仍是平仄而已。况且辨别四声和运用平仄并不矛盾,能辨别复杂的,未必不使用简单的。后世的种种误解,大约都由于把辨四声认作用四声了。
-----------
启功的这段论述是错误的。汉语四声的使用,并非上去入合用,平作为对立面独用,以形成平仄抑扬。只有当押平韵诗时,上去入才合用为对立面,产生出抑扬效果。但这只是到了唐近体诗时代,唐人只选择了押平韵这一种作近体诗,这种抑扬效果才显出来。而在永明体,则押上声,押去声、押入声的诗仍很多。此时,平只是与上去入为一方混合用的,平与上去入产生的抑扬就只产生在句中了,而不是押韵的平仄关系了。也就是说,产生押韵的抑扬认识在唐人的沈、宋,而不是上溯到南北朝的沈约。

点评

启功论述的是句中声调的调节,即相和,你说的是押韵,不是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6 09: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6 08:45
3,启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教授,曾在辅仁大学和北师大任中文系教授。启功对于永明体时期沈约的四声说是这样 ...

启功论述的是句中声调的调节,即相和,你说的是押韵,不是一回事。

点评

如果只论永明体的句子,那当然是只论平仄的,这我早说过。一般来讲(有时首句没有平声),每个句子都必须有平声在里面。而上去入三声则是任选的,不是三声必备。这可看作是句子只讲平仄不讲四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6 09:17
启功论述的是句中声调的调节,即相和,你说的是押韵,不是一回事。

如果只论永明体的句子,那当然是只论平仄的,这我早说过。一般来讲(有时首句没有平声),每个句子都必须有平声在里面。而上去入三声则是任选的,不是三声必备。这可看作是句子只讲平仄不讲四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6 19: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只有两种:押平声,押仄声。”
-----------
针叶林大白天造谣!原话是:诗按押韵分只有平韵诗仄韵诗两种,词的押韵才分押平声、押上去、押入声三种!

点评

看看谁在造谣!请看截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6 19:5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6 19:27
“押韵只有两种:押平声,押仄声。”
-----------
针叶林大白天造谣!原话是:诗按押韵分只有平韵诗仄韵诗 ...

看看谁在死不认账!请看截图:
360截图201609061954073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9: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你还有何话说?
360截图201609061958044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6 20: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读不懂?关于仄韵诗的押韵!这说的不就是仄韵诗吗?难道不是分平韵诗仄韵诗两种吗?!

点评

金筑子说:“永明体只是句中用字讲四声,而押韵则只有两种:押平声、押仄声。”(见金筑子《关于仄韵诗的押韵》http://www.shyw.net/bbs/yxt559877-1-1.html) 针叶林大白天造谣!原话是:诗按押韵分只有平韵诗仄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6 20:17
还读不懂?关于仄韵诗的押韵!这说的不就是仄韵诗吗?难道不是分平韵诗仄韵诗两种吗?!
...

金筑子说:“永明体只是句中用字讲四声,而押韵则只有两种:押平声、押仄声。”(见金筑子《关于仄韵诗的押韵》http://www.shyw.net/bbs/yxt559877-1-1.html

针叶林大白天造谣!原话是:诗按押韵分只有平韵诗仄韵诗两种,词的押韵才分押平声、押上去、押入声三种!

-----看看这是一个嘴里吐出来的玩意一样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1: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有能耐让武松承认你“滑“”花”混押合理去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1: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其实我教给你一个不失脸面的认错办法:只要你承认是按照改革老干的新十四韵写的大雾诗,滑花不就押韵了吗?至于白的平仄武松会睁一眼闭一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06: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论调又一次说明金筑子的分裂型人格。同他的“句中字平仄按切韵千年不变句尾字按普通话音”一样的荒谬,说仄韵诗押韵只按平仄,却又说诗“分平上去入四体。”---永远不能自圆其说的笑料又添一出!

点评

你在胡说些什么呢? 在名称上,难道不是称仄韵诗平韵诗么!我知道你在为一个人不平,他说他有上声韵诗、去声韵诗、入声韵诗各若干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7 07: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06:43
该论调又一次说明金筑子的分裂型人格。同他的“句中字平仄按切韵千年不变句尾字按普通话音”一样的荒谬,说 ...

你在胡说些什么呢?
在名称上,难道不是称仄韵诗平韵诗么!我知道你在为一个人不平,他说他有上声韵诗、去声韵诗、入声韵诗各若干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7: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7:2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5 19:15
颠三倒四的一大堆,不想看。只是标题为“驳金筑子”,回上几句。
1、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八病除了八个名称外,其内容是什么!针叶林毫无根据地把后人的八病妄说弄去校对永明体,这是无知。
2、永明时代为483-493,永明体即产生于这个时间。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四声与八病产生于同一时间。应该是在产生了永明体之后才研究出八种弊病。沈约441-513;谢朓464-499,较沈年轻23多岁,早死14年。没有任何考证谢脁自己参与或知道沈约的八病他了解而不忌。更何况这八病解释还是后人的!那么,针叶林的《由谢朓的诗证明永明体诗不忌鹤膝》不是可笑再加可笑,荒唐更加荒唐么?

谢眺死于【483-493】之后,为何不知道【永明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7 07: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9-7 07:30 编辑

问题是沈约的八病内容谁也不知道倒底是什么?!难道沈约们会口是心非,作诗犯八病,为论说八病?针叶林搜了一大堆,不就是妄图证明沈约们口是心非,作诗犯八病,为论说八病吗?

点评

问题是沈约的八病内容谁也不知道倒底是什么?!难道沈约们会口是心非,作诗犯八病,为论说八病? …… 道理不是这样,唐代律诗有几首完全合平仄格式?难道能说现在平仄格式不是唐代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4:14
口是心非的是你。你说诗分平上去入四体,你怎么还平仄混押呢?你那“滑“”花”混押的是哪一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0:26
《○文二十八种病》的定义: 【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07: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7 07:28
问题是沈约的八病内容谁也不知道倒底是什么?!难道沈约们会口是心非,作诗犯八病,为论说八病?针叶林搜了 ...

《○文二十八种病》的定义:

【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鹤膝】:
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文笔十病得失》的定义:

【平头】:
第一句上字、第二句上字,第一句第二字、第二句第二字,不得同声。

【上尾】:
第一句末字,第二句末字,不得同声。

【蜂腰】:
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鹤膝】:
第一句末字,第三句末字,不得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0: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7 07:28
问题是沈约的八病内容谁也不知道倒底是什么?!难道沈约们会口是心非,作诗犯八病,为论说八病?针叶林搜了 ...

口是心非的是你。你说诗分平上去入四体,你怎么还平仄混押呢?你那“滑“”花”混押的是哪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7 14: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7 07:28
问题是沈约的八病内容谁也不知道倒底是什么?!难道沈约们会口是心非,作诗犯八病,为论说八病?针叶林搜了 ...

问题是沈约的八病内容谁也不知道倒底是什么?!难道沈约们会口是心非,作诗犯八病,为论说八病?

……
道理不是这样,唐代律诗有几首完全合平仄格式?难道能说现在平仄格式不是唐代的吗?

点评

应该说唐代的诗一般都合平仄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7 14: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7 14:14
问题是沈约的八病内容谁也不知道倒底是什么?!难道沈约们会口是心非,作诗犯八病,为论说八病?

……

应该说唐代的诗一般都合平仄格律!

点评

那是近体诗律定为格律了,大家都按这个格式写,但例外也不少。而八病并没有成为格律,所以遵守并不普遍,不能拿八病严格考核永明体诗,发现不符即否认八病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7 14:3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9-7 14:3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7 14:21
应该说唐代的诗一般都合平仄格律!


那是近体诗律定为格律了,大家都按这个格式写,但例外也不少。而八病并没有成为格律,所以遵守并不普遍,讲究不讲究完全在个人,不能拿八病严格考核永明体诗,发现不符即否认八病内容。

点评

北山的说法不对! 遵守犯八病,是永明体。反之不是永明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7 14: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7 14:33
那是近体诗律定为格律了,大家都按这个格式写,但例外也不少。而八病并没有成为格律,所以遵守并不普遍, ...

北山的说法不对!
遵守犯八病,是永明体。反之不是永明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