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1

要摆正诗词创作中意境和语言技巧的关系

[复制链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9-5 12: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创作,能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很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最早的是赋比兴,随着创作的深入持久,互文、通感、飞白、顶针等手法也相继出现,种类逐渐丰富起来。古人创作时首先也许不懂得什么修辞不修辞的,觉得效果不错,便用上了。诗词理论家们从创作实践中予以总结,便使作者和鉴赏者逐渐由盲目转化为自觉。
    在创作实践中,有一定经验的作者并不会有意识地去刻意选择什么修辞手法,大致是跟着感觉走,不经意之间便用上了,往往能出妙语,甚至句篇并美。如果作者下笔之前便总想着格律、章法、语法、修辞等等,我想即使高手,也很难写出佳作。现实生活中,偏偏有少数作者,把意象、气脉、情感等抛在一边,下笔只想着如何修辞,如何出奇句,虽然有时确实也能出奇句,但整体支离破碎,有句无篇。这先祖,也许是李贺,但李贺之诗,虽有些不是很贯气,也还不至于有句无篇。当代作者,限于天赋学识历练,有句无篇的现象就甚为严重。作者往往还因为某句新奇乐不可支、得意忘形,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有句无篇不是诗,有篇无句也不是好诗。如果妙句如花,还得有绿叶根茎,才是完美的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东西。
    诗词最高境界是羚羊挂角,不留痕迹,芙蓉出水,天然无饰。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就得将原料与情感搅合,发酵充分后,高温蒸馏,一泻而出,便成佳酿。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灵机一动,突然想出一个或一联妙句,在此基础上思前顾后,整理成篇的。遇到这种情况,同样不能勉强而为,否则还是有句无篇,所以,有经验的作者,即使成篇,他自己不说,你还不知道他先出现的是哪一句哪一联。有些作者,感觉无力成篇,不肯敷衍,便干脆只留下独句独联,同样流传千古,这样的现象并非绝无仅有。至于技巧,比如上沙场,弓箭刀枪,哪种顺手用哪种;没有现成的兵器,石头木棍,甚至赤手空拳,只要能克敌制胜,就是好将军好战士。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5 13: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写诗自然点,从平淡中见精神才好。我虽写得很少,但多少有此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