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12

韵书的选择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5 1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9-5 10:48 编辑

声律专家三羊研究唐代平仄四声用《康熙字典》,可以随心所欲更改四声使之符合自己二五异声说,但学者杨文惠却使用《广韵》,请看杨文惠的解释:

       笔者在这个比对、统计、分析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只要能研拟出适切的统计、分析的项目,研究回馈是很大的,它几乎可以完全反应每个时代在声律实践的主要潮流。而文中牵涉大量声调分析与统计,诗文声调的判定则主要依据宋本《广韵》

               近年來已有王仁昫刊谬补缺全本《切韵》出土,而中古时期声韵学研究研究也日益丰富,对
  于採取怎样的韵书作为本文统计研究的依据,在此有必要稍加說明。一般认为陸法言在隋仁寿元
  年(601)年左右编成的《切韵》是中古汉语音韵最佳的纪錄。实际上在《切韵》稍早尚有多种
  韵书流传,陸法言在《切韵》序文中提到的就有呂静的《韵集》、夏侯咏的《韵略》、阳休之的《韵
  略》、李概的《音谱》、杜台卿的《韵略》數种。(見龍宇纯校笺,《唐写全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校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8)。但是这些韵书在《切韵》行世之后,几乎都亡佚了。)《切
  韵》之所以超越并取代了稍早的其他韵书,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韵书审音标准不一而显得十分杂亂
  分歧。《切韵.序》說:「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捨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清浅,燕赵则多涉
  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切韵》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论南北是非,,
  古今通塞,更欲捃选精确,除削疏缓」,试图总结一套更精确而能通行的韵书。
            编写的方法上,《切韵》兼具实用与分析韵部精细的兩大特性。陸法言等人对审音与诗文       用韵的看法是「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则须轻重有异」(見《切韵?序》,显然是认)
  为诗文用韵虽然可以从宽,但审定文字音韵时则应严谨区辨。又陸氏等人审音的原则是「取異」,
  尽可能区别细微的或区域间的差異,如我们所看到《切韵》的取捨的实例如:卷一,「冬」字下
  注曰: 阳与锺、江同,吕、夏侯别。今依吕、夏侯。」又「真」字下注曰: 吕与文同,夏侯、「「
  阳、杜别。今依夏侯、阳、杜。」陸氏等人依「取異」的原则将韵部细分成一百九十三部,其结
  果就是韵部间细微的差異或区域间的歧異都被精细地区分开來。就当时而言,《切韵》代表的应
  该就是一部韵部分析最细緻的工具书。它方便写了文士写作时可以依据需求採取不同的用韵标
  准,将韵字弹性地同用或分用,在实际创作上提供了靈活而精确的尺度,因此它的实用性极高。
  兼具实用和分韵精细的特性,陸法言《切韵》一出,诸家韵书便逐渐被取代而消亡。
  
               周祖谟并指出《切韵》极有系统而且审音从严,它的音系是根据南方士大夫如颜延之、萧该
  等人所用的雅言,并參酌音书,折衷南北的異同而定。因为有雅言及音书作为依据,《切韵》的
  音系可以說是六世纪标准语音的代表。(見周祖谟。《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收入《问
  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66),页 434-445。)
  
              切韵》所反应的既是六世纪的雅言音韵,似乎应该是研究中古音韵最佳也最重要的着作。
  可惜它并不是没有缺点,王仁昫《切韵?序》中說陸韵「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苦字少,复阙
  字义。」「陸韵」虽树立了一个典范,在唐时的王仁昫看來,陸韵所收韵字已不敷使用。唐代韵
  书的发展便经常是对《切韵》进行增补韵字、训义以及刊谬的工作。在广益《切韵》的工作上,
  较出名的是王仁昫、孙愐、李舟三家。我们今日所能見到的王仁昫刊谬补缺的《切韵》共有三种,
  其一是残本,藏于巴黎国民图书馆,简称「王一」。项子京跋本称「王二」,此本系统溷杂。而宋
  濂跋本是全帙,也是保存最好的一种,简称「王三」。稍晚于王,孙愐补益《切韵》称《唐韵》
  知合韵字及注篇幅约在一万五千言上下 然书已失传 将韵目编次做较大幅度更动的是李舟的,。《切
  韵》,此本乃根据孙愐的《唐韵》改订,作书约在唐代宗、德宗时。李舟《切韵》重要影响在于
  它的韵部排列改为以類相从,又调整四声次序,使之相配不亂,这兩项重要的革新为后代的韵书
  接纳,奠定了宋代韵书的基础。(見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宋代广益《切韵》的成就表现在《广韵》上。根据王国维的說法,《广韵》的命名乃是依陸
  法言《切韵》而广之的意思。(見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八,页 23-24。收入《国民丛书》(上
  海书店,1992)第四编第二十九册)《广韵》是中国第一部官修韵书,依据《切韵》重新增补勘。
       《广韵》不单纯只是一部韵书,除了注明反切之外,它还說明字义,分析字形,甚至列出同
  音字,可以說是一部全方位的工具书。《广韵》的音韵系统主要是依据孙愐《唐韵》及李舟《切
  韵》及前代其他广《切韵》之韵书而得,因此其音韵系统可以视为继承《切韵》而來(张世綠,
  《广韵研究》(香港:太平书局,1964)。也正因如此,)《广韵》虽编定于宋代,实际上却是隋唐
  韵书集大成之作,它的音系继承《切韵》,因此《广韵》音系主要反应的就是中古时代的音系。
  由于《广韵》是官定韵书,规范性和通行性都很高,它又是《切韵》系韵书之集大成之作,《广
  韵》出后,其他韵书就渐渐被取代了。
              
               二十世纪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全本(王三)出土,然而我们统计诗文调音问题时,《广
  韵》相较于「王三」有几项绝对的优势,这些优势都与《广韵》的官修的特质有关,第一是集官
  家之人力与物力,《广韵》比起前此的《切韵》系韵书应有更完善的统整。其次是《广韵》在资
  源与人力充沛的条件下,篇幅及内容有大幅度的扩充。《广韵》收 26,194 字,注解更高达将近二
  十万字。相较于陸韵所收九千馀字,或王三增补的一万四千馀字,在从事大量的统计工作时,《广
  韵》在字彙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得失权衡之下,作为《切韵》的嫡系,在研究中古时期的诗
  文调声问题(尤其是大规模统计时)《广韵》实是最佳的选择。虽然《广韵》在诸本中所收韵字,
  量最丰,但在统计工作中我们仍然发现有缺字的问题,为了减低统计上的误差,《广韵》缺字的
  部分则參考当代语言学家所做出的拟音为统计的依据。关于「拟音」的问题,何大安曾指出:「拟
  测古语的意义,不在还原古音,而在对音韵的演变,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又「古人的『语音』
  早已随风而逝。语言学家所拟出来的,只能是古人的『音类』或『音位』,而非古人的『音值』。」
  (見何大安,《声韵学中的观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页 134。)不过,在没有
  更妥善的解决方桉之前,我们认为參考「拟音」仍然是有其必要。本文所參考的拟音包括:周法
  高,《汉字古今音彙》(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李珍华,《汉字古今音表》(北京:商务
  出版社,1991)、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香港:太平书局,1966)、Pulleyblank, Edwin G.
  Lexicon of reconstructed pronunciation in early Middle Chinese, late Middle Chinese, and early
  Mandarin,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91. 等數种。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6 06: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6 07:08 编辑

声律专家三羊研究唐代平仄四声用《康熙字典》,可以随心所欲更改四声使之符合自己二五异声说,但学者杨文惠却使用《广韵》,请看杨文惠的解释:
       笔者在这个比对、统计、分析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只要能研拟出适切的统计、分析的项目,研究回馈是很大的,它几乎可以完全反应每个时代在声律实践的主要潮流。而文中牵涉大量声调分析与统计,诗文声调的判定则主要依据宋本《广韵》

=================================================


三羊回复:
1、
声律专家,在下不敢当!
2、
三羊【更改四声】,不知北山从何说来?
3、
四声二五异声说,是唐朝声律大家元兢的论理,不是三羊的!
4、
考证唐诗声调,使用《广韵》,不使用《集韵》或《康熙字典》,是个人习惯而已!《广韵》1008年,《集韵》1039年成书。【后来居上】的道理,学者杨文惠竟然不懂!
5、
百度资料:《集韵》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即《广韵》颁行后31年,宋祁、郑戬给皇帝上书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李焘《说文解字五音谱叙》)。
6、
李焘(1115年-1184年),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xùn)岩。眉州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南宋官员、著名历史学家、目录学家、诗人,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之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7: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6 07:42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6 06:52
《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 ...

附一跟贴到此:
从方言讲,平水韵是还在的。然,由于各地的发音的不同,谁也不能保正自己讲的就是正宗音。其实,就是在切韵编成的当时,也是各地读音不同的。故有“以洛阳音正之”之说。吟者之流,就是想让人说是方言音,然后再来个你冒充平水韵。在宋修广韵时,实际语音与切韵时,有些已经变化很大了,然还是依切韵编的。平水韵不过是将写诗的一些常用字编在一起,便于查用罢了。直到明时,搞了个洪武正韵,没有成功。在民国时搞的中华新韵,更是无人问津。其实,搞韵学研究的,并不是都是当时语音,更多的对前人用韵的总结(如词韵)。清时编的词韵,编的人会讲标准的平水音吗?显然不会,就是会也只是个拟音。所以,当诗词由吟唱转为诵读时,人们写诗词也只是依格的了,不再有原来吟唱的声律节凑了。用韵也只是个工具书了。因曲是用来唱的,故在调中多强调平上去的用法。又曲韵将入派三声,目的是为了便于唱,但并没有否认入声,故有入作平、入作上、入作去的说明。然在写诗时,还是依诗韵的。那么,在当前,该如何呢。 个见,还是相互尊重:既互不否定。有很多诗,无论是按今音,还是按旧韵,都是合律的——如我的那首七律(大水),那也不凡既发律诗版,也发新韵版,就算是支持下新韵吧。问好林版。

点评

怎样可以形成【声律节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6 07: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6 07:04
从方言讲,平水韵是还在的。然,由于各地的发音的不同,谁也不能保正自己讲的就是正宗音。其实,就是在切 ...

怎样可以形成【声律节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7: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6 07:11
怎样可以形成【声律节凑】?

我是比较过曲谱的。北曲的“平上去”要求,比只讲平仄的声律要好些。

点评

唐宋诗词,都是讲平上去入四声的,并非讲平仄两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6 07: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6 07:17
我是比较过曲谱的。北曲的“平上去”要求,比只讲平仄的声律要好些。

唐宋诗词,都是讲平上去入四声的,并非讲平仄两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7: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6 07:29
唐宋诗词,都是讲平上去入四声的,并非讲平仄两声!

我没有时间,对此比对。但诗词格律标的只有平仄,奈何?

点评

依照平仄考证,则是以偏概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6 07: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6 07:36
我没有时间,对此比对。但诗词格律标的只有平仄,奈何?

依照平仄考证,则是以偏概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7: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6 07:38
依照平仄考证,则是以偏概全!

问题是:谁肯花时间去比对一番,给出一个平上去入的诗词格律谱来啊?

点评

元兢的理论在,不用四声用平仄,岂不是避重就轻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6 07: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6 07:39
问题是:谁肯花时间去比对一番,给出一个平上去入的诗词格律谱来啊?

元兢的理论在,不用四声用平仄,岂不是避重就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7: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6 07:42
元兢的理论在,不用四声用平仄,岂不是避重就轻吗?

平仄律是他人搞出的。你想搞个四声律的,也得搞出来才行啊。

点评

元兢四声律的理论就放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懒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9-6 07: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6 07:44
平仄律是他人搞出的。你想搞个四声律的,也得搞出来才行啊。

元兢四声律的理论就放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懒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