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ttp://www.hksc888.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3/07/134038lgohoo585gou8qtt.jpg
搜索
查看: 486|回复: 3

[律绝] 读养根斋《诗意长白浅说》感作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17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雅韵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18
贡献
19283
金钱
6753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3 08: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养根斋《诗意长白浅说》感作
记将长白入春秋,读罢宏文思未休。

边塞从来存史册,大荒自古有人游。
书承山水雄浑意,诗为黎民困苦愁。
流派欲传须后继,先生真是最先谋。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3 17: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律,欣赏!
真想也能读一读养根斋先生的作品——《诗意长白浅说》!

点评

诗意长白浅说 诗意长白浅说张福有(2016年9月5日) “诗意长白”,是南湖诗社王德岐先生给我出的题目。这个题目很好。明·谭元春在《鹄湾文草》中写道:“且予固学诗者,虽久不作诗,常有诗意:顷在山中,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4 0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17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雅韵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18
贡献
19283
金钱
6753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07: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长孺 发表于 2016-9-3 17:24
好律,欣赏!
真想也能读一读养根斋先生的作品——《诗意长白浅说》!

诗意长白浅说

诗意长白浅说张福有(2016年9月5日)   
    “诗意长白”,是南湖诗社王德岐先生给我出的题目。这个题目很好。明·谭元春在《鹄湾文草》中写道:“且予固学诗者,虽久不作诗,常有诗意:顷在山中,能察山际昏晓之变,能辨烟雨所以起止,能乘月听水于高低田之间,能上绝顶望大江落日,能选石斜倚、寂然相对,能穿松径、爱其不成队者趺而坐之,此数事皆有深益于文,方持此以相助,又何损焉。”这说明“诗意长白”的提法是可以成立的。但我没有时间做深入系统的思考,只能结合我对长白山诗词流派的一些思考试探性地加以浅说,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源远流长的长白山诗词是诗意长白的厚重底蕴     传统观点一向认为东北文化落后,“东陲无文”的偏见根深蒂固。这是缺乏依据的。    根据蒋力华先生提议,由我辑笺的《长白山诗词选》,1998年8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距今已经18年。《长白山诗词选》的作品,从《诗经》、《楚辞》起,共收522人所作1141首(篇)诗词曲赋。就历史跨度而言,仅从长白山下有明确作者的公元前17年算起,至今已历2033年。    《长白山诗词选》,是一部补白之作。出版后,受到省内外一致好评和广泛关注,从根本上否定了“东陲无文”的成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长白山诗词是长白山文化的精粹。《长白山诗词选》追溯出词的源头,奠定了长白山诗词在中华诗词中的地位,在以诗证史上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唐诗、宋词、元曲,都能找到长白山诗词的例证。    《长白山诗词选》出版以后,尤其得到书法家的高度重视。徐邦家先生率先书写,出版专著。全省很多县市的县志、市志中,选入与当地有关的长白山诗词。吉林省地方志办公室又从志书中的诗词中,选收《志咏长白》100首,专门出版。《长白山诗词百韵》,是根据蒋力华先生的提议,由我从《长白山诗词选》中选录的。这100首诗词,周~清代60首,民国10首,当代30首。书已出版,书法,搞了展览。    现在,应当简单说说“诗意长白”这个概念。目前,我还未想好妥当的答案。这个概念,或与“诗性思维”有一定的相似性。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把人类原初状态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称为“诗性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以是诗人。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想象性的类概念。二是拟人化或以己度物的隐喻。他认为:“这些原始人没有推理的能力,却浑身是强旺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想象力。”维柯把早期人类的这种审美创造性思维形式,称之为“诗性智慧”。在维柯看来,这种诗性智慧是心灵和精气神相结合的产物。    这使我想起2014年10月20日8时31分我在抚松枫林发现长白山手斧之事。手斧是打制的,是旧石器概念。长白山手斧,距今约5万年。石斧是磨制的,是新石器概念。手斧是人类第一次懂得对称美、掌握对称艺术的生产劳动工具。原始人的诗性思维,与长白山人的诗意创造,在一开始就浑然一体!因而,诗意长白,是伟大的历史创举和不朽杰作。长白山手斧,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史诗!大家可查2014年12月4日吉林日报,一个整版报道此事。在“百度”上检索“长白山手斧”,满目刷屏。    我们今天所用“诗意长白”这个概念,应当说有其特定的含义,是从长白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是诗词创作的不竭源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诗词创作的牢固根基;保护长白山生态、发展长白山文化产业的需求,是诗词创作的持久动力等方面,对诗意长白的直观诠释和引申借鉴。    二、长白山诗词流派的标志性成果是诗意长白的真实写照     所谓长白山诗词,是指描写长白山景物与风土人情的旧体诗词。古今中外,有关长白山的诗词是大量的。谈诗意长白,离不开长白山诗词。长白山诗词,是诗意长白的写照。而长白山诗词流派成果,又是诗意长白的创作载体和诗化结晶。    长白山诗词流派是历史形成的。从唐宋到辽金,从元明到清,特别是有清一代,长白山诗词十分丰富。康熙的《望祀长白山》、《松花江放船歌》等,乾隆的《望祭长白山》、《吉林览古杂咏》、《松花江捕鱼》、《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纳兰性德,祖籍四平叶赫,其词被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著有《东海渔歌》的清代女词家顾春,祖籍汪清,其祖父鄂昌是雍正朝权臣大学士鄂尔太之侄,词名远播,被称为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这二人堪称长白山诗词流派的重要代表。《白山诗介》,乾隆、嘉庆年间由铁保编纂的诗集,共十卷。清代,八旗文人把诗词作品辑成总集,均在题目上冠以“白山”二字。除《白山诗介》外,还有三部:雍正年间由伊福纳编纂的《白山诗钞》,四十余卷;乾隆初由卓其图编纂的《白山诗存》(卷数未清);光绪、宣统之际由杨钟羲编纂的《白山词介》五卷。这些汇辑满族诗人的诗词集,均用“白山”来冠名,已经被称为“白山文学流派”。还有《白山诗草》,程淔著。还有《长白山诗》,作者均为满洲已故之人。铁保编著《熙朝雅颂集》的前半部,全是白山诗选。《大东景运集》亦为铁保所集,收近二百家满族诗人作品,分立小传,标明诗之源流。    长白山诗词流派,是从历史上白山文学流派中析出之一支。长白山诗词流派,也不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是1998年9月4日,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杨金亭先生在白山市提出来的。2010年4月8日,我在为《中华诗词文库·吉林诗词卷》所写的《跋》中,写了长白山诗词流派的大致特点。    一是,有深厚的文化渊源。长白山诗词,可从《诗经》寻到高句丽先祖“其追其貊”的隐约之影,可从《楚辞》中觅到“小腰秀颈,若鲜卑只”的优美形态,更可从隋炀帝《纪辽东》中探到词的源头!从汉、魏、晋、唐、宋到辽、金、元、明、清,从中华民国到如今,长白山诗词源远流长,琳琅满目。隋大业八年(612年),炀帝伐高句丽,度辽水。大战于东岸,击贼破之,进围辽东。作《纪辽东》二首,其中写道:“清歌凯捷丸都水,归宴洛阳宫。” 此“丸都水”,乃集安丸都山城下的通沟河,史称“豆谷”,亦称“洞沟”。《纪辽东》,七言五言交替,定格联章配乐,而且配燕乐,是词之源头,继有《求因果》《武陵春》《贺圣朝》《双头莲令》《隔溪梅引》、《阮郎归》变格等,至今已届1404周年,实属长白山诗词之瑰宝。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挥师东进,车驾渡辽,破辽东古城(今辽阳)后写道:“驻跸俯丸都,停观妖氛灭”。这首《辽城望月》,就是在他亲到辽东城大破高句丽兵之后所作。李白的五绝《高句丽》、五律《送王孝廉觐省》,是长白山诗词的极品。王孝廉是渤海国太守,后为出使日本的大使,卒于日本。唐诗中不乏写长白山之佳作,宋词亦然。张元干的《念奴娇·题徐明叔海月吟笛图》中直写:“山拥鸡林,江澄鸭绿,四顾沧溟窄。”“明镜池开秋水净,冷浸一天空翠。”堪称定评。“鸡林”,唐时指新罗,宋后及至清末民初,渐指吉林,是由“鸡陵”、“鸡临”、“几临”、演化成“吉林”,与满语的“沿江”之意吻合。《启东录》、《鸡林旧闻录》中的“鸡林”及清末民国大量诗词中的“鸡林”所涉掌故,多为今之吉林市一带事典。陆游还在诗中直写鸭绿江:“却回射雁鸭绿江,箭飞雁起连云黑”(《出塞》);“鸭绿桑干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书事》)。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在《小圃五咏》中,第一首便是咏《人参》。辽金时代,长白山诗词形成新的高潮。王寂、赵秉文,元代刘敏中,明代朱元璋等,都有力作状写长白山。
    二是,有传世的优秀作品。隋炀帝的《纪辽东》,唐太宗的《辽城望月》,李白的《高句丽》、《送王孝廉觐省》,张元干的《念奴娇》,萧太后的《秋猎》,王寂的《渡辽》、赵秉文的《长白山行》,刘敏中的《卜算子•长白山中作》,朱元璋的《鸭绿江》,康熙的《望祀长白山》、《柳条边望月》、《松花江放船歌》等,吴兆骞的《长白山》,乾隆的《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望祭长白山》、《吉林览古杂咏》、《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等,张凤台的《赠刘建封》,刘建封的《白山纪咏》等。当代人尤其是《长白山诗词选》下卷和“关东诗阵”中写长白山景物及风土人情的精品,当可传世。《长白山诗词》是国内外公开出版的诗词刊物,是培育长白山诗词流派的重要的平台和阵地。
    三是,有独特的创作风格。长白山诗词作品的风格,向以“拙、重、大”为标志。王寂在金朝鼎盛时期,以诗词考得进士,以文章政事显称于世。其诗诸如:“按辔澄清须我辈,据鞍矍铄奈吾身”,不掩舍我其谁之志。“只凭忠信行蛮貊,岂有文章动鬼神”,毫无委曲求全之音。其诗文清刻镵露,博大疏畅,是金代“国朝文派”的代表性人物,其特征是具有“质朴贞刚”的文化气质。此论堪称定评。这一“质朴贞刚”的文化气质,到有清一代,大家林立。吴兆骞的:“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沈承瑞的“龙形蟠大野,云气撼沧溟。”“混同天一色,长白雪千堆。”“吉林三杰”翘楚成多禄的“断垒十重摇树色,大江三面走秋声。老来别有兴亡感,不向西风诉不平。”均堪称代表作。这类作品,铿锵有力,远胜依呀软语。今人张文学的“纵使八千岁,也入大荒东”,“乔岳巍巍何太白,披甲傲苍穹”,“湛湛天池清虚砚,愿将吾、砚尽俱成墨。大写意,忘情泼。”毫无酸腐气,脍炙人口。他的《水调歌头》《金缕曲》,皆以豪放著称,首首俱佳,几乎成品牌。古往今来的一大批诗人、一大批作品,均可列出一大批佳作。加之状写长白山土产、风情、史典、田园的诗、词、曲,乾隆以降,代不乏人,迄今可举东辽温瑞、边台聂德祥、窑门寇彦龙诸家、乌拉边郁忠诸家以及佟江、丸都、茂山、梅津、柳河、大东、公主岭乃至辽海、黑水等诸家例证。
艾小冬(325556678) 2016/9/3 星期六 上午 8:52:34
不难看出,从金代的“国朝文派”到清代的“白山学派”,遝至今之长白山诗词流派,一脉相承。长白山诗词流派,是从历史上的“国朝文派”“白山学派”延续而来的,还将继续发展、不断壮大、完善。    三、继雅开新是诗意长白的时代特征    培育长白山诗词流派,是个长期的任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以诗证史,未有穷期,长白山诗词流派的建设无止境。
    关于长白山诗词流派的风格,需要做很多培育、建设和研究工作。追求拙、重、大,反映长白景观、风土人情、东北民俗,应是重要方面。    2009年9月29日,中华诗词论坛张驰先生在江源诗会提出“关东诗阵现象”、“吉林诗词现象”。这应是中华诗词由复苏到复兴进程中的新生事物,是以中华诗词论坛和吉林省诗词学会共同主办的诗词网络“关东诗阵”等为平台,组织东北以及关内关心东北地区诗词文化建设的诗人,集中开展采风创作,紧紧围绕长白山诗词流派建设和以诗证史主旨,在创作中培养、提高队伍,出版诗词专集的当代中华诗词的一种创作实践活动。就其特征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长白山及其诗词和风土人情,别具特色。《长白山诗词选》是集汉以降历代诗词之大成的代表作。2007年以来至今的10年间,我们以“中华诗词论坛•关东诗阵”等网站等为平台,组织采风创作,在吉林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了大型诗词集《历代诗人咏集安》、《长白山池南撷韵》、《香远溢清》、《百年苦旅》、《江源毓秀》、《公主岭风韵》、《酒海溢香》、《戍楼浩咏》、《人民警察颂》、《法书吟鉴(诗贺)》、《李元才书法集(诗贺)》、《白山纪咏》、《雪域情怀》、《中华诗词文库•吉林诗词卷》、《纪辽东》、《当代诗人咏辉南》、《图们江放歌》、《长白山文化论丛(诗贺)》、《茂山集韵》、《辛卯开岁联唱集》、《珲春韵汇》、《延边礼赞》、《梅津汇律》、《海龙吟》、《鹤乡雅韵》、《诗情画意鹿乡行》、《韵补东荒》27部,约有诗词30000多首,其中约有10000余首是写有关长白山的诗词力作。这是长白山诗词流派的重要内容和代表作。还有7部诗集正在编辑出版中。九台、德惠、农安、白山、榆树等地,都有固定的诗词刊物和诗集出版。张岳琦、蒋力华、吴文昌、宋有才、聂德祥、邵红霞、高丰清、沈鹏云等近几年都有诗词集出版。诗词集不仅数量可观,质量亦高。诸如《耐寂轩诗存》《三花一剑集》《虎啸集》《俯仰集》《青山依旧在》《秋实集》《倚天醉流霞》《滴翠集》《云笺集萃》《侠客吟》等等,难以一一列举,均属上乘之作,真可谓硕果累累,被中华诗词论坛张驰先生称为“关东诗阵现象”、“吉林诗词现象”,被周笃文先生誉为“关东铁军”、“昭代祥瑞”、“骆驼精神”。吉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蒋力华同志对长白山诗词创作取得的这些丰硕成果,由衷高兴,指出:建设“诗域吉林”,已经初见成效。蒋力华根据张驰对“关东诗阵现象”的概括,提出应研究一下“吉林诗词现象”。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沈鹏云、黄春华、李蓉艳、赵丽萍、赵凌坤、王景珍等已撰文研究并发表。
    二有稳定的创作队伍。四平、通化、白城、延边、白山、吉林市均成立了诗词学会,九台、德惠、通化县、集安、梅河口、柳河、辉南、珲春、图们、和龙、敦化、磐石、伊通、梨树、双辽、东辽等成立了诗词学会或诗社。公主岭、东丰成为中华诗词之乡,伊通正在创建满族诗词之乡。近几年的采风表明,诗词创作有雄厚的实力。有的诗友将这种采风创作称之为“拉练”。9年“拉练”,关东诗阵是主力。以《长白山池南撷韵》为例,本书作者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198人,其中,东北三省辽宁、黑龙江、吉林98人,占49.5%。在东北三省98人中,吉林省81人,占82.7%。    今年6月18日,我应“诗词中国”之邀在人民日报人民网谈“吉林诗词现象”与“关东诗阵现象”,在诗坛引起热烈反响,有50多首诗词予以赞赏。吉林省诗词学会参与发起并率先加入诗词中国云科技联盟。三有先进的传播手段。首先是有稳定的诗词刊物。《长白山诗词》,国内外公开刊号,创刊30多年,出刊130北。
艾小冬(325556678) 2016/9/3 星期六 上午 8:52:37
依王寂《张子固奉命封册长白山回以诗送之》韵咏《辽东行部志》与《鸭江行部志》
    封册归来谁与同,千秋一脉咏神蓬。
    花随苦旅开边外,志藉歌行纪大东。
    两部绮文青玉案,半坡飞絮白头翁。  
    江山如画苍茫色,都付西流鸭水中。   
    这都是以诗证史的重要例证。还有苏东坡差一点出使高丽,朝廷议定了,不知何故未能成行,《宋史》和苏轼的传记中没有记载,《全宋诗》里有孙觉和秦观的七律,记了此事。
   (三)抓住历史机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刘建封(1865-1952)奉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应长白府张凤台、李廷玉之约,率队踏查长白山,历尽艰辛,为天池十六峰命名,探明鸭绿、松花、图们三江源流,勘分奉吉界线,著有《长白山三江源流考》、《白山穆石辨》、《长白山江岗志略》、《白山纪咏》等。1909年,刘建封以“谙练边情、勤奋耐苦之员”,奏准补“边绝要缺”,任安图第一任知县。《白山纪咏》书不见传,1998年,余录其章句于《长白山江岗志略》,辑入《长白山诗词选》。《白山纪咏》系刘建封踏查长白山途中边走边记之句,多为两句一组,未及成绝成律。兹逢刘建封踏查长白山100周年之际,余率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曹保明、周长庆、梁琴一行沿刘建封踏查路线重走一过,感慨颇多,不揣浅陋,勉为续貂,以诗证史,出版了考察纪实《百年苦旅》。就此,关东百余位诗人写了数百首诗词,以诗的形式肯定这次踏查,纪录长白山地区百年的人文掌故和历史变迁。这些诗词,均收录在《百年苦旅》中。其中,最感人者,是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张文学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有感养根斋踏查长白百余次    鸭绿流空谷,声荡碧霄中。何人崖畔凝视,华发沐金风。轻掷萧萧乌帽,独步森森古道,仰首扣苍松:卧虎平安否,孤隼可重逢?    追往事,嗟余恨,泪其濛。魂牵梦绕,又见长白染霜枫。闻说勘查踏雪,后继依然不歇,耿耿此心同。纵使八千岁,也入大荒东。    这首《水调歌头》,在关东诗阵引起热烈反响,诗友纷纷相和,几天时间,和词达30多首。    康熙十六年(1677年),派内大臣武默纳看验长白山,337年过去了,无人重走武默纳看验之路。2014年10月到2015年1月,我用108天时间,重走武默纳看验长白山之路,有5项考古新发现,最重要的是发现长白山手斧,现在,省考古所正在枫林发掘。全国诗人写108首和杨慎的《临江仙》,附在《寻访额赫讷殷》书后。    五、创立新词牌是诗意长白的突出亮点     马凯先生提出“求正容变”。周笃文先生提出“继雅开新”,深有见地。我们就此做了一些探索。新创词谱的《纪辽东》、《玉甸凉》、《一剪梅引》、《海龙吟》等,应是长白山诗词流派的标志性作品。    (一)规范《纪辽东》词谱。三年多全国28个省、市、区300多位诗人创作《纪辽东》3600多首。    (二)张文学创《玉甸凉》词体,得词200多首。2007年,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张文学先生(三狂居士)草创《玉甸凉》,当时自度一曲,因词中有“玉甸生凉”,长春女诗人吴菲建议以《玉甸凉》名之。温瑞等整理了《玉甸凉》词谱,遂得40多首《玉甸凉》作品。    (三)赵光泽自度词,张福有修改并制《一剪梅引》词谱,得佳作400多首。    (四)张福有创《海龙吟》词谱,未及两阅月,得词逾1500首。选1234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海龙吟》专集。《玉甸凉》、《纪辽东》、《一剪梅引》、《海龙吟》,共得作品5000多首,一呼百应,盛况空前,堪称“关东诗阵现象”、“吉林诗词现象”中特有的诗词现象。我们觉得,这些作品,是马凯先生提出的“求正容变”的积极探索,是周笃文先生提出的“继雅开新”的有益尝试,也是长白山诗词流派的标志性作品。这种创新意识和创作灵感,是否可以说是诗意长白的有益探索?    诗意长白,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精神或称人文精神。珲春诗人李红光概括得很好:“诗意长白,从深处说,是东北诗词史的灵魂,寄托的是东北文人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高洁雄健,这种精神是‘质朴贞刚’。这种精神值得敬仰、值得延续。”这是因为,以长白山诗词为精粹的长白山文化,本质上是创业文化。长白山文化要与时俱进,就少不了文化支撑力精神。经济落后没有地位,文化落后没有品位。我们要努力寻求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经济是基础,是文化事业的第一支撑。陆游写过:“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靠文化的力量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支撑力,既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硬实力”。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如果长期以搞笑为支撑,这是危险的。宋人张耒写过:“支撑诽笑中,久乃化而靡”的诗句,至今读来,仍发人深思。文化支撑力是生命的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培育和造就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强不息的支撑力精神。唐诗中有牛僧孺的:“地祗愁垫压,鳌足困支撑”诗句;宋词中有姚勉的:“信天生英杰,正为国计;擎天着柱,要自支撑”的词句;元曲中有汪元亨的:“梅出脱林逋,菊支撑陶令,鱼成就严陵”的曲句。这种支撑力精神,给我们以极大的鞭策。拙作《长白山文化时空框架刍议小记》中有:“奥壤不咸名大东,支撑引领构时空”;《题西尖山》中有:“借得脊梁堪效国,寒风凛冽自支撑”;《柞颂》中有:“地老云飞擎著柱,天倾壑陷敢支撑”;《边台文化价值取向初探》中有:“随风摇摆难成梦,靠自支撑可柱天”的诗句;拙作《纪辽东·松花砚重新面世缅怀宋振庭先生》中有:“和璧重光谁抱璞,效石自支撑”;《纪辽东·和蒋力华《长白山文化史韵》》中有:“靠自支撑嗟搞笑,驿路品秋笳”的词句。蒋力华的《西江月·为养根斋179次考察长白山点赞》中有:“白发山中飘雪,崎岖健足支撑”的词句。时代虽不同,但这种崇尚自重自强、自力自撑的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有了这种文化支撑力或称精神支撑力,就会产生人间奇迹。李克谦先生拚尽毕生之力寻找《一剪梅》作者和完璧,就是力证。这不正是诗意长白的灵魂吗?《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不咸是大泽。诗意长白的支撑力精神,是真正的洪荒之力!    诗意长白所面对的,是长白山诗词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诗意长白的昨天,应是刘建封所咏:“走过大荒三百里,居然此处有桃源。”    诗意长白的今天,许是鄙人所咏:“浪花不废难淘尽,始信东陲有奥文。”    诗意长白的明天,或是沈兆禔所咏:“莫谓鸡林少竹枝,才人塞上补新词。”    墨西哥人马里奥·谢赫楠有名言:“我们终于有机会面对神秘的过去,仿佛是进入梦一样的境界,一片需要我们去发掘、诠释、赞美和加以保护的活化石。”    阿根廷女诗人阿斯芳娜·斯托尔妮有名言:“我感到,陌生人,在你的存在里,我被延长。”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有名言:“没有诗的未来是不值得期待的。”    昨天是神秘的。今天是需要很好把握的。明天是值得期待的。让我们在不懈努力的同时,共同期待吧!    时间有限,意犹未尽,续以《诗意长白浅说》补韵:    诗意随风入小秋,兼天夜雨降无休。    深思原未忘杨广,浅说安能负陆游。    开大泽推流派远,辑雄文鉴老夫愁。    沧桑满目山川懂,向陌生人布兆谋。    请大家指正。


张福有,研究员,别署养根斋,曾任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白山市委副书记兼政协主席,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厅长级)兼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政协常委等职,现为吉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吉林省诗词学会会长、《长白山诗词》主编。著有(含合著、主编)《养根斋诗词选》、《张福有诗词选》、《诗词曲律说解》、《长白山诗词史话》等40多部,有30多项考古新发现,填补空白,改写误说,向党中央主要领导建议修改了《辞海》的个别错误词条,精心培育长白山诗词流派,为挖掘、繁荣长白山文化做出开拓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主题

8947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山水摇篮特邀评论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97
贡献
10500
金钱
1423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4 0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资料!
已初读,为之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