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29|回复: 54

怎么理解“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这句话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31 13: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8-31 13:37 编辑

怎么理解“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争论如下:

针叶林:沈约时期就有了凡上去入皆算仄声的概念
在“调声”中,“上去入”是作为一个整体(即仄声)词组来对待的:
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双换头诗。)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上去入代表平之外的三仄声,无论是一个字还是两字,无论是否同某一仄声,皆不算换头。
二、在“二十八种病”论述说明中,所举病犯的诗例,无论上去入哪种仄声,皆算同声:
第一,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平头诗… 又诗曰:“…
树表【上声】看猿挂,
林侧【入声】望熊驰。”
------ 犯“同声”平头病。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
紫殿【去声】秋风日【入声】,
瞳陇【上声】引夕照【去声】,
晻暧【去声】映容质【入声】。”
徐步【去声】金门出【入声】。”
--------皆算同声犯蜂腰病例。
即“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指不论是那种仄声皆是蜂腰病。
第十,火灭病,谓第二与第七之犯也。即假作《闺怨》诗曰:
尘暗【去声】离后镜,
带永【上声】别前腰。
-------算同声犯火灭。
虽然这些诗例是沈约以后的,但因空海只是解释沈约八病,对此唐代学者并无异议。元兢所补正的内容也与此无关。可见,在沈约时期就有了凡上去入皆算仄声的概念。

北山钓者说:
王利器校《文镜秘府论》附录有日本关于省试诗声病讨论,明确标明蜂腰是同去,同入,同上,而不是同仄。 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 ...三四两句是多余的,有释曰,只标注平声,说明针对的是一二句。这是肯定的,你下载个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pdf看看,有注释。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31 12:03
你这个问题属于三羊老金级别的,都是挑战权威,三羊挑战王力,老金挑战空海,你挑战王利器,不是我这个小小级别人能回答了的。...

            针叶林:不要这样说话。王利器以及卢盛江对这个问题都没有肯定回答。王利器的观点是含糊其词的,是作为一个问题存疑的。请看:

【平头诗曰:“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又诗曰:“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枝聚还散,吹杨凝且灭。”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
-------王利器:“这三个诗例,诗例二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表侧均仄声,以平仄论,则犯平头。以四声论,则不犯平头。”
-------王利器:“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则可能上去入同为仄声,仄声之内尚有上去入三声作为回旋的余地,可能认为同仄声可以,比如认为上升对去声,去声对入声,但同上声或同去声或同入声则不可。但不管怎样,比起前人所说的首二字均不得同声,要求更为宽泛。

--------这明显是个存疑的问题,怎么不可探讨?一探讨怎么成了“三羊老金级别?”你是什么级别?你是王利器级别?王利器只是“可能”----也没肯定呀?

可见关键是:怎么理解“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这句话?
若是指“同上,同去,同入即病”,则可以写成“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即病”,省略了两个“同”字,古时无标点符号,顿号也无。这都可以理解。
但原话有“一字”何意?若是上面的意思,这两字岂非多余?
故“一字”的意思应该是:
若第一句的第二字为某个仄声字,则第二句第二字只要有上去入之一字,无论是否与前句第二字同上同去同入即病。


-------假设和可能,说明存疑。探讨是允许的。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3: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和权威并未解决全部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3: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本身就是一个与四声八病论有矛盾的诗体。永明诗人皆讲四声八病,但无一人遵守。

点评

永明体本身就是一个与四声八病论有矛盾的诗体。永明诗人皆讲四声八病,但无一人遵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 0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3: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告这里的版主:真理不怕辩,也不用拿权威吓人。像金筑子写诗谩骂拿删帖警告吓唬人是没用的。你最多不过是禁言,不在你处发言也不能代表真理在你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1
贡献
2
金钱
3
发表于 2016-8-31 14:2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此观点有赞也有疑!赞之,所言指诗句病态亦很在理。疑也,从目前来看此论尚不能作为评判诗之主流方向。

点评

这位诗友尚未明白此问题来龙去脉。现在无人再以八病评诗,因为四声八病论已经成为历史。但现在有人对律诗的诗词格律有异议。他们否定王力的诗词格律论述,另搞一套。比如有位三羊先生说应该用唐初元兢的理论检验唐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31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岳, 发表于 2016-8-31 14:21
对此观点有赞也有疑!赞之,所言指诗句病态亦很在理。疑也,从目前来看此论尚不能作为评判诗之主流方向。 ...

这位诗友尚未明白此问题来龙去脉。现在无人再以八病评诗,因为四声八病论已经成为历史。但现在有人对律诗的诗词格律有异议。他们否定王力的诗词格律论述,另搞一套。比如有位三羊先生说应该用唐初元兢的理论检验唐诗是否合律,这律是“八病中的”“蜂腰,即二五不同声”。现在讨论的就是当时什么叫“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8-31 14:4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以其诗中央有病。诗曰;“拨棹金陵渚,遵流背城阙,浪蹙飞船影,山挂垂轮月。”又云:“陟野看阳春,登楼望初节,绿池始沾裳,弱兰未央结。释云:取其两字间似鹤膝,若上句第五“渚”字是上声,则第三句末“影”字不得复用上声,此即犯鹤膝。

可以参看这段。

点评

《咏竹火笼诗》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1,结根终南下【去】。防露复披云。 3,虽为九华扇【去】。聊可涤炎氛。鹤膝 5,安能偶狐白【入】。鹤夘织成文。? 7,覆持鸳鸯被【去】。百和吐氛氲。? 9,忽为纤手用【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31 16:56
第十,火灭病,谓第二与第七之犯也。即假作《闺怨》诗曰:“尘暗离后镜,带永别前腰。” ----怎么解释暗【去】永【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31 16:09
这不能解释入韵式仄韵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31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31 15: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31 14:46
第四,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以其诗中央有病。诗 ...

这不能解释入韵式仄韵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6: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8-31 16:2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31 14:46
第四,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以其诗中央有病。诗 ...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殿【去】秋风日【入】陇【上】引夕照【去】,晻暧【去】映容质【入】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步【去】金门出【入】,言寻上苑春。
第十,火灭病,谓第二与第七之犯也。即假作《闺怨》诗曰:“尘暗【去】离后镜,带永【上】别前腰。”

----------这些红字怎么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6: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8-31 17:0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31 14:46
第四,鹤膝。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以其诗中央有病。诗 ...

《咏竹火笼诗》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1,结根终南下【去】。防露复披云【平】。
3,虽为九华扇【去】。聊可涤炎氛
【平】。鹤膝
5,安能偶狐白【入】。鹤夘织成文
【平】。?
7,覆持鸳鸯被【去】。百和吐氛氲
【平】。?
9,忽为纤手用【去】。岁暮待罗裙
【平】。鹤膝

《留真人东山还诗》年代:南北朝 作者: 沈约

1连峯竟无已【上】。积翠远微微【平】
3寥戾野风急【入】。芸黄秋草腓【平】。?
5我来岁云暮【去】。于此怅怀归【平】。?
7霜雪方共下【去】。宁止露沾衣【平】。鹤膝
9待余两岐秀【去】。去去掩柴扉【平】。鹤膝

----说明永明体根本不讲什么鹤膝,只讲平仄(即三仄声通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韵随手几首:
《怀旧诗 伤王谌》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长史体闲任【去】。坦荡无外求。
持身非诡遇【去】。应物有虚舟。鹤膝
心从朋好尽【上】。形为欢宴留。
欢宴未终毕【入】。零落委山丘。
23《怀旧诗 伤王融》
元长秉奇调【去】。弱冠慕前踪。
眷言怀祖武【上】。一篑望成峯。
途艰行易跌【入】。命舛志难逢。
折风落迅羽【上】。流恨满青松。
24《怀旧诗 伤庾杲之》
右率馥时誉【去】。秀出冠朋僚。
耸兹千仞气【去】。振此百寻条。鹤膝
藴藉含文雅【上】。散朗溢风飚。
楸槚今已合【入】。容范尚昭昭。
25《怨歌行》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时屯宁易犯【上】。俗险信难羣。
坎坛元淑赋【去】。顿挫敬通文。
遽沦班姬宠【上】。夙窆贾生坟。
短俗同如此【上】。长叹何足云。鹤膝
26《携手曲》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舍辔下雕辂【去】。更衣奉玉床。
斜簪映秋水【上】。开镜比春妆。
所畏红颜促【入】。君恩不可长。
鵁冠且容裔【去】。岂吝桂枝亡。

------这些诗足以证明三仄声随意通用,不讲是否同上同去同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7: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观沈约谢朓王融等永明体作品,皆是平仄分明,但三仄声运用并不分明。故可证八病三仄声同声实际是未分通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帖子

2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11
贡献
87
金钱
99
发表于 2016-8-31 19:2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三羊 于 2016-8-31 19:27 编辑

魏定州刺史甄思伯,一代伟人,以为沈氏《四声谱》不依古典,妄自穿凿,乃取沈君少时文咏犯声处以诘难之。
针叶林实乃当代刺史甄思伯。

点评

又换只羊来上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31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帖子

2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11
贡献
87
金钱
99
发表于 2016-8-31 19: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沈约时期就有了凡上去入皆算仄声的概念》
一、在“调声”中,“上去入”是作为一个整体(即仄声)词组来对待的:
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元兢的理论,如何起前成为沈约时期?

点评

元兢时代距沈约时代不算远,最有资格解释沈约的原意。他只是作了些解释和修正,不会曲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31 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31 19:24
魏定州刺史甄思伯,一代伟人,以为沈氏《四声谱》不依古典,妄自穿凿,乃取沈君少时文咏犯声处以诘难之。
...

又换只羊来上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31 19:32
针叶林:《沈约时期就有了凡上去入皆算仄声的概念》
一、在“调声”中,“上去入”是作为一个整体(即仄声 ...

元兢时代距沈约时代不算远,最有资格解释沈约的原意。他只是作了些解释和修正,不会曲解。

点评

主题 437 帖子 15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58 点 贡献435 次 金钱525 枚 收听TA 发消息 16#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04 | 只看该作者 小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31 19:32 针叶林:《沈约时期就有了凡上去入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 0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发表于 2016-8-31 2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扯曾经,八成病不轻。
开坛论拗救,转眼犯孤平。
枉费舌间唾,空谈纸上兵。
者般风雅客,只配证无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骂曾经,分明病不轻。
摇头晕拗救,转眼犯孤平。
吟者舌间唾,巫婆爪上兵。
者般捣乱客,只配刻鲸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37

帖子

13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330
金钱
486
发表于 2016-8-31 2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8-31 20:35
一味骂曾经,分明病不轻。
摇头晕拗救,转眼犯孤平。
吟者舌间唾,巫婆爪上兵。

呵呵,这皮扒得也太力巴了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 08:4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
紫殿【去声】秋风日【入声】,
瞳陇【上声】引夕照【去声】,
晻暧【去声】映容质【入声】。”
徐步【去声】金门出【入声】。”
--------皆算同声犯蜂腰病例。.

这是两首诗例,每首只有一句犯蜂腰。第一首是南朝 虞炎的《咏帘诗》
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
曈昽孔光晖,晻暧映容质。
清露依檐垂,蛸丝当户密;
褰开谁共临,掩晦独如失。

犯蜂腰的是青轩明月时。

点评

每首只有一句犯蜂腰 --------谁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 08:5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9-1 09:01 编辑

诗例判读可能存在分歧,让我们.仔细看一下原文:
第一,平头。
……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
……释曰:上句第一、二两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两字不得复用平声,为用同二句之首,即犯为病。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点评

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皆尔:谓“上去入”作为仄声皆如一平声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 10:4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 08:49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
紫 ...

每首只有一句犯蜂腰(北山)
--------谁规定的?
(元兢)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若按此说,则这首例诗“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曈昽孔光晖,晻暧映容质”没有蜂腰。因“平声非病”,此诗例不白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0: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 08:56
诗例判读可能存在分歧,让我们.仔细看一下原文:
第一,平头。
……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

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皆尔:谓“上去入”作为仄声皆如一平声耳!

点评

文中并未明确说上去入是一类,根据文意,先举平声犯平头的例子,接着说“余三声皆尔”,意思是上,去,入都和平声例子一样。根据后文鹤膝的解释,上声与上声才算犯鹤膝。而不是上声与去入犯鹤膝。 你再仔细玩味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 10:4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 10:32
余三声皆尔,不可不避。三声者,谓上去入也。
-------皆尔:谓“上去入”作为仄声皆如一平声耳! ...

文中并未明确说上去入是一类,根据文意,先举平声犯平头的例子,接着说“余三声皆尔”,意思是上,去,入都和平声例子一样。根据后文鹤膝的解释,上声与上声才算犯鹤膝。而不是上声与去入犯鹤膝。

你再仔细玩味一下文意,王利器的解释我没看到,不过读原文应能体会。

点评

王的文章是严谨的论文,不是诗可以“玩味”。你要认真读,别和三羊一样,加人个人主观想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0:50
王利器说是“可能”(见前),哪里肯定同去同上同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0: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 11:2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 10:45
文中并未明确说上去入是一类,根据文意,先举平声犯平头的例子,接着说“余三声皆尔”,意思是上,去,入 ...

王利器说是“可能”(见前):
王利器:


“这三个诗例,诗例二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表侧均仄声,以平仄论,则犯平头。以四声论,则不犯平头。”

王利器:


“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则可能上去入同为仄声,仄声之内尚有上去入三声作为回旋的余地,可能认为同仄声可以,比如认为上升对去声,去声对入声,但同上声或同去声或同入声则不可。但不管怎样,比起前人所说的首二字均不得同声,要求更为宽泛。


------这是一字不差的引用王利器原文。哪里肯定同去同上同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0: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 10:5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 10:45
文中并未明确说上去入是一类,根据文意,先举平声犯平头的例子,接着说“余三声皆尔”,意思是上,去,入 ...
你再仔细玩味一下文意,王利器的解释我没看到,不过读原文应能体会。(北山)
---------------证明你走马观花。王的文章是严谨的论文,不是诗可以“玩味”。你要认真读,别和三羊一样,先入为主,加人个人主观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 11:30 编辑

请北山再审读“蜂腰”原文,特别注意: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无分平仄。

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
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
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或(元兢)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元兢认为二五同平非病,为一进步。

刘(善经)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

------沈约原意不分平仄,二五同声即病。

(刘滔)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入声】南食稻【去声】,春日【入声】复北翔【平声】”是也。”

---------请问北山:这诗例蜂腰在何处?显然指首句。

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
---------  平声“参彼三声,殆为大半”,即谓平声占一大半,其余三声(即仄声)不到一半,这就是分为平仄的原始理由之一。





点评

(刘滔)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入声】南食稻【去声】,春日【入声】复北翔【平声】”是也。”---------请问北山:这诗例蜂腰在何处?显然指首句。 你看的那本书?能不能把全文录出?这个是蜂腰例子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 11:2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 11:05
请北山再审读“蜂腰”原文,特别注意: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

(刘滔)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入声】南食稻【去声】,春日【入声】复北翔【平声】”是也。”---------请问北山:这诗例蜂腰在何处?显然指首句。


你看的那本书?能不能把全文录出?这个是蜂腰例子吗?

点评

你转载的“文镜秘府论”,可见你自己都没认真读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1: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 11:3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 11:29
(刘滔)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入声】南食稻【去声】,春日【入声】复北翔【平声】”是也。”-- ...

你转载的“文镜秘府论”,可见你自己都没认真读过~~~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释曰:凡句五言之中,而论蜂腰,则初腰事须急避之。复是剧病。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
  或曰:非为病;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乎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稻,春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


点评

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 看明白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9-1 11:3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 11:32
你转载的“文镜秘府论”,可见你自己都没认真读过~~~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 ...

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

看明白了吗?

点评

这是第一意也。刘滔意思对于二五同声(仄)的蜂腰句若二四同声(仄)比蜂腰病更甚!无本例怎么比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 1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