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5

《元明曲谱新编》第七篇 方法 1﹒区别 1)概念

[复制链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8-25 16: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豫章台(涂键) 于 2016-8-25 23:13 编辑

《元明曲谱新编》第七篇 方法 1﹒区别1)概念  2)宫调  3)衬字 4)音韵5)音律 6)修辞7)语言8)风格
我认为,要写好曲,首先必须区别什么是诗、什么是词、什么是曲。有一些人看起来很懂曲,谈起曲来滔滔不绝,实际上连什么是诗、什么是词、什么是曲都分不清,还写什么曲呢?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动的是近体诗的脑子,穿的是元北曲的鞋子(指用得是中原音韵),走的却是唐宋词的路子——一句话三不像。为了阐明我的观点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    概念
纵观中国诗歌史,是一部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发展史;纵观中国诗歌史,
也是一部齐言诗歌与杂言诗歌同步发展史。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概念:写诗、吟诗、唱诗、声诗、弹诗。比如,我们写了我们自己认为的一首诗,那是什么呢?那只不过是案头文字。当我们高声吟诵这案头文字时,我认为这才是诗。当我们歌之或者唱之时,我认为这就是歌。当我们不仅仅歌之或者唱之,而且有音乐伴奏时,我认为这就是声诗,也可以说是曲。当我们只用乐器弹奏这首标有宫商角徵羽符号,并标明宫调的诗时,我认为这就叫弹诗,或者叫弹曲,或者叫奏曲。当我们不光只用乐器弹奏这首标有宫商角徵羽符号,并标明宫调的诗时,再加上人们舞之蹈之时,再加上科白时,那么这就是最原始的戏曲。
我们学过中国通史的,就应该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满以为“焚书坑儒”便可以永远统治中国,当然《诗经》、《楚辞》也在其中。再加上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宫,秦始皇保留的唯一的《诗经》、《楚辞》恐怕也被项羽这一把火烧掉了。那么《诗经》、《楚辞》为什么我们又能够读到呢?我想,恐怕跟读书人没有杀尽,他们能够背得出有关。
2)    宫调
作曲,在标题上标不标明宫调,我认为是懂不懂曲的一个分水岭。什么是
宫调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古代的音符,即五音——宫商角徵羽。谈起五音,我不得不多说几句。我们知道古代的有关“五”的内容的概念纷纭错综,主要有: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事:貌、言、视、听、思;
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
五味:酸、苦、咸、辛、甘;
五方:东、西、南、北、中;
五虫:毛、介、鳞、羽、倮;
五祀:井、灶、行、户、中溜;
五谷:黍、稷、稻、麦、菽;
五蓄:马、牛、羊、犬、豕;
五藏:心、肝、肺、脾、肾;
五帝:太嗥、炎帝、黄帝、少昊、颛项;
五神: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
五岳:泰山、衡山、恒山、华山、嵩山;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五谷:稻、黍、稷、麦、菽;
还有如五指、五官、五更、五虚、五刑、五性、五香、五星、五辛、五通、五水、五湖、五石、五圣、五事、五色、五软、五瑞、五戎、五情、五木、五马、五光、五鬼、五福、五戒、五奇、五际、五金、五禁、五京、五季、五常、五体等等。
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再加两变,便是西方的音符相当于1、2、3、4、5、6、7。《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篇,有如下记载: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徵声的变音),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这段话告诉我们,楚辞的唱法已经传到了燕国;还告诉我们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变徵之声。
何为宫调呢?古人把五音或五声与六律并举。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六吕。合称律吕。古书上的六律通常包括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说的。十二律从低音到高音排列如下:
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古代用黄钟所定的宫音,叫做黄钟宫;用大吕所定的宫音叫大吕宫。宫音一定,其他那几个律也就定了。如:
黄钟宫
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宫                 商             角                         徵               羽
大吕宫
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宫              商                角                        徵              羽
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无论六十调或八十四调,都只是理论上有这样多的可能组合,在实际音乐中不见得全部用到。例如隋唐燕乐只用二十八宫调,南宋词曲音乐只用七宫十二调,元代北曲只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用五宫八调。宋金元以来南北曲使用的宫调约为“六宫十一调”。“六宫”为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道宫,“十一调”为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调、角调、越调、双调、宫调。元(北)曲常用的宫调为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大石、商调、越调、双调,即是所谓“北九宫”。
古人认为,无论是可唱之诗、还是可唱之词、还是可唱之曲,都有两个谱,一是音乐谱,即宫调谱,一是文字谱。诗经、楚辞、乐府、曲子词、元散曲音乐谱皆已失传,而散曲的音乐谱得以保存,恐怕与戏曲,特别是昆曲有关。所以曲子词必须标明词牌,而元曲则除了要必须标明曲牌外,还要标明宫调,以和曲子词相区别。
3)    衬字
我曾经说过,衬字是区别词与曲的重要尺度之一。什么是衬字呢?我们大家都听过江西的民歌《十送红军》吧,其第一段这样唱道:
一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 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 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 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 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 介支个再回山。
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样唱道:
山丹丹开花哟 红艳艳 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千家万户 哎咳哎咳哟 把门开 哎咳哎咳哟……
像加粗部分不就是衬字吗?如果去掉衬字,那还有江西民歌、陕西民歌味吗?
有一位江苏籍的散曲功勋留言,周德清《中原音韵》言“有文章者谓之乐府”,其“造语”须是“格调高、音律好、衬字无、平仄稳”。如果元曲真正如周德清所希望的那样走向律化,实现文体的规范性: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合平仄,那么“元曲”与“宋词”还有多大的差别呢?无论是王力的《古代汉语》还是吴梅的《顾曲麈谈》都指出元曲的衬字特色,就是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己也承认“元曲有字句的增损”格。有一些人读书往往断章取义,如说什么任纳的《元曲三百首》没有标明宫调,我在儿女家在整理我的书时,一看任纳的《元曲三百首》注解上不是标明了宫调吗?有那么一个人读《古今词话》书时说,【双调·骤雨打新荷】是词,我家里就有《古今词话》,翻开一看,在谈到【双调·骤雨打新荷】时特别说明是曲。再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既话了可唱之“诗”,也话了可唱之“词”,也话了可唱之“曲”,还话了可演唱之“杂剧”。杂剧总不能说是唐宋词吧!
虽然,本流行于市井的、“格律加自由”的曲,因为文人的参与,很快走向律化,向词靠拢,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小令和带过曲。但事实上,今人所看到的绝大多数“元曲”,特别是其中的套曲(包括散套和剧套),仍大多是漫漶无定的。这便在人们的头脑中制造了这样一种印象:“词”、“曲”有别,“宋词”与“元曲”有别。而且,由于套曲、特别是用于元杂剧中的剧套,在文字的数量上远过于小令和带过曲,所以自晚明直至晚清的王国维、再至今日,一般文籍中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其主要指义实为元杂剧中使用的套数,故明人臧懋循编辑元人杂剧百种而径称为《元曲选》。
4)    音韵
无论是诗也好,还是词也好,它们用韵与元北曲是不同的。诗、词用得是中古时的正统的韵书——汉族的官韵——隋代《切韵》系列韵书。而元北曲用得是辽、金、元时的官韵——《中原音韵》系列,对于汉族来说辽、金、元时《中原音韵》是方言,南曲用得则是南方的方言。如南昌的采茶戏、临川的宜黄戏、湖北的黄梅戏、江苏的昆山戏等等。如果说元代是北曲的光辉,那么明代则是南曲的光辉。元曲属于无入声韵系列,而南曲则是有入声韵系列。
5)    音律
从音律学的角度来说,先秦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是三声交替产生音乐美,即入声、阳声、阴声。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四声的交替产生音乐美,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唐代近体诗是两声的交替产生音乐美,即平声与仄声。宋词又由原来的平声与仄声的交替渐渐向四声的交替产生音乐美转化,特别是那一些懂音乐的文人们,其杰出代表如北宋的晏殊父子、柳永、秦观特别是周邦彦、李清照,南宋则为姜夔、吴文英等。而苏轼、辛弃疾则更重视曲子词的文学性。所以李清照曾批评苏轼不那么懂词。有人打抱不平,说是苏轼懂音乐,还不懂词?但他们没有想到:“懂音乐”是一回事,能撰曲则是另一回事。苏轼的确做了很多音乐工作,比如考证古乐,撰写琴歌,审订格律,歌咏笙箫磬笛,研究《阳关曲》之迭与不迭等等。其实,他钻研的都是书斋“音乐”;这种音乐同周邦彦、李清照提倡的“曲”,同流行宋代的歌曲有很大距离。宋词之所以能与唐诗并驾齐驱,和它的以古为新的创造性密不可分。而元北曲在音律上的创新便是一“去”声对其他四声的交替产生音乐美。那四声呢?即平声阴、平声阳、上声、入声。有那么一位江苏籍的散曲功勋,他与我争论说是《【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是曲子词而不是元北曲,他似乎得意洋洋的说,你看在中华诗词论坛散曲网站我是功勋,在中华诗词学会散工委网站我是顾问或者版主,你是吗?我看过他两首散曲,两篇文章,心里摇摇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呀,要不是影响我堂堂中华大陆的名声,我根本就不会跟他去讨论什么曲呀词呀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他不仅仅是词曲不分,而且中外不分、上去不分、阴阳不分、古今不分,字词不分。下面我就标出《【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上篇是如何构建音律美的: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
入去阴阳,去阳阳上入,阴去阳阴。上阳阴去,阴去阴阴阳。上去阳阳去上
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上阴上阳阳阴去。去上平,阴阴去上,上去阴阳
【涂案】不难看出:第一当处理“仄仄”时,元好问尽可能的避免了“上上”、“去去”的重复。第二无论是三字句、还是四字句、还是五字句、还是六字句、还是七字句都有“去”声字,从而构建元北曲的音律美。第三尾句四字则四声交替,完全符合周德清《中原音韵》提出的重尾句的最佳标准。可是我们的散曲功勋所作曲作则是“平平上上上平平”,这还是三推四推飘红的散曲佳作,这位散曲功勋恐怕连曲谱读不懂,我提了个不同意见,还说是四连上,五连上也可以。试问“四连上”,“五连上”还是律句吗?
    顺便说一句,我在景德镇散曲社成立大会上不点名的公开了我与这位赫赫有名的江苏籍中华诗词论坛散曲网站散曲功勋,中华诗词学会散工委网站散曲顾问或者版主分歧,我一边说,一边提示曲友们看王力《古代汉语》某某页,某某页,某某页,指出他如何词曲不分、中外不分、上去不分、阴阳不分、古今不分,字词不分的。好在这一些曲友大多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也有音乐系的。听说这位散曲功勋五批五音,不少都摇摇头,连“宫商角徵羽”都不知道,还是散曲功勋!
6)    修辞
散曲最为突出的修辞手法便是对偶。
7)    语言
散曲最为突出的语言特色便是叠字、叠词、复合叠词、叠词组、叠句的运用。
8)    风格
曲在风格特色上和诗、词不同,如果说诗庄词媚的话,那么词雅曲俗。明代王骥德《曲律》卷四云:
    诗与词,不得以谐语方言入,而曲则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纵横出入,无之而无不可也。
清代李渔《李笠翁一家言·窥词管见》说:
如闺人口中之自呼为妾,呼婿为郎,此可词可曲之称也。若稍异其文而自呼为奴家,呼夫婿为夫君,则止宜在曲,断断不可混用于词矣。如称彼此二处为这厢、那厢,此可词可曲之文也。若略换一字为这里、那里,亦止宜在曲,断断不可混用于词矣。
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曰:
(元曲)与诗词各别,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
为了进一步说明我的观点,特举元代中原地区部分方言如下:
一彪,一队人马,一群人。亦作“一飚”、“一标”、“一丢”。睢景臣【般涉调
. 哨遍】《高祖还乡》套数:
见一飚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发,(1) 一起(2)更加(3)索性(4)一心一意。如《救风尘》第三折:
打一棒快毬子,你捨得 宋引章 ,我一发嫁你。
一地 (1) 一味,总是。如刘时中【双调·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数:
有一等逞雄心屠户贪微利,咽馋涎豪客思佳味.一地把性命亏图,百般地把刑法凌迟。
亦作“一地里”、“一地的”。(2)到处。亦作“一地的”、“一地里”。 如刘时中【新水令】《代马诉冤》套:
一地里快蹿轻踮,乱走胡奔,紧先行木识尊卑。
(3)亦指一味。如《张生煮海》第三折:
一地里受煎熬,满海内空劳攘,兀的不慌杀了海上龙王。
一答,一处,一块。亦作“一搭”、“一搭儿”、“一搭里”、“一答儿”、“一答
里”。《梧桐雨》第二折:
沉香亭衅晚凉多,把一搭儿亲自拣、拣。
一壁,一边,一面。《薛仁贵》第三折:
这一壁那一壁,怎生逃避,好着我磕扑的在马前跪膝。
亦作“一壁儿”、“一壁厢”、“一壁相”。
一会 (1)特指某时。如《汉宫秋》第三折:
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
亦作“一会儿”。(2) 一下,指很短的时间。如《汉宫秋》第二折:
我且向妆台边梳妆一会.收拾整齐,只怕驾来好伏侍。
一抄,一撮。如《李逵负荆》第一折:
兀那王林,有酒么?不则这般白吃你的,与你一抄碎金子,与你做酒钱。
一操,即对打一回。武术行家称两人对打为“操”,《燕青博鱼》第一折:
你和他打了这一操,他如今不来寻你,就是你的造化了。
一投(1) 一等到,及至。亦作“一头地”、“一投的”。如《汉宫秋》第二折:
我虽是见宰相.似文王施礼;一头地离明妃,早宋玉悲秋。
再如《任风子》第三折:
一投匆匆月出东,却早厌厌日落西。
(2)一面……一面。
一弄  (1) 亦作“一弄儿”, 一派,一切,所有的,到处。 (2)奏一次音乐,古人奏乐叫弄。如《西
厢记》第二本第四折:
别恨离愁,变成一弄,张生呵!越叫人知重。
如王大学士【点绛唇】套:
百姓每讴歌鼓腹,一弄儿笑语喧哗。
一刬,亦作“一刬的”、“ 一刬地”。(1) 一派。(2) 一概。(3) 一味。如《陈州
粜米》第三折:
全不管穷百姓受熬煎,一刬的在青楼缠恋。
一坨, 一块,一处、一堆。亦作一坨儿”、“一陀儿”。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数:
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
再如贯云石【粉蝶儿(北)】《西湖十景》套:
密匝匝那一坨,疏刺刺这几窝。
一味,一向.总是。《汉宫秋》楔子:
困我百般巧诈.一味谄谀,哄的皇帝老头儿十分欢喜,言听计从。
一径 (1) -心一意。《望江亭》第三折:
媳妇孝顺的心肠,将着这尾金色鲤鱼.一径的来献新。
(2) 一直。《看钱奴》第二折:
小生是个穷秀才,……身上无衣.肚里无食.一径的来这里避一避儿。
一陌,一沓百文的纸钱。“陌”,通“佰”,即“百”。亦作“一佰儿”。《窦娥
冤》第三折:
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一架,亦作“架子”。一套。《救风尘》第一折:
那周舍穿着一架子衣服,可也堪基哩!
一统 ,亦作“一通”。一座。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
立一统碑碣字数行,将德政因由都载上。
一起 (1)案件一宗。(2)一批,一班。《窦娥冤》第四折:
再看几宗文卷:一起犯人窦娥,药死公公。
一射 ,亦作一箭”。“一射地”。一箭射程的距离(约百余步)。《望江亭》第三折:
则你那金牌势剑身傍列,见官人远离一射。
一向,指许久,多时,一段时间。如范居中【金殿喜重重(南)】《秋思》:
误我一向,到此时方知是谎。
一和,一会,一回,一番。如《黄粱梦》第四折:
睡朦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
一带,指一片,一大片。如王大学士【点绛唇】套:
小桥流水人家,一带山如画。
再如卢挚【殿前欢】:
谁人共,一带青山送。
一竟,指竟然。郑光祖【蟾宫曲】:
弓剑萧萧,一竟人烟霞。
一捻,一握、一把,形容纤小、微细、些少。尚仲贤《王魁负桂英》杂剧残曲:
我一捻儿年纪,耽阁了我身奇。
《西厢记》第一本笫三折:
看他容分一捻,体露半襟。亦作“一搦”。
一递,交替。亦作“一递里”。《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 一递一声长吁气。
再如《救风尘》第三折:
等你来时,我拿一把刀子,你拿一把刀子,和你一递里一刀子戳哩。”
一攒,指一丛,一群。无名氏【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锦一攒,绣一堆,在秋千下。
一着,原指下棋时走一步,引伸为计策、方式。刘时中【双调·殿前欢】《道情》:醉时拍手随腔和,一曲狂歌,除渔樵那两个,无灾祸,此一着谁参破?
一划的,亦作“一划”,指一味,总是。如《陈州粜米》第三折:
只今个贼仓官享富贵,全不管穷百姓受熬煎,一划的在青楼缠恋。
一到处,指处处,各处。如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套: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一星星,指一点点,一件件。如王实甫【集贤宾】《退隐》:
偶乘闲细将玄奥剖,把至理一星星参透,却原来括乾坤物我总浮沤。
再如《拜月亭》第三折:
我一星星的都索从头儿说。
一哄地,一片喧闹。如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套: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一迷里,亦作“一谜里”、“一昧地”一味地,单纯地。如刘时中【新水令】《代马诉冤》套:
一快蹿轻踮,乱走胡奔,紧先行不识尊卑。
一壁厢,亦作“一壁”。一边,一面。如贯云石【粉蝶儿(北)】《西湖十景》套:
一壁厢嵌平堤,连绿野,端的有亭台百座。
一丝好气,指一点点活气。极言气息微弱。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
抱子携男扶筇杖,旭赢伛偻如虾样,一丝好气沿途创,阁泪汪汪。
还有一字王 ,用一个字作为封号的王。如“齐王”、“吴王”等。一肚皮 ,犹言满腹。一周遭,指周围。亦作“一遭”、“一周回”。 一勇性,指一时冲动。亦作“一涌性”。一谜里犹言一味地。亦作“一迷”、“一谜的”、“一觅的”、“一昧地”。一丝两气,指有气无力。亦作“一丝发气”、“一丝好气”。一地胡拿,一味地胡作非为。一房一卧,指全套家具。亦作“房卧”。一班一辈,指同一班辈的。一家一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亦指一个家庭。一犁两坝,指各种农具。引伸为“务
农”。一遭一运指交好运。等等。以上这一些元代中原的方言,再加上少数民族以及国外的一些新的双音节的词汇的运用,这一些对于元代的南人来说不入诗与词,认为俗气,但是对于北人(即汉人)来说却是本色,并为元代中原地区的群众与统治者所欣赏。

2

主题

35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59
贡献
3015
金钱
5860
发表于 2016-8-25 21: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涂老师之曲论向曲之美学领域开拓,飞跃。侃石顿首

点评

您是我认识的老朋友吗?向您学习,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5 23:14
三山侃侃堂主人   左海淡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3: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侃石 发表于 2016-8-25 21:46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涂老师之曲论向曲之美学领域开拓,飞跃。侃石顿首 ...

您是我认识的老朋友吗?向您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6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5235
贡献
35231
金钱
43600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8-26 03: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好论,老师辛苦,敬茶,问好!

点评

周末愉快,遥握,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2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中华玉律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884
贡献
11403
金钱
1644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21: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文竹 发表于 2016-8-26 03:08
赏学好论,老师辛苦,敬茶,问好!

周末愉快,遥握,问好!

点评

周末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3 0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6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5235
贡献
35231
金钱
43600

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6-9-3 04: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豫章台(涂键) 发表于 2016-8-28 21:29
周末愉快,遥握,问好!

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2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