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0
注册时间2016-1-19
威望714
金钱2024
贡献878
金牌会员
 
威望- 714 点
贡献- 878 次
金钱- 2024 枚
|
浅析叶子(鹧鸪天)词
城外斜阳湖上波,楼台倒影镜初磨。喷泉脚下留芳步,绿苇怀中溢笑涡。
巡柳岸,觅清荷。涉行十里为传说。莫惜天晚花颜睡,小照千张一路歌。
叶子(网名)的(鹧鸪天)《同友湖畔寻荷一路拍照》,从网上摘下后,已两月有余,几度抄余案头,欣赏、玩味,就像古玩收藏家获得的宝物、古钱币一样,爱不释手地琢磨,去享受他的艺术魅力和美好的内涵。几欲下笔又怕沾污了这块碧玉,可在网上她的惊人诗句不断层出,促使我终于鼓起勇气,不知深浅地评头品足了。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诗话》中开篇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也就是说词有了意境,作品就自然就显得格调高,也自然有了名句。笔者认为“ 城外斜阳湖上波,楼台倒影镜初磨。”一开始就把人带到优美的境界,特别是“楼台倒影镜初磨”可谓是名句,是诗眼。是作者坚实的文学功底和驾驭语言文字技巧的体现;是造境,是作者把大自然的景物收于眼底,凝聚于脑中,构思于心屏,霖洒于笔端,跃然于纸上。通过视觉感官的一种恬静、清晰、澄碧、光滑、光洁、明亮、重叠、新颖,三维转四维,平面转折射静与动的有机结合等。在这七个字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出来。是作者通过感悟积累,把观察到的景物进行合理地想象和虚构,变成无我之境。是作者在宁静直观的状态下观察事物,而记录下来的物象,物象与作者之间的等闲相待,所以呈现出画面的优美。王国维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诗》)“寒波澹澹启,白鸟悠悠下”(元好问《颖亭留别》),具是无我的境界,即从事物的本身观察事物,所以分不清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即是造境,是必然与自然相符合。
紧接着作者又写到:,“喷泉脚下留芳步,绿苇怀中溢笑涡。”则是有我之境,是写境,是摩境,是必然与理想接近的缘故。“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他例举说“泪眼观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沙行》)有我的境界,是从我的眼光观察事物。“喷泉脚下留芳步,绿苇怀中溢笑涡。”是作者亦在那个环境之中,诗人以主体意识去投射、浸染被观察事物,使原本客观的事物,带上了明显的作者主观色彩。使诗人与被观察事物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强势与弱势的关系。“喷泉脚下”“喷泉”是强势,是主体,“绿苇怀中”“芦苇”是强势,是主体;处在“脚下”“怀中”的作者是弱势,是客体。是在动的状态下,物象与作者有强烈的厉害关系,是“泉下留”---,“怀中溢”---。有“主动”与“被动”关系。那么,“为解心忧邀菡萏”(周广会七律《和叶子》是难得的好诗)则主人公是“强势”,是主体,“菡萏”则是被邀的客体,是主体被邀的对象。作者都巧妙地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巡柳岸,觅清荷。涉行十里为传说。”作者把我们从她营造的“点”喷泉和绿苇氛围中“引出”来,随着她的思维去巡、去觅,涉行十里,为什么传说,作者留下悬念,给读者一个广阔得到空间,让读者去冥思苦想,这就意味深长了。词的每一句都给读者设计一个完整的画面,并由此境,到彼境。由“ 城外斜阳湖上波,初楼台倒影镜磨。”的造境,与以下“喷泉脚下留芳步,绿苇怀中溢笑涡。”六句的写境;给人“寻觅”的动感美和"涉行十里为传说。"的想象美,以及“莫惜天晚花颜睡,”的时空美的享受。使作者与读者一起越过他境,达到我境,他境是诗的意境;我境是诗人与读者感受的之境。
古人说,练句不如练字,练字不如练意,笔者最欣赏的是“楼台倒影镜初磨” 的练意。词中,磨、巡、觅、留、笑、行、睡、歌等动词的运用,词“活”起来。
“莫惜天晚花颜睡,小照千张一路歌。”可见兴致,抑制不住的快乐心情,常留客旅开心趣,聊解归来笑语甜。镜头频收一路风光,直至蛾停花睡,我想作者酒后梦中也在哼着小曲吧。
附:广会 七律 《和叶子》
谁洒琴音落画工,半湖水碧晚霞红。喷泉淋透花裙角,笑浪啄湿仲夏风。
为解心忧邀菡萏,安知日暮睡芙蓉。渔村酒酽人微醉,何兴良宵话此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