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诗歌首席版主
精华93
注册时间2014-11-16
威望4802
金钱37172
贡献27580
首席版主
燕赵诗歌首席版主
 
威望- 4802 点
贡献- 27580 次
金钱- 37172 枚
  
|
发表于 2016-8-8 14: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新闻[url=]编辑[/url]
2014年11月,《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曾引起很多人关注。[2]
2014年,因给拾荒者提供阅读空间,杭州图书馆被网友评为“最温暖图书馆”。当时,媒体报道中,一位外貌看似拾荒者的老人因“看书前洗手”的细节感动了不少网友。这位老人名叫韦思浩,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老杭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
韦思浩老人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退休后拿着5600多元的退休金,本可安心养老,但他却选择拾荒“补贴”日子。不过,他“补贴”不是自家生活,而是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3]
2015年11月18日晚上六点,杭州下雨,老人打着一把伞,跟往常拾荒者打扮一样,一根竹竿挑着两个口袋,但就在过斑马线时,被一辆出租车撞上,当场昏迷,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
老人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了二十多天,一直处于深度昏迷。12月13号,虽然经过医院极力抢救,但老人多个器官衰竭,仍然没能挽回生命。[2]
在整理老人遗物时,韦思浩的三个女儿才发现老人拾荒的秘密。[1]
“以前从不知道父亲在拾荒,更没想到他还在帮助其他人。”韦思浩二女儿韦汀坦言,“去年搬过一次家,捐资助学的票据和证书已经不全。但留下来的这些就能看出他一直在匿名捐赠。”
韦汀向记者展示这些捐赠凭据和证书: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浙江省希望工程结对救助报名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
“他虽拿着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可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捐资助学,捐助金额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三四百元,到现在的三四千元。”韦汀说,他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只满足最低生活需求。
——2014年,“拾荒者”韦思浩看书前洗手感动了无数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楼含松评价,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传统读书人都讲究“爱惜字纸”,可在这个时代,这种精神似乎已慢慢褪去,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读书人“爱书”、“惜书”的精神。
——2015年,“教育者”韦思浩“拾荒”的背后更令人落泪。“他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他心存大爱,用拾荒的方式来捐资助学,而且以匿名的方式,默默地做着他的善事。”楼含松说,“韦思浩老人走了,但他的精神,不应就此逝去。”
我们不该忘记,有一名退休教师韦思浩,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拾荒者”,却成了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拾荒者”。[1]
这是韦思浩捐资助学的证书及书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