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豫章台(涂键) 于 2016-7-28 06:31 编辑
《元明曲谱新编》第二篇音 韵 7﹒重结句
——为江西散曲社的发展而修订再版
7.重结句 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专门谈了对仄仄的处理,即尽可能回避尤妙;对平平的处理专门谈了平声的阴阳,如用阴字法,用阳字法。令人遗憾的是语焉不详。他还列举了从二字句到七字句的结尾,并提出开头、结尾特别重要。我从全元曲中挑了二字句到五字句的结尾,以证明我的观点。例证如下: 【庆宣和】听雨,听(去)雨(上)。 《中原音韵》云:去上,去平第二着。切不可上平。 【山坡羊】休(阴)上(去)楼(阳) 【四块玉】归(阴)去(去)来(阳) 《中原音韵》云:平去上,第三着。 【汉东山】採(上)莲(阳)歌(阴) 【折桂令】感(上)慨(去)登(阴)临(阳) 【水仙子】战(去)马(上)空(阴)肥(阳) 【殿前欢】乳(上)燕(去)将(阴)雏(阳) 【普天乐】笑(去)我(上)飘(阴)零(阳) 【醉太平】洒(上)梨(阳)花(阴)暮(去)雨(上) 【喜春来】早(上)赴(去)牡(上)丹(阴)期(阳) 【满庭芳】吹(可平)老(上)鬓(去)毛(阳)霜(阴) 【小桃红】鹦(可平)鹉(上)在(去)金(阴)籠(阳) 【小梁州】推(可平)整(上)素(去)罗(阳)衣(阴) 【德胜令】俺待据银(阳)鞍(阴)马(上)上(去)听(阴) 【醉扶归】破(去)强虏(上)三(阴)十(阳)万(上) 【迎仙客】烟(可平)雨(上)江(阴)南(阳)恨(去) 【朝天子】娇(阴)怯(入)琵(阳)琶(阳)重(去) 【快活三】显(上)得(入)东(阴)风(阴)恶(去) 【四换头】都唤(去)取(上)春(阴)归(阴)去(去) 【庆东原】他失(入)脚(上)闲(阴)人(阴)笑(去) 【白鹤子】灼(入)灼(入)花(阴)如(阳)绣(去) 【尧民歌】早子称(去)了(上)闲(阳)居(阴)愿(去) 【碧玉箫】称(去)了(上)他风(阴)流(阳)愿(去) 【端正好】惊(阴)谢(去)芙(阳)蓉(阳)兴(去) 【步步娇】堪(阴)画(去)在帏(阳)屏(阳)上(去) 【新水令】写愁(阳)入(入)画(去)图(阳)内(去) 8. 避落韵 吟诗要避落韵,填词要避落韵。同理,作曲也要避落韵。如何避落韵呢?我的体会是,吟诗我做了个吟诗塔,填词搭建了个填词阁,作曲学着吟诗、填词搭建了两个作曲台:一个中原音韵的,一个中华新韵的。最上就是《中原音韵》或《中华新韵》,最下就是许许多多名曲,中间就是准备写曲的草稿。先想好一个我自己觉得满意的佳句,然后找曲谱放在《中原音韵》或《中华新韵》的下面。再用“查找”,得出某某韵,再往上,往下再想句子,对照《中原音韵》或《中华新韵》看看是不是出韵,想不出佳句时,往下看看古人如何写。写好了以后,再多读几遍是不是好听。想发表时,再找出来进行修改。这样作曲,速度快,而且也是避落韵的一种极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