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首诗的评价,可以看出评论者的水平。比如,别人请客上来一盘菜,菜的价位有高有低,有几十几百几千几万不等。许多人没吃过山珍海味,有一个菜比一般的要高许多,但也不是很名贵,那怎么说?说好吃是正常的,表示对主人的礼貌,你要是评价过高,别人会认为你没吃过好菜。即便不说话,从一个人的表情动作的细微观察中也可以看出世情百态的无穷奥妙,有的好奇,有的漠然,有的发问,有的卖弄等等,如果借机吹嘘自己吃过多好的菜,弄不好会被认为是虚荣卖弄。对诗的评价也是反映出自己的欣赏水平,一般的赞扬是正常的,深入的评论应留有余地。 诗人相交,往往对相互的品位比较在意,不光是论诗,他们会不知不觉的比较各自的其他方面,比如,你在生活中是干什么的?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被认为是高于干企业的,即便是退休了,都不工作了,有权的也没权了,他们也很想知道你原来是干什么的?当然还有官位的级别,科级还是县级?还有比谁有钱的,有钱者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有钱来。 昨天一段相声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都是醉话,不合情理。他们不懂诗,不和情理的才是诗,合乎情理的是白话。白发三千丈,就是诗,满头白发,就是大白话。演员的衣服都是平常生活中不适合穿的,穿着平常的衣服上台的是领导讲话,穿着奇装异服不和常理上台的,才是艺术。 有一组名教授的诗,有的说不好,也有的大声叫好。说不好,也不是很不好,比一般人的诗要好的多,只是没有想象的好,以教授的地位,诗的水平还不算最好。比兴的手法偏少,直接表达的多,似有常说的老干体的痕迹。大声叫好的人,一是出于友好,和对论坛的积极态度,对发帖者的尊重等等。也有一些就是自己的对诗的深入理解的不够,其实许多人对比兴的理解不够,有的道理上理解了,也总是写不出比兴的句子,老年学诗者往往很难养成这种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