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3|回复: 3

旧作 篆刻与修养

[复制链接]

929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727
贡献
27205
金钱
3314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7-10 06: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16-7-7 05:41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篆刻与修养
                                                                三余草堂文
    篆刻,是书法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秦阴文印文字以凿刻为主,罕见铸印。由于文字形成方式的不同,它与汉铸印的浑穆雍容厚重比起来,更多了一些天真、稚拙、峻利。篆法方圆相济,线条颇有弹性。印面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如“郭颠”、“息家印”等。秦印多为阴文,但也有少量阳文,如“赵高”、“若思”等。秦阳文私印多为凿制,天真歪倒,稚拙可喜。文有法,印亦有法;画有画品,印有印格。得其法方能得其人有德印方有格。婉转绵密,繁则减除,简则添续,终而复始,死而复生,首尾贯穿,匠心独运,直然天成,无斧凿痕。易曰:“周流六虚唯变所适。规矩是法,法是不断变化的,它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与条件,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创造。。元气周流者,章法也。圆融净洁,无懒无散、无局无促,经纬各中其则,众体咸根一心者,字法也。清雅朗正,无垂头憋足、无锁腰纳跨、无软脚泄力,耳目口鼻各司一职者,点画也。石涛曰:” 太古无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行远登高,悉起肤寸。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法於何立?立於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在这里石涛提出了立法的原则。“一画”指的不是一幅画,或是什么模式、形式、感受,按禅理来解释,应是明心见性。因为一切法不离心法,心能生万法。《法华经》云:“一法藏万法,万法藏于一法,万法即一法,一法通万法,万法在一法中。”经中所说的一,指的就是心。所以石涛提出“一画之法”中的一指的是心。人若达到见性,即可达到一,其万法就在其中。然而达到心法的根本又在于缘起,缘起性空,方可见性。人若能达到见性,想得到石涛所说的“一画之法”那实在太容易了。因为此时的这个一,是随心所欲的一,此时这个法,是大智慧的法,所以在石涛的文中才引出“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的结论“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重点在于“我”字,按佛理所讲,“我”有大我小我之别,大我是得悟之我,小我是偏见妄念之我。得大我者必得“心法”,即可见可立一画之法。反之则难立一画之法。“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夫画从于心者也……。” 这里指的能立心法者,即能以无法生有法。若想达到此种境界,首先立“心”。因为无心亦无境,无境亦无心,心境相依,方可见地。这里说的这个“地”,是指“心地”,心地是万法之源,石涛讲的“从于心者”,指的就是明白“心既是一”这个道理的人,达到这个境界的,即可做到“盖以无法生有法”,乃至随心所欲

      法由我出,我由心出,不由法出,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如飞天仙人,偶游下界者,逸品也。体备诸法,错综变化,莫端倪,如生龙活虎,捉摸不定者,神品也。非法不行,奇正运,斐然成文,如万花春谷,灿烂夺目者,妙品也。去短集长,力追古法,自足专家,如范金琢玉,各成良器者,能品也。昔人论篆有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可谓善状,又若为刀法者。凡篆之害三:闻见不博学无渊源,一害也;偏旁点画凑合成字,二也;经营位置疏密不均,三害也。刀之害六:心手相关(乖)有形无意,一害也;转运紧苦天趣不流,二害因便就简,颠倒苟完,三害也;锋力全无,专求工致,四害也;意骨虽具,终未脱俗,五害也;或作或辍,成自两截,六害也。 论篆又云:摹印有四:功侔造化,冥契鬼神,谓之;笔画之外,得微妙法,谓之;艺精于一,规矩方圆,谓之工;繁简相参,布置不紊谓之。又有篆笔决: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缓纳急送,意在锋前,字居笔后。作书妙在第四指得力,作印妙在第三指得力。俯仰进退,收住垂缩,刚柔曲直,纵横转舒,无不如意,非真得力者不能。一画失所,如壮士折一肱,一点失所如美女眇一目。味此二语,印法大备,差发少不如意,不妨全体,重磨至于再至于三,杂诸秦汉旧印中简择不出,如诗家拟古乐府。不仅是艺术品的欣赏,更应该是人的品味的欣赏,修养的欣赏。书法在不同字体结构与写法上汇集了画作的艺术影响,也更注重于表现字外的境界,注重于表达内心世界,追求技巧外,加强艺术修养、知识积累是至为重要的。王羲之的观察白鹅习性,怀素的观察夏云奇峰,黄庭坚的观察舟子荡浆等等,有名的书法大家都是以敏锐的观察力而举一反三,特别是生活感受,对于塑造意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幅好的作品,不单仅仅是要看它的结字,更要着眼于它的整体布局,笔墨变化的美,更重要的是看它字里行间的学养美。这便涉及到每位书者的自身,包括修养、品行、知识积累的厚度等等,古代有“书为心画”、“书品如人品”、“书如其人”,无非都是把书法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把书法作品的“个性”同书者的个性联系起来,从中可以观照自己的精神意气或情感思绪,确定地表现了书者的心理及生活,从而找到书家的审美根源。

    也正基于此,书家在实际的创作中,会自觉不自觉地灌注自己的精神意气或情感思绪,比如边款的位置、多寡、字体与正文的大小比例及协调呼应;特别是印章的镌刻水准和印泥的颜色厚度以及钤印的效果如何等等,而欣赏者也会从富于个性的创作品中“联想”书家的精神意气或情感思绪,形成自觉不自觉的认识反映。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意思是你对众多的剑器有鉴赏的经历,自然就能辨识其优劣;你会弹奏多种曲调也就懂得了音律。书法、篆刻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你不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


由此,品读欣赏书法、篆刻作品,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学识素养,对各种书体、印迹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不断浸淫。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篆刻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汇贯通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则艺术欣赏就无从谈起。一个不辩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的人,不懂篆刻章法布局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篆刻的学习、研究和欣赏的。马克思说:“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欣赏亦是如此!

    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有睿智哲思。要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对书法篆刻艺术执着深刻的理解,有着对人生、对环境对情感深刻的感悟。他能够专心致志地摄取生活的精华和艺术能量。这就是要在书写、篆刻时将自己心中的所学、所见、所想、所悟、通过手中的笔和刻刀,自信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如果你修养不足,实力不够,就要多充电加油。不然出现在你作品里的,也只是这笔可以,那笔不错的具体认可,至于什么“大气”“风韵”“雄健”“风骨”等等赞语,是指望不上的,至于什么庙堂之气,山林之气一类的最高境界赞扬词都将与你无关。同样道理,欣赏者,也需要这等修养,因为欣赏者要从虚无中看出“有”来,要看到书家在面前展示的无限丰富的世界,没有学养,必不能领悟其作品所蕴含的无限充实。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书法也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民俗、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对书法篆刻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品味也就越高。所以说,作为书法家、篆刻家,要修的不仅仅是写字的课业,即使你不能全通,至少,你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历史修养,美学修养,社会学修养,民族民俗学修养知识,不要在人家要你写字时,你还要现翻书查字找词找句,人家说出一个词或句,你还要理解一会才下笔,或者只记得仅有的那几句词语,常年拿来应付使用,那你真的便成写字匠、刻字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f6f7639gd347c3bc1271&690.jpg (39.1 KB, 下载次数: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3

主题

2076

帖子

8558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诗词论坛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83
贡献
2494
金钱
3022
发表于 2016-8-30 08: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了。

点评

欢迎蘇剛老师来访,多谢赏读支持,问好,顺颂秋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31 16: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9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727
贡献
27205
金钱
33140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6: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蘇剛 发表于 2016-8-30 08:13
欣赏,学习了。

欢迎蘇剛老师来访,多谢赏读支持,问好,顺颂秋祺。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8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